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汽車行業的產銷數據出來了!盡管結束了連續21個月的負增長,銷量同比增長4.4%(不過汽車類零售商品總額同比僅持平),但是前景仍不容樂觀。我在過去的文章中多次說過,這是2、3月份兩個月所積累消費,在各地陸續出臺的一些政策的刺激下的一次集中釋放,是“補償性消費”而非“V”型反轉。
接下來的5、6月份,由于去年同期國五切換國六的基數較高,加上“泄洪”也快差不多了,銷量大概率仍將會負增長;7、8月份天氣炎熱,估計銷售數據也好不到哪里去;10月份冬季又將來臨,在“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可能又將采取諸多防范措施,人們的經濟活動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從總體來看,今年汽車巿場的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的預測是,樂觀的話,產銷量比去年下降15%,悲觀的話,下降25%。這比本人之前作出的最多下降15%的預判還要偏悲觀一些。
面對這樣的形勢,我認為當務之急是:盡快出臺減免車購稅的政策,最好的方案是1.6升及以下乘用車2020年減按5%征收,2021年減按7.5%征收;1.6升以上乘用車2020年減按7.5%征收,2021年不再減免。只有出臺這樣“高含金量”的政策,才有可能穩住汽車消費。
關于為什么要盡快出臺這樣的政策,我下面詳細談一談。
一、為什么說出臺這樣的政策是當務之急?
因為當前要穩經濟,首先要穩汽車,目前汽車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處于支柱產業地位,有三個“10%”可以充分說明:一、汽車銷售額占全國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10%;二、從業人員數占全國就業人數比重超過10%;三、汽車稅收占全國稅收比重超過10%。房地產業應該比汽車產業占比更高一些,但是,現在房價已經很高,房地產不能再刺激,汽車的位置應提前排至第一位。最近我們也看到了,各地“一把手”都非常關注汽車,親赴企業調研;不少大汽車集團董事長也在親自上銷售一線“直播賣車”。
二、為什么只提刺激乘用車不提商用車?
因為國家應對新冠疫情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一個重頭戲就是擴大投資的“老基建”、“新基建”。基建快速上馬,已經開始拉動了商用車銷售,所以4月份商用車銷量已經創出了歷史新高,達到53.4萬輛,同比增長31.6%;特別是重卡實現了大幅增長,同比增加61%。考慮到基建項目有一個周期,所以兩年內商用車銷量估計不會下來。
三、為什么1.6升以上及1.6升以下乘用車市場都要刺激?
因為這次應對疫情的另一個重頭戲是釋放流動性。每次流動性增加,都是少數原來會掙錢的人受益,這次也不例外,所以目前豪華車市場恢復比較快,4月份零售同比增長12%,其中奔馳、寶馬、奧迪分別增長5%、9.4%和30%;而中低端車型恢復較慢,使得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創歷史新低,降至34.6%,所以對1.6升及以下車型要強刺激。
之所以對于1.6升以上車型也要刺激,主要是考慮到目前升級消費的置換購車是現階段車市的重要推動力,這樣做可以激發車市本身內生性的增長動力。
四、為什么政策要持續兩年的時間,而不是一年的時間?
因為這次疫情前所未有,對經濟影響較深,需要有一個較長的恢復周期。另外,政策退出需要有一個過程,如果退得過猛,明年的車市就不好辦了。
最后,我還要補充說一點,“兩會”召開在即,在國家大力擴大消費的當下,希望“兩會”代表委員能夠就出臺這個政策提出議案或提案。倘若如此,這也算是為整個汽車行業、為整個國家經濟發展做了一件好事!
(作者孫勇為資深汽車評論家、“老孫論車”微信公眾號創始人,現任中德諾浩汽車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擁有十二年汽車媒體工作經歷,曾任新華社所屬經濟參考報汽車周刊編輯部主任、人民日報旗下中國汽車報副總編輯;十年汽車企業工作經歷,曾任奇瑞汽車經管會成員兼銷售公司總經理、南京菲亞特副總經理兼商務部總經理、國機汽車(中進汽貿)董事兼副總經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老孫論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642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