要說最近的新能源車市,蔚來汽車拿到獨立造車資質肯定算個大新聞,然而,當我們打開工信部網站查詢相關信息的時候,會發現除了幾乎人盡皆知的蔚來之外,還有一家汽車公司,同樣上了準入清單,它叫光束汽車,而其生產的第一輛車型,正是全新一代電動MINI。
電動“卡丁車”命運多舛,首發地卻不在中國
MINI素來有“大號卡丁車”的美譽,這是形容它尺寸迷你、身形矯健的美稱。但作為一臺頗受人們喜愛的A級運動小車,MINI的電動化進程卻并不順利。
早在2018年7月10日,長城汽車便與寶馬汽車在德國柏林簽訂了《關于設立光束汽車有限公司的合資經營合同》,雙方擬共同出資成立中外合資公司——光束汽車有限公司,各持股50%,規劃年產能16萬輛。
然而,在兩者宣布合作后多年間,項目進展頗為緩慢,甚至還出現了之間合作關系破裂的傳聞。直到2023年初,電動MINI才重新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9月1日,2023慕尼黑車展期間,全新一代MINI Cooper終于完成首發。寶馬集團MINI品牌高級副總裁武思卓(Stefanie Wurst)表示:“憑借電動卡丁車般的駕駛樂趣、沉浸式的數字體驗,以及自誕生起就踐行的可持續理念,全新MINI家族可以說是為全球都市人群量身定制。”
有意思的是,有消息稱,10月,光束汽車首臺J01 SOP車輛正式下線。看來,“J01”便是全新一代MINI Cooper三門電動版車型的底盤代號,但我們并未在工信部網站上查詢到這款電動MINI的相關信息。
因此可以推斷,全新一代電動MINI雖說在江蘇張家港光束汽車工廠下線,但首發地還是可能選擇在歐洲,若是進一步推斷的話,或許便是MINI的“大本營”——英國。
海外“鍍金”也遮不了的“油改電”
有時候,新車型發布和海外留學差不多,到外國鍍一層“金”,或許看著會高級一些。但咱們說到底也得扒開現象看本質:全新一代電動MINI為何不選擇在世界上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首發?說不定,這個秘密藏在了它的底盤。
外國車喜歡講故事,MINI自然也不算例外。在諸多宣傳資料中,我們經常見到的信息便是諸如MINI誕生于1959年的故事云云,但擁有再光輝的歷史也要活在現在。
根據寶馬官方公布數據,電動化后的MINI Cooper SE車型輸出功率為160千瓦/218馬力,最大扭矩為330牛·米,百公里加速6.7秒,續航里程為402公里(WLTP);入門版本的MINI Cooper E的最大輸出為180馬力左右,純電續航里程約300公里(WLTP)左右。
WLTP的續航里程,有一說一還是挺實在的,但如此參數,可能還是會讓不少苦等了5年的MINI粉們失望,畢竟,在汽車電氣化的大潮之下,打造加速3秒級的“怪物”幾乎如探囊取物一般,而MINI并沒有這么做,說不定也是照顧了其悠久的歷史。
更有意思的是,為了遵循這種悠久的歷史,即使是純電動化的MINI也并沒有采用當今電動車會更多采用的后置后驅設計,而是依舊采用了前置電機的形式。這就不難理解為何MINI的動力標定要如此保守,因為前驅車的馬力極限也僅為350Ps左右,這是物理上的“鐵律”。
不僅如此,全新電動MINI的平臺更值得說道說道,官方資料稱,新車基于寶馬FAAR WE純電平臺打造,但對寶馬平臺略微熟悉的朋友們或許知道,FAAR平臺原本就是寶馬多年前就已推出的內燃機前驅平臺,無論對一個燃油平臺進行多少“魔改”,終究還是躲不開發動機艙對于電池空間的侵占,以及油電同平臺所帶有的后排加強縱梁梁對于車輛后排空間的侵占等等問題,甚至還不包括車輛的扭轉剛度也會因此收到一定影響。
夸張點說,全新一代電動MINI的底盤結構與寶馬iX1幾乎就是一致的,甚至寶馬iX1由于需要布置電四驅系統還多了一個后電機,整車功率“高達”230kW,至少在加速性能上完勝電動MINI。在內燃機時代,這可從未發生過。
寫在最后:
“情懷”也好,“鍍金”也罷,是騾子是馬,終究要拉回中國新能源市場溜溜。屏幕前的各位,您是否看好這輛充滿了“情懷”的純電MINI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YKPM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carnews/xinche/214412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