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Paypal到特斯拉和Space X,埃隆·馬斯克的超前思想以及對夢想的追求,積累了大量粉絲,從2013年Model S上市,以其技術核心與新零售模式,逐漸成為全球電動車行業龍頭。
為完善全球市場布局,特斯拉將目光聚焦到中國新能源市場,自2018年上海建廠,用了短短一年時間便實現Model 3交付,2020年的2月銷量看,特斯拉在我國新能源銷量上占到3成,被國內車企稱為“狼來了”!
然而在百尺竿頭的進程中,特斯拉的“負面效應”逐漸出現,消費市場一直存有價格焦慮問題,伴隨著特斯拉“減配門”的出現,使公眾的質疑再度升華,特斯拉,你能靠譜一些嗎?
何時穩定價格,使消費者放心?
特斯拉擁有硬核技術實力,在國內市場,Model 3售價29.89萬元,其擁有的競爭力使其他車企忌憚,結合當前環境和特斯拉的動作看,此價格并不穩定。
中國新能源市場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伴隨著補貼退坡,使銷量大幅下滑,而2020年開局,1-2月累計銷量5.2萬輛,依舊經歷著多月銷量陣痛期。當然存在疫情因素,將市場按下了“暫停鍵”。一旦解禁,車企猶如狼群出動般搶占市場份額,屆時價格將是最有效進攻手段。
當前消費群體普遍集中在10-20萬元的產品價格區間,而特斯拉的價格并未鎖定大眾群體,從他近期的手段上,合作寧德時代研發磷酸鐵鋰電池,最大的目的就是控制、降低生產成本,這就意味著Model 3的售價不僅局限于29.89萬元。
一旦特斯拉采用價格手段主攻普通消費群體的時候,對于其他車企來說,是一種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對于前期購買特斯拉產品的消費者來說,又將如何補過?
如果僅是一種推測,那么在2018年-2019年期間,消費者對國產Model 3滿心期待的時候,特斯拉因關稅調整、經營成本降低、運營成本增加等諸多原因,在14個月內連續7次調整價格,高頻率調整使消費者費解,“我何時買特斯拉,價格才是最合理的時候?”。
“減配門”風波,特斯拉保持“高冷”姿態
特斯拉一直是全球新能源領域的熱點,近期在國內市場出現了“減配門”時間,再度將特斯拉“靠不靠譜”的問題升華,國內部分車主發現,自己購買的Model配置的Hardware是2.5版本,但是隨車清單上卻寫著Hardware 3.0版本。
特斯拉官方給出回應,搭載Hardware 2.5是因為疫情期間,上海工廠陸續復工出現了供應鏈短缺的問題,將按計劃為配置Hardware 2.5版本的用戶免費更換到3.0版本。
雖然官方致歉,但是從問題的根源上發現,既然搭載Hardware 2.5版本,隨車清單為什么不寫明,反而寫的是Hardware 3.0版本,難道這不是一種欺詐消費者行為嗎?
接下來,馬斯克的回應更令人費解,他表示那些投訴隨車清單錯誤的消費者,是因為沒有訂購FSD,如果完成訂購,就可以免費升級。問題出現了,既然官方都說要免費給用戶升級3.0版本,馬斯克卻說要訂購FSD,那么消費者究竟聽誰的?
需要得到尊重,中國消費者不是傻白甜!
在這件事上,可以感受到馬斯克的“高冷”個性,他的行為方式也有效引發“顧客是上帝”還是“車企是上帝”的問題。回歸車企市場本質,車企將產品賣向市場,其中車企是服務者,要達到盈利的目的,就需要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所以車市主體是消費者。
從價格調整、減配門事件上,可以看出特斯拉和馬斯克保持了一樣的“直男”個性,“堅持做自己,不為市場妥協”!回想當初,特斯拉為什么得到全球消費者青睞,有馬斯克個人魅力和特斯拉產品的先進性等因素,當出現產品漏水、自燃事件發生的時候,粉絲卻毫不猶豫給予包容的態度。
隨著特斯拉深耕全球市場,面向的消費群體已不再是特定的粉絲群體,“被慣壞的孩子”如何贏得消費者的心,需以誠信為基礎,品質+服務贏得消費者青睞。
對于消費者而言,需要的是用車安全感,并不是買車之后就切斷了與車企的聯系。而對于市場而言,現今電動、互聯、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出色的并非特斯拉一家,無論是合資品牌最近的新車規劃以及自主品牌的布局,從產品配置到價格手段紛紛領先于特斯拉,未來的新能源車市逐漸向成熟化發展之后,其他產品和特斯拉產品站在同一水平線時,將出現同質化問題,那么消費者是愿意選擇信譽好的車企還是“任性”的車企?結果是一目了然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觀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153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