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安全已經上升至新能源汽車發展(包括消費端和供給端)的頭號熱點問題,近兩年多起安全事故引發全社會高度關注。CEVE規程設置安全評價指標,包含“使用安全”、“安全保護”和“碰撞安全”等三個二級指標,最大程度再現真實消費使用場景中碰到的相關安全問題,給予科學的測評。
基于目前的研究結果,已有如下發現。
1、防水涉水
相比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由于電池包、電驅動系統等結構特殊的高壓、電氣和化學特性,更加“怕水”。因此,新能源汽車對水的防護等級要求更高,一旦系統進水,則更加容易發生短路、觸電等安全事故,新能源汽車雨天涉水后經常“趴窩”等報道屢見報端。
為此規程設置“防水涉水”評價指標。
測試結果表明:
●測試車輛普遍能通過涉水絕緣測試,基本不會漏電;
●但存在漏水和報故障問題:
150mm和300mm涉水總計75%的車輛乘員艙漏水;
300mm涉水后,50%的車輛嚴重積水,25%的車輛出現故障。
涉水后不漏電,表明目前新能源汽車普遍在涉水漏電安全方面已達標。較淺水位(150mm)涉水后,主要出現漏水現象;較深水位(300mm)涉水后,積水和報故障問題開始出現,將引起消費者較大的抱怨。
對此,CEVE規程建議:全面加強車輛乘員艙密封設計及制造工藝水平,以減少滲水和漏水現象發生;同時提升車輛電氣系統等關鍵系統的密封性設計和工藝等,以減少漏水和報故障情況的發生,保證行車安全、降低安全風險。
2、濫用保護
由于消費者所面臨的用車環境和充電環境各異,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本身的狀況也無法做到實時監控,同時由于當前充電系統及動力電池系統本身的技術局限性,因此通常會出現過度充電及過度放電的情況,這對車輛會帶怎樣的影響?
為此規程設置“濫用保護”指標。
測試結果表明:
過度放電后車輛將出現一系列問題,
●25%的車輛再充電出現跳槍;
●25%的車輛再充電功率受限;
●25%的車輛在低電量階段不顯示剩余電量或里程;
●50%的車輛無法繼續低速行駛;
●饋電(過度放電后缺電)過程中,所有車輛均有報警提示。
車輛過度放電后,100%持續報警,將有助于提醒消費者需立即采取相應行動,確保行車安全;但“再充電跳槍”、“再充電功率受限”、“儀表無法顯示剩余電量或里程”等問題,將引起消費者對于產品質量的擔憂和抱怨;“饋電后無法低速行駛”問題則會對消費者的駕乘安全帶來直接影響。
對此,CEVE規程建議:需要加強關于過度放電場景下有關二次放電、充電、剩余電量及續駛里程估計等方面管理策略的優化,以保證低電量狀態下的安全性同時提升再次充電時的產品性能穩定性和一致性。
更多資訊敬請關注“新能源汽車評價規程CEVE”及“CEVE官網”!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中國新能源汽車評價規程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369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