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過去,主導中國汽車市場演化的主線無非是以下3條:
1、 以“四化”為線索的行業變革,以及由此帶來的新一輪造車運動。他不僅導致汽車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極大變化,也給市場帶來了像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這些真正意義上的新品牌。他們與傳統成熟車企的智能化先導者們共同完成了對用戶端的智能化“啟蒙教育”。如今看,盡管電車的市場規模依舊停留在一兩百萬這個量級,但智能車的潛在需求已經隨時可以跨越千萬級別。
2、 由用戶購車輪次切換帶來的消費升級。由于目前中國市場整體依然處于從第一輪次購車向第二輪次購車切換的主體進程當中,消費升級(尤其是預算和購車級別升級)將是市場的主流。但不同線級的城市,不同級別的汽車市場,進入這輪升級的次序會有很大差別,比如一二線城市早已完成了這輪升級,甚至很多高端用戶已經進入第三第四輪次的汽車消費過程,他們很多已經進入到允許品牌降級,但更加注重產品本身的獨特性這種成熟消費階段。此外,合資品牌比自主品牌更早經歷由于消費升級帶來的洗牌過程,比如雪佛蘭比眾泰更早遭遇滑坡。
3、 成長在有車家庭的年輕人開始成規模地進入汽車消費年齡。此前我們的市場無論如何演化始終還是在同1970-1990這20年出生的群體打交道,如今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都已到達買車年齡。與前一代消費者不同的是,他們很多人的童年就已經處于車輪之上,他們比上一代消費者更懂車,選車標準也會更加聚焦并且獨特。可以說車市的后浪已經來臨。
由于以上幾條主線發揮作用的節奏以及影響到的市場層級存在差異,因此在上述三條主線推動下,不同細分市場受到的影響存在很大差異。如今我們看到,一方面豪華車市場依然由BBA三強牢牢把控,但來自特斯拉的沖擊已經顯現的越來越充分。比如早期購買特斯拉的車主,很大比例均有BBA等豪華品牌的使用經驗,但如今超過90%的人已經不愿再退回到這些品牌了。這種“用了就回不去”的跡象才是令BBA們真正應該感到恐懼的。當然更加令他們恐懼的是,即便照著特斯拉抄作業也不可能獲得與特斯拉一樣的競爭力。
另一個在過去幾年變化顯著的則是15萬以下的,由自主品牌占據主導的低端市場。由于自主車企在智能化方面的探索起步更早,動作更快,盡管很多產品的體驗仍有改善空間,但他們也完成了很多用戶的“啟蒙教育”,現如今真正領先的頭部自主車企在智能化領域早已形成了比較不錯的領先優勢。
相比之下,15-25萬的市場則是過去幾年受行業變革沖擊最小的一塊。一方面由于這里受一線合資品牌控制,下面的自主品牌很難攻進來,另一方面來自高端市場的新物種還沒有下沉到這個價位。表面上看這里既安全,又滋潤,同時還有越來越多進入第二輪次汽車消費的用戶不斷升級到這里,一線合資品牌(這里有大眾、豐田、本田等等)的基盤看似越來越穩固(他們的市場份額確實仍在上升),實際上這里早已被多股勢力合圍,真正的血雨腥風隨時就會來臨。
令人可怕的是,這里是最“不思進取”的一個層級,至少在目前看,他們離智能化還相去甚遠,無論在商業模式、產品理念、技術架構、功能組合呈現還是運營管理等層面,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依然沒有理解智能化的變革會有多深刻,更加沒有找到清晰有效的迭代路徑。從公開展示的若干產品概念上看,由于這些車企的硬件工程師還沒有學會如何與軟件工程師密切合作,很多產品的軟件部分正淹沒在越測越多的Bug當中,甚至受此影響,他們連最為擅長的硬件部分也開始變得離譜了。如此下去,這一層級的主流品牌很大一部分將會變成“紙老虎”,這塊最為肥美的市場蛋糕很快會被分而食之。
對于來自高端市場的特斯拉、蔚來、理想和小鵬們而言,下沉到這個位置已經是近在咫尺的事情,由于這些品牌在商業模式和技術架構上更加符合數字智能的進化模式,也就是這些產品后續的迭代、進化以及功能數量的增加已經不完全基于硬件的堆疊,他們帶給用戶的體驗對比傳統的“機械智能”將是碾壓式的。他們將會形成貫穿豪華品牌和高端品牌的一塊完整的陣地。這會成為一線合資品牌遭遇的第一波強烈沖擊。
接下來,來自低端市場向上持續突破的頭部自主車企們則會向15-25萬這個市場發起第二輪攻擊。三年前以領克和WEY為代表的高端自主品牌曾經向這里發起過第一波進攻,并且取得了初步成功。雖然今天他們占據的份額依然很小,但市場缺口已經打開,接下來由于智能化的加持,第二波進攻將更加兇猛。當然如果把紅旗也考慮進去,自主品牌在這里打開的缺口已經很明顯了。
總之,智能化絕對是接下來影響汽車市場走向最為核心的要素。看上去這是一條讓所有玩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全新賽道,實際上由于資源稟賦的差異、文化的差異以及起跑時間的差異,大家的能力已經拉開。由于歐洲、日本普遍缺乏真正成功的互聯網企業,他們對智能化的理解先天就是不足的,這將給中國本土車企帶來最大的超越機會。圍攻15-25萬的市場,只有拿下這個市場,自主品牌才能真正贏得主導權。
最后,雖然從數據上看,2020年6月份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已經跌到了1/3左右的新低,但這種下滑更多是由不靠譜玩家被洗出市場造成的,真正活下來的頭部自主品牌,正在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SoCar張曉亮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115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