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4月份零售的回暖速度與預期相近,市場表現穩健。但由于第三產業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因此車市的V型反轉消費基礎并不牢固,預計未來個別月份的零售仍存在負增長風險。
5月1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市場研究分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下稱“乘聯會”)發布4月產銷數據。數據顯示,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142.91萬輛,同比下滑5.6%,環比增長36.6%。
乘聯會分析稱,4月是今年汽車零售走勢最強的月度。尤其是3月和4月,同比的增速拉升接近40個百分點,呈現V型反轉態勢,也體現了疫情后各企業復工復產和政府支持政策帶來了良好效應。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4月份零售的回暖速度與預期相近,市場表現穩健。但由于第三產業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因此車市的V型反轉消費基礎并不牢固,預計未來個別月份的零售仍存在負增長風險。
是報復性消費還是補償性消費?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顯示,4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42.9萬輛,同比下降5.6%,環比增長36.6%。批發方面,4月廠家批發銷量150.0萬輛,同比去年4月下降3.6%,環比3月增長49.8%。
崔東樹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從4月份市場的數據來看,綜合銷量的收窄速度是比較明顯的,體現了V型反轉的特征。而V型反轉的背景是行業各環節持續去庫存和購車需求延遲所致,再加上國家的各項刺激消費整車和復工復產的強力推動下,疫情后的車市產銷恢復較快。
證券時報·車資本注意到,行業內對于近期汽車消費的回暖存在著不同的判斷,有觀點認為銷量的環比增長來自于補償性消費,而另外一部分觀點則認為,這是前期被抑制的消費得到了釋放,屬于報復性消費。
對此,崔東樹回應稱,車市的回暖與這兩種因素都有關系,其中報復性消費可能會占據主力狀態。對此,他解釋道,從豪華車的表現來看,疫情對這部分購車群體的影響較小,因此在疫情得到緩解后,前期被抑制的需求會有明顯的反彈。
乘聯會的數據顯示,4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16%。不過,乘聯會方面也強調,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迅速回暖,不排除部分車型以價換量,繼續形成降維打壓態勢。
V型反轉的消費基礎尚不牢固
當前的V型反轉是否會帶來市場的進一步回暖呢?崔東樹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目前市場的V型反轉尚不牢固,具體體現在消費基礎的不穩固上。疫情對第三產業的沖擊較大,這不僅會給部分企業的生存帶來壓力,也會導致部分消費者收入的大幅縮減。因此,不少潛在消費者選擇“報復性”存錢,并將此投入到購房上,這對車市是有很不利的影響的。再加上去年6月國五車型清庫存帶來的高基數壓力,乘聯會方面判斷未來個別月份汽車的零售仍有負增長的風險。
而對于海外疫情帶來的影響,乘聯會方面認為,由于汽車制造業的長鏈條、大協同、大制造的特點,更需要在次時期建立高效協同的供應商體系,才能給整個產業的復蘇提供穩定的支撐。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604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