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汽車行業遭受的影響正一環環浮出水面,盡管大部分影響都令人沮喪,但也有觀點認為疫情將加速汽車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今年2月頒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以及新基建戰略都令業內人士感到興奮這是否意味著,智能汽車發展要開始提速,智能汽車時代即將到來?
為了了解智能網聯技術在汽車消費群體中的實際情況,車巴客與騰訊汽車本期調研聚焦于用戶的車聯網使用體驗。
值得說明的是,本次問卷回收率并不高,我們僅回收49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2%,這在汽車類的調研中屬于較低水準。這從側面反應出,智能網聯相關的話題在消費者中熱度不高。
調研概況
投放時間:4.9~4.16
樣本數量:499人
無車/有車(駕駛+乘客):17.4%:82.6%
問卷地址:https://wj.qq.com/s2/5832189/c0f2/
車聯網究竟是個啥?
超過44%的有車用戶沒聽說過或沒使用過車聯網,但也有近一半人想買“智能汽車”。
核心結論
1、車聯網的認知率和使用比例不高,超過四成沒聽說過車聯網。
2、男性對于智能汽車的要求遠高于女性,并更愿意為此買單。
3、在大眾和高端兩個不同的區間內,越是入門級的用戶對于智能汽車的要求越低。
4、近一半消費者表示考慮購買智能汽車,超兩成將智能汽車作為TOP3考慮因素。
5、首購人群更樂意為智能汽車買單。
6、10-15萬用戶是復購人群中最樂意為智能汽車買單的群體。
在有車的用戶中,超過44%的用戶從未使用、或從未聽說過車聯網,比例最高的是從不使用(22.6%);其次是車聯網是什么,不知道(21.8%)、偶爾使用但體驗一般(17.2%)。
在針對智能汽車認知的問題中,不難發現用戶更容易聯想到新能源汽車(31%)和新勢力品牌(27.5%),這說明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汽車的認知關聯較高,同時新勢力品牌也建立了不錯的“智能”形象,超過了外資豪華品牌(22.7%)。而在開放填寫的選項中,最集中的品牌是特斯拉。
在所有樣本中,有近40%的人表示,能實現自動駕駛的汽車才算是智能汽車,而也有35.5%的人認為,具備了類似高速自動跟隨這種輔助駕駛功能的車才算是智能汽車。
在關于智能汽車的判斷標準中,性別、用車角色以及車輛的價格區間呈現出明顯的差異。
首先,男性和女性對于智能汽車的判斷標準顯著不同。44.1%的男性認為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才算是智能汽車(相當于L4標準),而44.4%的女性認為,具備車聯網功能、能自動升級(相當于L1~L2標準)就算是智能汽車男性的標準顯著高于女性。
而在用車角色方面,顯然有車的用戶對于“智能汽車”的判斷標準較高,76%的駕駛者和81%的乘坐者都要求具備高級輔助駕駛功能或實現無人駕駛,但無車用戶該比例為66.6%。這意味著,智能汽車在首購和換購用戶層面,應區分他們對于“智能”的期待,不同級別的產品配置也進行區分。
在不同級別用戶方面,大致可以以25萬元為界劃分為兩個陣營,25萬元以內的用戶車型多為自主品牌、合資主流品牌,而25萬以上的則為合資高端或豪華品牌,在不同的陣營內,越是入門級的車型用戶,對于“智能”的要求越低。
比如10萬元以下用戶,38%的人認為具備大屏交互、車聯網功能等即可。
而在20-25萬區間,這個比例降到9%,50%的人認為實現無人駕駛才算是智能汽車。
但是在25-30萬區間,我們發現有近35%的用戶對于智能的標準是大屏、語音交互和車聯網功能,這個比例與10萬以下的用戶接近。
而50萬以上用戶有95.7%認為智能汽車必須能實現無人駕駛。
上述的數據說明,“智能”的概念在不同的消費者心目中有不同的標準,這也意味著他們心目中對于“智能”的買單預算、買單意向是各不相同的。
在對智能汽車作為購車考慮因素的調研中,我們發現,總體上來說,首購用戶的智能汽車購買意向更顯著;而在增購或換購用戶中,15-20萬、10-15萬這兩個區間的用戶都有近30%將智能汽車作為購車TOP3的考慮因素。
在所有樣本中,62.1%的人表示近一年中有購買新車的計劃,26.7%的人表示購車時會考慮智能汽車,但并不是TOP3的考慮因素,21.6%的人表示會將智能汽車作為TOP3的考慮因素。
男性更愿意為智能汽車買單,有25%的男性將智能汽車作為購車TOP3考慮因素,這一比例高于考慮智能汽車但不是TOP3因素(19.5%)和不考慮智能汽車(10.9%);女性用戶方面,有買車計劃的人中,33.3%表示考慮智能汽車但不會重點考慮,22.2%的人表示不考慮智能汽車,愿意將智能汽車作為TOP3考慮因素的比例為0。
進一步細分,會發現,無車人群將智能汽車作為TOP3考慮因素的比例23%略高于平均水準(21.6%),這說明對于有購車計劃的人來說,首購人群可能更樂意購買有智能亮點的產品。
而在有車人群中, 15-20萬車主最樂意為智能汽車買單,將智能汽車作為TOP3購車因素的比例約為30%,其次是10-15萬、20-25萬區間的用戶,將智能作為TOP3購車考慮因素的比例約為27%左右,
平時的車聯網使用行為是否影響用戶對于智能汽車的購買意向?
