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臨前,沒有人會想到,有一天,外賣不會再送到家門口,快遞車無法駛入小區,進超市買菜要被反復測量體溫,所有的商場、理發店、餐廳……都隨著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被按下了暫停鍵。
當很多原本“理所應當”的場景集體消失后,很多人都在自發地為城市復蘇、為疫情的緩解默默做著貢獻。
疫情來臨前,沒有人會想到,有一天,外賣不會再送到家門口,快遞車無法駛入小區,進超市買菜要被反復測量體溫,所有的商場、理發店、餐廳……都隨著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被按下了暫停鍵。
當很多原本“理所應當”的場景集體消失后,很多人都在自發地為城市復蘇、為疫情的緩解默默做著貢獻。三兄弟卡車平臺的張建山師傅就是如此。2月5日晚9點,當他得知一支國家緊急醫療救援隊的運輸車在路上遇到故障的消息后,他毫不猶豫申請趕赴現場進行維修,在漫天大雪中,經過緊急搶修,這輛運輸車終于在次日凌晨重新駛上道路,繼續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張師傅看來,無論從事什么行業,做什么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而在非常時期,更應該“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雪夜馳援
近期,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人數的增長、疑似病人和發熱病人不斷增多,湖北多家醫院醫護人員超負荷運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各地醫療隊緊急集合,趕往武漢進行馳援。
1月26日,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二醫院、中日聯醫院積極投入抗疫第一線,組建醫療隊前往武漢。2月5日,由5輛方艙車組成的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車輛也連夜馳往武漢。
張師傅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這5輛醫療車堪稱“大型移動醫院”,所搭載的醫療物資和設備對于前方已抵達武漢的醫療人員而言至關重要,如果不能如期抵達,將產生巨大的連鎖影響。
然而,2月5日晚八點,當車隊行駛至河南省新鄉市附近時,其中一輛運輸車卻出現了緊急故障。交通運輸部物流保障辦公室在獲悉情況后,即刻協調河南省交通廳應急運輸保障工作人員予以支持,當地的工作人員在接到指示后,撥打了由三兄弟卡車平臺公布的疫情守護熱線,請求支援。
證券時報·車資本了解到,在疫情期間,很多人都在國家倡導下自覺在家中進行隔離,相應的不少商用車平臺的維修人員也大幅減少。三兄弟卡車平臺的創始人李德鵬則在公司內部發起了勇于在疫情中逆流而上的“守護行動”,鼓勵平臺內的修理人員在疫情期間勇于接單,不抬價。
李德鵬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非常時期,對于商用車等大型物流運輸的需求非常緊俏,這不僅關乎普通百姓的民生物資,更鏈接著疫區的醫療物資。運輸車輛在途中出現故障無人維修,將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影響,因此必須有人在此時期沖上去,保障物流運輸的環節暢通無阻。
據了解,在發起“守護行動”后,有不少維修師傅都主動加入其中,張建山就是其中一員。
“老婆都凍成雪人了”
“接到任務后,我老婆的第一反應就是‘快走吧,跟你一塊去’ ”,張建山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當時他們并沒有考慮什么“自我隔離”,只覺得要盡快幫醫療隊把故障解決。
“平時出工,我老婆并不會跟隨,但現在趕上非常時期,再加上大雪夜,她非要跟著一塊去。”說到這,張師傅略有一絲不好意思,他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平日里他老婆就很支持他工作,這次更是沒有任何遲疑。不過,他透露道,當時擺在他們面前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出去。張師傅的居住地位于鄭州市下轄的縣級市新鄭市,距離故障車輛的地點約有100公里。由于趕上大雪夜,很多高速公路都封路了。
好在在當地政府、公安機關和應急運輸保障部門的多方協調下,張建山和妻子順利駛入高速,并與故障車輛的司機約定在新鄭高速公路服務區進行維修。在此之前,張建山撥打了七八個電話聯系供貨商尋找配件,由于出現故障的車輛屬于專用車輛,因此配件并不容易尋找。
當晚23時40分,醫療救援隊車輛與張建山如期碰面,在風雪交加中,張建山開始了維修工作。
“那天晚上雪下得特別大,按常理,這個車出現的故障并不需要這么長時間解決。”張建山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出故障的車輛倒檔失靈,由于維修場地狹小加上風雪交加,使得維修進度有所推遲。
“我老婆一直在幫我做后勤保障,整個維修過程都在幫我掌燈,都凍成雪人了,回家以后才發現,她的衣服都濕透了。”張建山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維修持續了1個多小時,妻子一直默默在旁邊支持,并無多言,兩人回家后都已凌晨一點多了。
做好民生“后保障”
2月6日凌晨0時20分,故障車輛修理完畢,醫療隊重新上路。不久前,張建山特別發來消息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據救援隊工作人員透露,目前這5輛救援車已正式抵達武漢,正式開始自己使命,看到這個消息,他不自覺地跟著激動起來。
據了解,維修當晚,張建山免收了救援費和工時費,僅收取了配件費用。按正常情況,整個維修加配件費用,要1600元左右。
“其實我連配件費也不想收,但這樣醫療人員也不同意。”在專訪中,張建山反復強調,自己并沒有做什么大事,不過是“有力出力”而已。
“和前方的醫療人員相比,我們做的事情真的差得遠呢。”1980年的出生的張師傅,從事商用車維修已有23年,他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多年來,他一直專注于做道路救援工作,早就習慣了“隨叫隨到”。
“現在大家都自覺隔離在家,但并沒有覺察到生活物資有所短缺,這還是要歸功于物流行業的功勞。”張建山認為,商用車維修行業雖然不起眼,但在特殊時期,也是能為百姓的民生做點“后保障”工作的,只要這條物流線不斷,即便是隔得再遠,人心也是相連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0906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