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時下最熱門的科技公司之一,蘋果公司造車一直備受關注。但幾年下來總是之高屋建瓴,落地空空。現在看來,蘋果公司與汽車之間的「微弱」聯系,除了 carplay 系統外,似乎就剩各種專利技術了。
蘋果造車創業未半,專利先行,看來蒂姆·庫克在與三星的博弈中學到不少。
這不在近期,又曝光了兩項與蘋果泰坦計劃有關的技術專利。第一項專利涉及車輛穩定控制系統,第二項專利涉及具有自適應定位功能的車門。
圖注:「Project Titan(泰坦計劃)」是蘋果公司長期汽車業務的名稱。
如要評價這兩項技術,一句話總結就是:前者較接地氣,后者十分腦洞。
根據介紹,汽車穩定控制系統會根據測量方向盤角度來確定轉向方向,并通過橫向加速度、車輪速度等特征數據來預測車輛的動向,當車輛失去部分穩定性時,該系統會依據實際情況對某個車輪進行制動或增大扭矩。
這種設計與傳統的 ESP(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相同點在于都是幫助駕駛員踩剎車,不過它還配有一個「穩定性確定模塊」,據稱這個模塊可以保持對計劃命令的偏差進行監控,并相應地進行補償,說白了就是多了一道監管機制。
圖注:ESP 系統由控制單元及轉向傳感器(監測方向盤的轉向角度)、車輪傳感器(監測各個車輪的速度轉動)、側滑傳感器(監測車體繞垂直軸線轉動的狀態)、橫向加速度傳感器(監測汽車轉彎時的離心力)等組成。
相比于車輛穩定控制系統,蘋果另一項自適應定位車門專利就顯得腦洞不少。
這個車門除了沒有 B 柱,另一大特點是擁有一個或多個旋轉軸和一個或多個線性軸,車門因此既能滑動又能轉動,甚至還可能伸縮移動。
據稱這么做的好處是能讓車門根據周圍的環境進行調整,方便乘員進入。想法挺好,但顯然搞電子的沒感同身受搞工程的苦,請問下它的耐用度、側碰能力如何?
玩車門這件事情,頂級豪華車都只敢在對開門、鷗翼門上做點文章,既能旋轉又能滑動,為了使用者「爽」還給來個伸展運動,工程師會崩潰的好么,再說車門更換成本也會讓人懷疑人生呀。
自 2016 年開始,蘋果就加大了汽車相關的專利投入。如果要提綱挈領地指出他們的特點,那就是——蘋果汽車專利水平飄忽不定,自動駕駛專利顯疲軟。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正如開頭聊到的兩項技術,有些確實很有想法,且站在工程師的角度看,會適合汽車的使用特點。有些則讓人不能理解,甚至只能感嘆,這年頭作妖也能博得一紙專利。
更有趣的是,根據公布的資料看,蘋果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投入似乎沒想象中大。
我們一起來看看蘋果這幾年公布的一些汽車專利是怎樣的。
圖注:蘋果公司一直都很關注知識產權保護和專利申請,每年都會有大量的申請。不過他們關于公布汽車方面的專利向來比較謹慎。以上 18 項專利是能查到的、近三年來傳播度較廣的蘋果汽車專利。
能看到這些專利呈現出來了三大特點:
1. 自動駕駛系統的專利反而不多,只有 3 項。
很有趣的是,蘋果汽車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專利曝光得并不多。從現有的 3 項技術看,都是屬于打基礎的技術,很難看到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觀點出來。比如「利用語音及手勢操作汽車」,其實當下已經有不少企業在做了。
比如在科技行業關注的全球性開發者大會 Google I/O 2019 上,Google 公布他們已經將 Driving Mode 整體嵌入進了完整的谷歌語音交互中,用戶可以在駕駛模式中對導航、娛樂、電話等功能進行操作。雖然這離聲控自動駕駛尚有距離,但大步子已經在朝著此方向邁進了。
圖注:駕駛模式(Driving mode)模式開啟后后,包括定餐、聽音樂、打電話、導航等,都只需要語音即可實現。
當然,我們知道「Project Titan(泰坦計劃)」最初是以汽車設計開始的,但后來又轉向了自動駕駛系統。而一般專利從構思、申請到公布需要幾年的時間,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信息可能存在滯后。
事實上這個情況在我們要聊到的第 2 點上就驗證了。
2. 蘋果汽車有大量汽車設計、交互相關的專利,多達 11 項。
能看到,蘋果汽車這幾年公布了很多有關汽車設計、汽車交互相關的技術專利。這些專利竟然還涉及到保險杠、汽車座椅、汽車車門這些傳統的汽車零部件,可謂勇氣巨大。
就技術特點看,汽車設計層面的專利水平普遍較次,汽車交互則是頗有看頭。比如可伸縮汽車保險杠系統,保護行人的想法是好,但毫不顧忌使用成本,幾乎不可能實現量產。不過有關人機交互方面的技術,蘋果則是游刃有余,技術特點展開起來明顯要順暢且實際得多。
3. 十分關注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特別是充電技術或電控技術多達 4 項。
能看到這些技術本身還是有一定可行性的,畢竟作為手機行業的霸主,對電池、電控方面還是有一定心得。
這里面最讓人感興趣的是他們的「無線充電校準系統」。
根據描述,想要實現這一功能,自動泊車功能需要具備相當的精確度。為了提升效率,車上的傳感器可以記錄發射器的對準位置與停車效率,并利用這些數據,讓每次的停車都更加優化改善。
圖注:當車停靠在無線充電停車位充電時就如同人們平常將手機放置在無線充電盤上充電那樣,只不過這一過程都是自動化的。
我們知道汽車無線充電技術并不是高不可攀,像寶馬就已經具備了無線充電功能,該充電系統可以提供 3.2kW 的無線充電功率,從而實現在 3.5 小時之內,將 530e 混動車型配置的 9.4kWh 的電池組充滿電。
不過因為需要車主將車輛停放到指定位置,其實使用體驗還是會打折扣,蘋果汽車這一操作很好地提升了使用體驗的高級感。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 NavigantResearch 發布的最新版本自動駕駛競爭力排行榜顯示,Waymo、通用 Cruise、福特位列三強,蘋果則處于倒數第一的尷尬局面。
關于專利技術的盤點能看到,蘋果在早期并沒有大力投入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反而是在傳統的汽車交互、汽車設計層面有所動作,并還在自己熟悉的電池、電控領域發揮了所長。穩步發展是好事,但局面不容樂觀吶。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極客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0013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