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聽過Formula E,那么你可以粗略地將它看作F1的電動版,但是,如果你稍有耐心去了解一二,你會發現兩者的玩法其實有著很大區別,這篇文章希望在你有限的耐心度下,盡可能全面地介紹Formula E和她的魅力。
一、不明覺厲的Formula E是什么?
Formula E是FIA國際汽車聯盟認證的街道賽。目前由10支車隊參賽,每隊有兩名賽車手,四輛參賽純電動車。為期9個月左右的賽事,總計會有9-10站,每站分布在世界各地標志性城市中心,也就是說,賽道是在城市街道上臨時改造的,比如本屆開幕站香港站,為兩天比賽(本屆香港站是首個雙賽周末,往屆均為單日),提前封路3個月。
以捷豹車隊為例,兩名車手:左為小尼爾森·皮蓋特,右為米奇·埃文斯;下車為捷豹車隊戰車I-TYPE 2,稍后詳細解讀。
二、參加Formula E的賽車什么樣?
四輛參賽電動車外形設計及尺寸被主辦方嚴格規定,不得修改,具體參數是見下圖:
在車型尺寸和外觀不能變動之外,Formula E賽車在很多方面均限制差異化,比如統一由意大利著名賽車底盤生產商Dallara提供碳纖維底盤,比如由米其林提供18英寸全天候輪胎(一個車手兩個前后輪輪胎,去年的一個前后輪胎可以帶到本年使用),再比如由Williams提供的23千瓦時鋰離子電池。
那么,留給各大車隊的差異化空間在哪里?換句話說,為實現技術優越性,Formula E讓改哪兒?首先,可以改后懸掛系統。
其次,車輛的變速箱也由車隊自行設計,一般來說都在用5速自動變速箱。
第三,電機數量上也可選擇,比如蔚來車隊使用的是雙電機,但每個車輪都配備為輪轂電機是被明令禁止的。
再有的話就是逆變器的自由搭載,允許設計出不同體積、重量的逆變器,改良整車性能。
三、Formula E的比賽規則是什么?
了解F1的朋友,可能對理解FE的規則比較容易,首先每站都有三個階段的比賽,第一階段是練習賽,目的是讓車手熟悉賽道,并制定比賽策略,會在比賽日很早的時間開始,比如剛剛結束的香港站,第一場練習賽從早上7點到7點45分,第二場練習賽從上午9點半到10點。
這里說到充電,Formula E所有車輛用電均由可再生甘油燃料提供,實踐零排放的大賽理念。
▲圖中所示,①和②分別為充電線的兩端,為車輛正在充電
在練習賽階段,并不積分,緊接著練習賽階段的第二階段比賽,排位賽階段,具體可以分為排位賽和Super Pole超級桿位賽,總耗時1小時。在排位賽中,車手們被抽簽分組,6分鐘內制造出最快圈速,時間最快的5位車手晉級超級桿位賽爭奪,他們逐一出跑道全速沖刺,從第五快的車手開始,當賽車沖過起點線之際,第四快賽車開出跑到,以此類推。最終獲得桿位的車手獲得3積分和E-Prix賽事的頭位位置,最快圈速者獲得1積分(前提是E-Prix賽事中得到前十名次)。
最后終于是正賽階段,也就是E-Prix賽事,此賽事采用靜止方式起步,沒有熱身圈,按照排位徐徐駛進起步點,總歷時50分鐘,香港站首天是繞跑道43圈,期間車手至少進Pit房(維修站)換車,前十名計入積分。
其中,賽前有一次粉絲投票活動FANBOOST(社交網站上拉票,可以在微博上進行),贏得票數前三名車手,可額外獲得100千焦耳能量,且必須一次性使用,不能多次短暫加速使用。
▲本季香港站第一天的三位FANBOOST獲得者,來自安德雷蒂車隊日本車手小林可夢偉人氣最高,其次是奧迪車隊的阿伯特,最后是蔚來車隊的菲利皮
四、Formula E的車手策略和看點
聊策略,肯定得先了解戰場才對,第四季Formula E香港站的中環維港海濱賽道。
就特別詳細的策略,只能說一些原則,畢竟筆者并無賽車競技的經驗。首先,基于純電動賽車特性,在排位賽和E-Prix賽無法充電,那么動能回收的把握至關重要,這里有兩個層面的戰術考量,一個是腳法,一個是動能回收級別的調節。
腳法是指多用動能回收還是多用剎車。筆者對賽手采訪得知,FE賽車的動能回收推拽感沒有寶馬i3那么強,但是也會有較明顯力度,怎么利用是個策略。其二,動能回收級別,這里要考慮回收級別過高,會導致電池溫度上升,進而加速電量衰減,怎么平衡是個策略。
另外,由于是兩輛車同時在賽道上馳騁,相互間的配合也很重要;還有進幾次Pit房,如何使用兩款車的電量,如何對待排位賽等等這些,無不是比賽策略,而且,目前大數據下的FE賽車布滿150多個傳感器,這些傳感器相互連接構成神經網絡。工程師們會在監視器前緊盯飛馳中賽車的各項數據,并與車手緊密溝通相關信息。賽后,工程師團隊會繼續分析收集到的數據,從而不斷更新迭代軟件模型,優化賽車的各項設定,這是技術層面的策略。這些車隊策略外化表現,就是比賽看點。
如圖,種種策略反映在比賽中,最激動人心的莫過于四個動作之后的超車了。
當然,出現事故——策略的執行狀況不佳,也會引來廠商觀眾的一片驚呼。
最后,無論是策略執行的成功與否,總會誕生出一站的冠軍,將整個比賽的氛圍推向高潮。而第四季Formula E香港站第一天的比賽結果,出乎練習賽的預料,起初表現特別良好的雷諾車隊并沒有奪冠,反而是練習賽徘徊在5、6名的DS車隊山姆·伯德后來居上,一舉奪魁,這跌宕起伏的名次更迭,是最大且壓軸的看點。
▲頒獎典禮上的冠軍山姆·伯德顯然樂開了花,摸著下巴忘乎所以了
五、參加Formula E比賽的車隊獲得了什么?
也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獲得內容是榮譽,沒錯,但是太單薄和廉價。往大了說,參與的車隊背后有老板,有贊助商,兩者都是產業鏈上的企業,比如捷豹車隊背后老板就是捷豹路虎集團,而贊助商是松下,為電池生產商。他們積極參與賽事當然是希望組局擴大賽事知名度的同時,借力擴張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品牌力。
往細窄了說,應用在純電動賽車上的技術,終歸是能夠積累數據和應用經驗,為日后量產車的技術搭載做準備的。觀覽捷豹路虎集團一家,已經推出了純電動SUV車型I-PACE,對標特斯拉Model X 90D。
捷豹路虎集團更是接機宣布打造全球首個量產純電動車錦標賽——捷豹I-PACE杯。自2018年Formula E 第五賽季起,捷豹I-PACE杯將作為墊場賽,于Formula E各分站同一城市、同一賽道、同一周末舉行。
其他觀望廠商在經歷Formula E三年多的發展,也陸續發布進軍該賽事消息,其中就有寶馬、保時捷、奔馳和日產,第五賽季Formula E的影響力將更加強大,而比賽本身也會更加有趣。不妨從本賽季開始關注了解,不要輕信和慣性思維地覺著沒有聲音的純電動汽車賽事沒有激情,在賽場上劃破空氣傳來的尖嘯聲足以令觀眾歡呼,會場的啤酒也足以醉人。
來源:電動邦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carnews/yongche/59269
以上內容轉載自電動邦,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