調研數據發現,高頻使用但體驗不佳的用戶是最愿意為智能汽車買單的,62.5%的人選擇將其作為TOP3的考慮因素,偶爾使用但體驗不佳(20.8%)和從不使用(19.4%)的人,有購車計劃但不考慮智能汽車的比例最高。
車聯網功能到底香不香?
15-20萬區間體驗最好
核心結論
1、智能語音和觸屏是主流交互方式,觸屏交互的評價優于語音交互,但總體上滿意度不高。
2、使用頻率與體驗評價正相關,用的越多的人群,評價越偏向于積極。
3、乘客的體驗優于司機,15-20萬區間用戶體驗評價最好。
4、不同場景下用戶傾向于使用不同的功能,其中影音娛樂和地圖導航最常用
5、擁堵場景下的滿意度最高,維修保養場景下的使用率最低,滿意度也很低。
在具體的交互方式上,智能語音和觸屏已經成為絕對主流的交互方式,而物理按鍵排名第三。55.5%的人第一交互方式是智能語音,48.5%的人第二交互方式是觸屏。
雖然智能語音已經成為HMI的主流,但數據顯示,總體上人們使用語音交互的頻率仍然不高,頻率為“偶爾使用”的總計有62%,經常使用的僅為23.6%,還有8.7%的人從不使用。而在使用評價上,使用的頻率與評價正相關,在經常使用的人群中,認為體驗很好的人的比例超過認為體驗不好的人(8.3%:5.7%),在偶爾使用的人中,認為體驗不好的人遠遠超過認為體驗很好的人(28.8%:6.1%)。
屏幕的使用評價也呈現同樣規律,9.6%的人從不使用,55.5%的人偶爾使用,34.9%的人經常使用。仍然是使用頻率與體驗正相關。低頻使用人群滿意度偏低,高頻使用人群滿意度偏高。
在駕駛者和乘客不同的角度來看,語音交互方面,乘客的滿意度高于司機,雖然使用頻率較低,但乘客表示“可接受”或“體驗很好”的比例超過80%;而司機表示“可接受”或“體驗很好”的比例約為55%。
在觸屏交互上,乘客的體驗也較司機更好。21.4%的乘客經常使用并認為屏幕交互體驗很好,司機比例僅為15.3%。
語音交互方面,對于不同級別車型來說,15-20萬區間用戶的體驗是最好的,總計有66%的人選擇了可以接受和體驗很好(分為低頻和高頻),這在所有車型級別中最高,其次是10-15萬車型用戶,有64.7%的人選擇了“可以接受”或“體驗很好”。體驗最差的是5-10萬的用戶,僅有42.9%的人認為是“可以接受”或“體驗很好”。
在屏幕交互方面,15-20萬區間用戶中,表示經常使用,體驗很好的占27.3%,比例最高。但是綜合來說,10-15萬的滿意度較高,所有選項中選擇了可以接受或體驗很好的人群最多,達到68.6%,其次是15-20萬,占63.7%。最低的是20-25萬,只有53.1%。
不同場景下體驗怎樣?
核心結論
1、娛樂、導航是剛需,能用但不夠好。
2、堵車時車聯網體驗最好,修車時體驗最差。
3、 滿意度最高的是遠程控制,最低的是車輛健康檢測。
娛樂、導航是剛需,能用但不夠好,超過一半的用戶表示希望改進,很滿意的比例不足20%
娛樂影音和地圖導航是剛需功能,在覆蓋到的主流場景(日常行駛、停車人在車內、城市擁堵)中都是高頻功能,遠程控制、車輛健康檢測則是特定場景下(停車人不在車內、維修保養)的高頻功能。但是在五個場景中,表示滿意的比例大都不足15%,而超過半數的用戶都表示希望有所改進。
堵車時車聯網體驗最好,修車時最不好
在不同場景滿意度方面,城市擁堵場景下選擇體驗很滿意的比例最高,為17.5%,而維修保養時,很滿意的比例最低為12.7%。
滿意度最高的功能是遠程控制,最低的是車輛健康檢測
綜合所有的評價數據,用戶對于各種場景下的功能評價較好的三項是遠程控制(23.5%)、城市擁堵時的娛樂影音(19.8%)和日常行駛時的導航(19.1%)。(注:指在該功能下的評價為很滿意)
而亟待改進的功能(即不滿意卻不得不用的比例)則是車輛健康檢測(23.5%)、日常行駛導航(19.8%)和在線預約(19.1%)。這說明,在維修保養場景下,車聯網的功能需求還有很大的缺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巴客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520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