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苦鈷久矣:三元動力電池成為電動汽車主流,但是三元中的“鈷”,價格變動劇烈,同時開采中面臨童工、環保問題,讓動力電池企業,乃至電動汽車企業頗為頭疼。
現在,中國一家動力電池新勢力,宣布打造出了無鈷電池:2020年5月18日,蜂巢能源科技公司線上發布了兩款無鈷電池,可以實現最高達880公里的續航里程。
這里所說的無鈷電池,即電池鎳鈷錳三元電池中,去掉了鈷元素,形成鎳錳酸鋰電池。它的價格低于高鎳電池,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鐵鋰電池,是600-800公里級別車輛配套的新選擇。
據蜂巢能源總裁楊紅新介紹,目前他們的無鈷電池已在中試線已成功完成500千克級中試,并進入噸級小批量生產階段。
材料配比方面,鎳(Ni)含量70%~80%,錳(Mn)含量是20~30%。
第一款產品是是基于590模組的電芯設計,容量為115Ah,電芯的能量密度達到245wh/kg,能夠搭載在大部分新型純電平臺上,明年6月份推出;L6薄片無鈷長電芯,容量226Ah,配合矩陣式pack,可實現880公里續駛里程,2021年下半年實現量產。
這么漂亮的電池參數,這么接近的量產時間。蜂巢能源是怎樣搞定了無鈷電池的量產難題的呢?
1
鈷含量:降低、降低,再降低
鎳鈷錳鋰離子電池三元體系中,三種元素各司其職,鎳可以提高材料活性,提高能量密度;鈷是活性物質,既能穩定材料的層狀結構,又能減小陽離子混排,便于材料深度放電,從而提高材料的放電容量;錳在材料中起到支撐作用,提供充放電過程中的穩定性。
所謂陽離子混排,是指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不同陽離子混合占位,陽離子混排會對材料的首次效率、可逆容量、循環性等電化學性能造成影響,因此要盡量消除。
鈷的穩定性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鈷的增加能有效減少陽離子混排,降低阻抗值,提高電導率和改善充放電循環性能,但隨著鈷含量增加,成本也在增加。
由于鈷的儲量小,地緣政治不穩定,價格容易被操控。2017年,倫敦金屬交易所鈷價格漲到了75000美元一噸,全年漲幅超過130%,進入2018年2月2日,鈷價突破80000美元整數關口,3月21日,創出95000美元一噸的10年新高。
此外,鈷的開采還涉及童工和手抓礦等問題。
鈷礦石
也因此全球電池供應商都在致力于降低鋰電池中鈷含量,從最早鈷酸鋰中的59%,到目前普遍應用的NCM523中的12%,再到NCM811中的7%。
鈷含量還要更低,最好沒有。
2019年,SKI總經理金俊在媒體招待會上宣稱,年內開發的新一代電動車電池名叫“NCM91/21/2”,即在用作正極材料的原材料中鎳的比重為90%,鈷和錳各占5%。
松下和特斯拉的“無鈷”宣言更早。2018年,松下宣布正在開發無鈷電動汽車電池。松下汽車電池部門的負責人田村堅表示:“我們已經大大降低了鈷在電池中的含量,鈷在三元電池中的比例已經降到3%,現在我們的目標是實現無鈷化,這項技術已經在研發當中。”
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媒介上表示,在特斯拉Model 3的電池中,含鈷量已經降到不到3%。他們將繼續改進技術,爭取在下一代電池中完全拋棄鈷。
寧德時代也表示,已經儲備無鈷電池技術。
如今,蜂巢能源搶先一步發布了完全不含鈷的鎳錳酸鋰電池。
2
三技術解決“無鈷”瓶頸問題
想要無鈷也沒那么簡單。
有業內人士質疑,認為鎳錳酸鋰電壓平臺較高,電解液會發生氧化分解情況。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杰在“尖晶石鎳錳酸鋰正極材料的研究”的主題發言時曾提到,不同正極材料有不同的電壓平臺,鎳錳酸鋰的電壓平臺在4.5V左右,常規的電解液會發生氧化放電,接著一些鋰就回不去了,材料表面上這個四氧化三錳也出來了,這種困難讓很多人對鎳錳酸鋰望而卻步。
要實現無鈷化,就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Li/Ni混排問題,二是循環性能差的問題;三是,高電壓平臺下電解液氧化分解的問題。
