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每年的7月都是傳統的車市淡季,但在宏觀經濟回暖和各項促進消費政策的影響下,被疫情壓抑的購車需求得到集中釋放,各地車展、團購會等線下營銷活動逐步恢復,再加上新車扎堆上市,從而帶動了國內汽車市場的加速升溫。不過,市場的復蘇也伴隨著SUV市場紅利的消失、合資與進口品牌產品價格不斷下探,面對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的困境,自主品牌唯有積極尋找突破點、強化自身優勢,才能避免“掉隊”甚至“淘汰出局”,而小康汽車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日前公布的最新產銷快報顯示,小康股份在2020年7月實現銷售2.2萬輛,同比增長2.5%,1-7月累計實現銷量13.3萬輛,同比下降18%。值得一提的是,小康股份一改過去單獨公布“銷量擔當”SUV車型成績的慣例,而是特別強調了新能源汽車在7月份取得的“成績單”:新能源車產銷分別完成1069輛和1494輛,同比分別增長532.5%和102.8%,儼然成為新的增長極。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小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實力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
小康股份旗下整車業務的4大板塊(東風小康公司的東風風光和東風小康品牌、金康新能源、瑞馳新能源)里,均有新能源車型的布局。其中東風風光品牌擁有風光E3(已在售)和風光E1(上市在即)兩款純電車型,東風小康品牌也推出了純電動多功能車小康EC36;而專攻商用車領域的瑞馳新能源目前有EK07S、EC31、EC35等多款產品在售。
而金康汽車SERES(賽力斯)作為高端新能源品牌,目前首款增程電動SUV產品——SF5在售(補貼后售價24.9萬-27.9萬元),而第二款純電動小型SUV——SERES ix3則有望于年內推出。
實事求是地說,金康新能源雖然擁有中美兩地研發中心以及重慶金康兩江智能工廠的技術加持,但囿于企業整體實力和財力所限,SERES品牌以及產品的推進步伐與頭部造車新勢力相比顯得較為遲緩。
令人欣喜的是,就在今年4月初,小康股份向東風公司定向增發約3.27億股股票(作價約38.5億元),收購其持有的東風小康50%股權,東風小康成為小康股份全資子公司,而東風公司成為重慶小康股份二股東。雙方由此實現了母公司層面的更高層級混改,可以更好地實現資源整合,也有助于減輕小康股份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所需的營運資金壓力,提升抗風險能力,從而加快“小康股份‘創建百萬輛級汽車公司,成為全球智能汽車品牌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緊接著在7月初,東風公司旗下的東風公司技術中心以及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小康集團簽署了HD120混動電驅動總成框架協議、iD系列電機框架協議,三方將對HD120及iD系列電驅動搭載小康車型開展協同合作,以發揮規模化優勢,降低成本和開發投入,提高產品綜合競爭力,激發東風新能源自主事業發展新動能。正所謂時不我待,此舉意味著雙方為協同發展按下了“加速鍵”。而另有消息稱,東風公司將把SERES(賽力斯)融入到東風大自主生態之中,幫助其盡快駛上發展的快車道。
不僅如此,重慶市對于小康股份的支持也接踵而至。4月23日兩江新區管委會、東風公司、小康股份簽署協議,三方將重點加大對小康股份旗下金康新能源汽車的投資,在政策、融資、生產、管理、銷售等方面為金康新能源發展提供支持,并在2025年前將之打造成為年產15萬輛、產值在300億元以上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車標桿企業。為此,重慶市人民政府及兩江新區管委會將指定主體或基金共同成立SPV(特殊目的公司),由SPV向金康新能源投資20億元。
在東風公司實現品牌向上、打破固化思維、形成獨特競爭力的全面布局中,小康正成為愈發重要的一塊“拼圖”。而面對復雜嚴峻的市場競爭環境,在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有關部門推動的“新能源汽車下鄉”等一系列利好的情況下,小康正在迎來難得的品牌與產品破局的機會。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大咖·新能源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367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