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介紹恒大造車思路
有錢人說話就是硬氣,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隔著天南地北,大家都聽到許家印11月12日從廣州傳來的聲音:
買~買~買~
合~合~合~
圈~圈~圈~
大~大~大~
好~好~好~
當天,恒大集團在廣州舉行恒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和全球6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介紹了恒大新能源汽車的目標、規劃、定位和策略。
恒大造車的宏偉目標也排山倒海而來:3年投450億,全球建10大生產基地,研發15款新車;恒馳品牌的第一款車“恒馳1”將在明年上半年正式亮相,并計劃在2021年量產。3-5年,達到年產100萬輛,成為全世界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10-15年內,年產規模超過500萬輛。
不知道許老板的演講怎么收的尾。我腦補的是:“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恒大新能源汽車全球合作伙伴峰會大合影
許家印這么認真地說著這個話,現場和場外聽眾也是配合地演出,但估計心里各有各話。這個心態,我感覺跟大家看隔壁家胖子演講差不多。
吃瓜群眾關心的是,這個大躍進,能不能實現呢?怎么看恒大造車?
很多人是相信錢可以搞定一切的。比如最核心的技術,“買買買”能買來人才,順便解決了技術問題。恒大足球不已經證明了嗎?國內一線球員+若干國際大牌球員+國際一流主教練=亞洲冠軍。
“買買買”甚至能贏得時間——把團隊以前的研究、開發成果端過來,壓縮了研發時間;必要的驗證時長不能少,但是可以同步啊,生產一大堆工程驗證車,各自驗證不就加快了嗎?
從新造車勢力過去的經驗來看,如果你有十幾個億,就能搞定資質,并且把車造出來。問題是,造出來的車未必好。
許老板說了,要“好,好,好”,能不好嗎?
用最好的設計師、工程師,用最好的零部件,建最好的工廠,把最好的管理者、工人請來,能不能造好車?
恒大和15位設計大師簽約
也是能的。但是,能賣好嗎?賠本賺吆喝賣,能賣好。按照成本來賣,肯定賣不好。因為它相比競品車,一定要貴很多。所有的要素都是很貴的價格聚集的,還是快速聚集的,其中必定有很多浪費,比如重復投資、人浮于事、錯誤決策。
而且許家印這么宣揚資本的作用,更會讓花錢的人亂花錢,甚至會誘導人從中謀取不當利益。某花錢大手大腳的新造車企業就是這樣。
要么虧本賣,賺個吆喝;要么按成本賣,賣不出去。恒大這么造車法,怎么著都是虧錢的,而且是巨虧。
許老板知道嗎?
首富的智商確實不用懷疑。最早,我們聽到恒大要造車,還以為確實是業務多元化(參見:許家印的錢,是好騙的嗎)。畢竟恒大此前在房產業之外,確實搞過消費品、旅游、健康等產業。但現在造車的打法完全展開后再看,唯一合理的解釋,恒大造車不是為了造車,起碼主要不是為了造車,而是服從于其他布局的一部分。如此急切,要么其他業務出現了巨大風險,要么非商業因素上,出現了巨大風險,急需用造車來補救某個漏洞。
對此,確實超出了我們汽車媒體的理解力。如果還在商業范圍的話,我們之前寫的“恒大造車的土地游戲”略供參考,不再贅述。
如果超出商業范圍,就是神仙級別的事情了。對于凡人呢?有的人想投身恒大。有朋友建議:如果現在工作不錯,不要去。如果現在工作糟糕,想找一個地方過渡一下,三兩年是沒有問題的。薪水可能還不錯(但貌似也不太高)。
許家印檢查恒大香港總部大樓國慶祝福語展示效果
腦后長反骨的人,不愿為萬斗米折腰的,就不要去了。這個企業的文化,看看他們開大會的照片,員工的朋友圈,還有恒大足球隊的管理方式,就知道了。哪怕是身段比較軟的人,去恒大也要掉層皮。卡納瓦羅同志都要上學習班。是龍你也得盤著,是虎你也得趴著。
這三兩年,恒大造車大戲應該是高潮不斷的。有點像賈躍亭當年,一個個發布會驚天動地。燒錢階段,看在錢的份上,不管是配角還是龍套,還是吃瓜群眾,大家都愿意陪著玩一把的。(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0334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