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汽車消費的影響,絕不僅僅局限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無論是企業還是整個行業,都需要提早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這樣才能坦然地應對突發的沖擊。
疫情對汽車產業的沖擊,體現在諸多層面。這其中,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尤其引人關注。2019年,由于補貼的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自年中起出現同比下滑。而疫情的突襲,似乎讓這一細分市場再度承壓。
近日,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在接受證券時報·車資本獨家專訪時,就新能源汽車市場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如何對沖疫情帶來的影響等,進行了詳細分析。
在他看來,疫情對汽車消費的影響,絕不僅僅局限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無論是企業還是整個行業,都需要提早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這樣才能坦然地應對突發的沖擊。
對中低端車市場影響更為顯著
“近期各個企業披露的銷售數據都比較糟糕,有直接原因也有間接原因。”王秉剛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最為直接的原因便是疫情的突襲,導致消費者出行活動減少。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大多數情況下是需要消費者進行線下體驗才能完成購買的,盡管目前已有部分車企和經銷商開啟了線上直播買車,但實際的成效還是比較有限。
王秉剛認為,疫情的沖擊,不僅體現在短期的一兩個季度內,對全年的產銷量也是有重大影響的,甚至產量數據會低于去年同期。
證券時報·車資本注意到,近期多家主流車企公布的2月銷量數據,同比下滑幅度均在80%左右。新能源汽車方面,長期占據銷量榜首的幾家新能源車企,2月份的銷量不足3000輛,產量甚至僅為幾百輛。
王秉剛認為,汽車銷量的驟減不僅僅是因為疫情的突襲,其實與整個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
“近幾年汽車銷量有所回落,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經濟進入下行周期,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變緩,反映到汽車市場層面,就是中低端車型、小型車的銷量下滑幅度在加大,”王秉剛告訴我們,即便是在疫情的影響下,高端車的銷量仍然是相對穩定的。
苦練內功才是應對震蕩的良策
“疫情除了會對汽車行業的銷量產生沖擊,對整個產業的影響也比較大,尤其是會加速行業內的優勝劣汰。那些平常經營狀況就比較堪憂、利潤較低的企業,是很經不起折騰的”,王秉剛認為,這種淘汰帶來的影響并不是完全負面的,也會促進一些競爭力較強的企業抓住機遇,搶占市場。
“總得來說,兩極分化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王秉剛認為,優勝劣汰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汽車產業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但同時他也表達了一定的擔憂。
“在目前的中國汽車市場中,合資和外資企業相對強勢,自主品牌實力尚且薄弱。尤其是此前部分自主品牌是靠低成本生存的,銷售遇冷,對這部分企業的沖擊是很大的”,王秉剛認為,這種挑戰不僅指向了自主品牌,對新造車企業也是一樣的。
在他看來,新造車企業經過幾年的市場錘煉,已經能深刻認識到造車的不易,前途也并不似此前勾勒得那般光明。尤其是特斯拉等外資品牌的進入,更是帶來了巨大沖擊。
王秉剛認為,在多重困境疊加的情況下,無論是傳統汽車企業還是新造車勢力,要想抵御疫情帶來的沖擊,首先要做的就是穩住經營。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則是要苦練內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我認為,企業要想站得住,一要在研發上有所投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二是要提高產品的品質和服務品質,絕不能因為短期的疫情影響,在品質層面打折扣。”王秉剛說。
政策支持的思路可適度拓寬
針對汽車產業目前遇到的困境,產業界已不斷呼吁政府部門予以支持,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方面,更是寄予了諸多期許,希望2020年的補貼可以暫不退坡。
對此,王秉剛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在他看來,此前政府對于產業界的補貼,多是補給制造端,整車廠獲得補貼后可用于購買電池等原材料,其實間接上是補貼了整個行業。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日益增多,國家補貼的總體規模也會越來越大,這對于財政的壓力是很大的。”王秉剛認為,在疫情這樣的特殊時期,國家財政要支持各個領域,如果汽車行業繼續要求國家在新能源汽車補貼上完全不做調整,是很難實現的。
為此,王秉剛建議,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政府部門可以考慮換一種思路,從拉動消費的角度進行。
比如針對一些限購城市進行適度松綁,尤其是對于新能源汽車領域,放開幅度可以更大一些。這對于產業渡過暫時的難關,刺激消費的復蘇,是有巨大作用的。
同時,針對使用端,政府部門也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和便利政策。對此,王秉剛分享了廣西柳州的案例。“在廣西柳州,消費者駕駛新能源汽車,可以在特定時段行駛在公交車道,這種在路權上的放開,可以讓消費者充分感受到買新能源汽車的便利。”王秉剛認為,政府支持產業發展,可以從多個角度入手,尤其是在充電基礎設施、停車、路權等方面,給予消費者以實質的便利,是對產業最大的支持。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304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