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安徽省國資委、江淮汽車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通過云簽約方式共同簽署了江淮汽車集團投資協議,江淮汽車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簽署了江淮大眾投資協議、產品組合框架協議。
相關交易完成后,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將持有江汽控股50%股權和江淮大眾75%股權,安徽省國資委對江汽控股保持控制權。大眾集團承諾授予江淮大眾4-5個純電動汽車品牌產品,目標是在2025年生產20-25萬輛,在2029年生產35-40萬輛,預計屆時總收入分別達到300億元、500億元人民幣。大眾集團同時承諾,在中國法律允許且取得許可前提下,優先考慮在江淮大眾生產大眾B級車、C級車等插電混動汽車和燃油車。上述產品組合框架達到預期目標后,相當于再造一個新江淮。
作為中外合資新能源汽車的首個項目,這一系列合作可謂意義重大——不僅標志著江淮與大眾戰略合作進入新階段,也標志著大眾集團新能源汽車中國生產基地在安徽設立,而大眾集團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總部也將落戶合肥。正因如此,江淮與大眾合資合作引起了國內外各界的廣泛關注,相信許許多多的安徽尤其是合肥網友一定更加關心,這會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呢?
其實,就在大眾汽車集團投資21億歐元入股國軒高科、江淮汽車之前,蔚來汽車剛剛與合肥相關戰略投資者簽署投資協議,并將蔚來中國的總部落戶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而江淮蔚來工廠已經成為合肥乃至安徽省的一張名片,就連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在參觀后都給予了充分肯定。根據規劃,蔚來將在合肥建立研發、銷售、生產基地,并打造以合肥為中心的中國總部運營體系。5年內將打造一個千億產值的龍頭企業,加速合肥新能源汽車集群發展,引領帶動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不僅如此,位于廬江高新區的國軒高科合肥工廠已經是安徽省最大的動力電池材料生產基地,并圍繞國軒高科構筑起了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這也為國軒高科在2019年取得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全國市占率第二的名次立下了“汗馬功勞”。據了解,國軒高科在廬江還建立了廬江工程研究院,研發團隊過百人,開發出了單體能量密度高達190Wh/kg的磷酸鐵鋰電芯(普通的競品則在160-180Wh/kg)。
如果把時間往前“撥”11年的話(2008年),當時合肥拿出了一年財政收入的80%來投資“困難戶”京東方,不僅幫助其實現了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線的投產,還為此新建了智能制造工廠和數字醫院等項目。截至2017年底,京東方在合肥的投資已超1000億,保守地按照10倍的乘數效應,京東方能夠帶動的GDP,已超過了合肥市一年的GDP總量。很多人都說,“京東方撐起了整個合肥經濟”。
近年來,合肥市搶抓戰略機遇,發揮重大科技項目牽引性作用,聚焦“芯屏器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其招商引資項目集中在集成電路、智能電動汽車、生物醫藥、工業互聯網等高端制造業和高新技術領域,與合肥城市戰略定位相吻合。更重要的是,在跑出“加速度”的同時,也形成了合肥與全省相輔相成、形成良性互動的協同發展階段。
筆者注意到,在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高地(加快蔚來中國總部、大陸馬牌四期等重點項目建設)、爭創國家產業創新中心、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數字經濟高地的同時,合肥也在積極推動推動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包括高質量創建“中國快遞示范城市”等),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端化、專業化,重點發展科創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文創旅游等業態。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針對備受關注的東部新中心提出了“生態環境修復、工業遺產保護、城市改造更新”的三大任務,加快推進路網工程和科學裝置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最美科研圣地。而空港經濟示范區加快國際小鎮、集成電路產業園建設,積極申報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此外把運河新城把片區打造成城市最靚功能區。
曾幾何時,安徽作為糧食及能源、原材料“兩大基地”,參與長三角互動,處于從屬地位,而合肥作為內陸城市,自然資源稟賦也不優越;現如今,安徽正在擺脫這種從屬心態,以“合伙人”的姿態,參與長三角更高水平的區域分工,而合肥正在展現出打造“長三角一體化”融合發展所需的高效率,這無疑將提升其在長三角五大都市圈中心城市里的重要性,也有望給城市建設、營商環境、就業創業等各方面帶來前所未有的刺激與變化。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大咖·新能源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8298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