黃學杰給出的方法是,對材料表面進行包覆和熱處理,引入復雜的過渡金屬元素,例如引入含磷的化合物,室溫半電池可以做到99.8%以上的效率,全電池還可以改進接著去提高。
黃學杰提出的方法,與蜂巢能源的思路頗為相似。
蜂巢能源主要是通過三項技術來解決上述問題,陽離子摻雜技術、單晶技術和納米網絡化包覆技術。
所謂陽離子摻雜技術,蜂巢能源是采用與氧化學鍵鍵能高的陽離子摻雜到晶體結構中,提高材料的上限電壓。楊紅新解釋,蜂巢能源是采用了兩種化學鍵能更強大的元素替代鈷,摻雜到材料中。通過強化學建穩定氧八面體結構,減少Li/Ni混排,大幅改善的材料的穩定性,并可以在4.3——4.35V電壓下穩定工作,能量密度比磷酸鐵鋰提高40%,而成本降低。
第二項關鍵技術是單晶技術。電池在極片制作過程中需要經過一道關鍵的工序——高強度的輥壓,這是為了在有限的空間之內加入更多的活性物質,所以要追求更高的壓實密度。多晶材料在輥壓過程中顆粒破碎明顯,會直接導致正極與電解液反應產生大量的氣體,造成電池壽命加速衰減和產生安全問題;同時材料的結構也會崩塌,鋰離子無法移動,造成壽命會快速衰減。單晶材料具有更強的顆粒強度和更加穩定的結構,壓力強度比多晶可以提高10倍,能夠有效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同時單晶材料不容易崩塌,電芯壽命可以比多晶高鎳三元電芯高出70%。
第三項黑科技技術——納米網絡化包覆技術。蜂巢能源在無鈷材料的合成過程中,采用了納米網絡包覆技術,在單晶表面包括一層納米氧化物,可以減少正極材料跟電解液的副反應,該技術有效的改善了高電壓下的材料循環性能。
3
電芯、pack設計,助力能量密度、壽命再提升
從材料層面,解決了無鈷帶來的問題,但蜂巢能源希望從電芯、pack的設計層面設計層面使電池性能再上一個臺階。
蜂巢能源在產品工藝上選擇疊片工藝,可以有效提高方形電芯內部的體積空間利用率,層狀結構可以使極片的平整度更好,應力更均勻,膨脹變形也更小,該設計可以使無鈷電芯在能量密度方面再提升5%,循環壽命上再提升10%。
此外,長薄電芯的設計是兩側出極耳。這樣可以做到電芯底部和頂部都是平整的,沒有極耳傳統的電芯是在頂部有兩個極耳。楊紅新認為,這一設計為熱管理帶來了變革。傳統電芯只能靠單一地面冷卻的形式,那么我們這種電芯可以通過上下雙層冷卻,更精準的控制電池的溫度。“相對傳統pack可以提升冷卻效果40%,低溫加熱達到每小時60~70攝氏度,溫度誤差控制在20~35度之間,溫差控制在5攝氏度以內。”
蜂巢能源電池包冷卻示意圖
pack層面,蜂巢能源采用矩陣式設計,將電池包劃分為兩個矩陣網格,將薄片無鈷電池規則的排列在網格內,在電池包內部組成大型矩陣模塊,矩陣跟矩陣之間相互關聯,又相互獨立,正常工況能夠保證整個矩陣模塊的剛度;非常規極端工況下,例如側碰,則能夠通過多個電芯分散撞擊力,保證電池包和整車的整體安全。
矩陣式結構
4
通過安全性測試
楊紅新表示,矩陣式結構不僅能夠降低pack非增值部件的重量,而且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還能夠做到80%的成組效率,要高于傳統模組和CTP 72%—75%的成組效率。
在制程方面,蜂巢能源建立車規級AI智能工廠,來進一步提升產品的質量,例如較高的自動化水平和超高的異物檢測水平等。
安全性方面,蜂巢能源無鈷電池產品通過了國標和歐標的全部安全性測試,在安全性能優于三元電池,以熱穩定方面為例,通過150℃的熱箱實驗。
150℃熱箱測試
如果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真能順利量產,且做到價格接近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接近三元高鎳電池,安全性方面也能經得起考驗的話,其將很有可能大量侵蝕三元電池的市場份額。或者正如韓國工程院院士、韓國漢陽大學教授宣良國所說,NiMn層狀材料未來很可能替代NCM、NCA也未可知。
無論如何,第一個推出無鈷電池企業已經出現,無鈷化浪潮應該已經在路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648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