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補貼的下調與退出,新能源車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同時,為了增加續航里程,車企只能被迫增加電池容量,但其代價是進一步助漲了產品的價格。所以,電動車發展到現在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價格太高,或者說成本太高。
那么,在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尤其是電池成本,車企該如何發展電動車呢?
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案。第一,增加電池容量,把續航里程做長,盡量逼近燃油車續航,首先滿足消費者的續航需求。第二,減少電池容量,盡量控制成本,使電動車價格盡量貼近同級燃油車。
先說第一種方案,其解決了電動車最大的痛點——續航里程,比如目前小鵬P7的綜合續航里程已經達到706公里,而且續航600公里以上的車型也越來越多。不過,這個方案的缺陷在于成本高,而如果車子價格被拉高,也就意味著需要更高的品牌力來做支撐。
這就是為什么吉利會單獨推出幾何品牌,而廣汽新能源會推出埃安品牌,北汽會成立極狐品牌。成立新品牌,一直都是各車企嘗試做高端的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舉措。而品牌向上,向來都是自主品牌的希冀,所以借著電動化來一波品牌向上,是各家都希望把握住的機遇。
再說第二種方案,其解決了電動車另一個痛點——價格。一旦價格到位了,電動車走量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進而解決雙積分問題。至于因降低成本而導致的續航里程減少,這就要看消費者的具體用車場景了,換句話說就是將電動車發展的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首先是比亞迪e系列,其推出時間較早,不過經過2019年的嘗試,以失敗告終。在電動勢看來,比亞迪e系列之所以失敗,完全是比亞迪產品經理沒有領會王傳福的深刻意圖,結果產品力上不上下不下,不具備競爭力。
再說五菱。今年五菱推出了宏光MINI EV,最低價不到3萬,直接殺入低速鋰電車的范疇,外加五菱超強的品牌力,以及渠道力,最終宏光MINI EV取得了成功,月銷過萬。
頗為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宏光MINI EV因低價而低端,五菱的市場部再次建奇功,創新性提出“為人民造車”,徹底逆轉宏光MINI EV的廉價感,反而讓其成為一種時尚。這就是強營銷的力量。
五菱宏光MINI EV的熱銷,充分證明了第二種路線的正確性。不出意料,在后補貼時代,第二種方案將是電動車走量的核心所在。只是,隨著電池成本的進一步下降,該模式能輻射的車型也將越來越多。
相較第二種模式已經被驗證,第一種模式還在探索中。目前,該模式最成功的樣本毫無疑問是廣汽新能源旗下的AION埃安,其累計銷量已經超過5萬輛,為近兩年增長最迅猛的新能源品牌。
銷量是品牌兌現的最有力武器,隨著市場的快速展開,埃安品牌的發展達到了廣汽新能源當初的期許。如果繼續按照這個市場走勢發展下去,埃安也極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的新品牌。
不過,故事并不總是那么美好。從今年5月中旬開始,到8月底,埃安的銷量支柱埃安S接連發生4起自燃事故。一時間,埃安S的安全與質量問題被行業集中拷問。
其實,電動車自燃并不鮮見,今年以來,見諸報道的次數多達三十余次。埃安S自燃的焦點在于,一是次數太多了,二是時間太密集了,讓大家不得不懷疑車子質量有問題,或者說存在設計缺陷。
造成埃安S自燃的原因,有其它偶然因素,也有車子質量自身因素。電動勢從一些車主群注意到,廣汽新能源內部似乎已經啟動了更換電池的應對舉措,這無疑坐實了上面4起自燃事故的爆發可能并非偶然。
無論如何,鋰電池電動車作為新生事物,質量有問題是正常的,既然廣汽新能源已經就此啟動了解決方案,相信埃安S的自燃問題會被遏制住。
相較產品質量問題,此刻,讓廣汽新能源更擔憂的應該是,經過此次連續自燃后,如何避免讓埃安S被打上不安全、質量不合格的標簽,進而影響到市場表現。
因為,一旦埃安S不被定性為個例,其不僅影響到自身產品市場,更甚動搖埃安向上的品牌力與發展根基,稍有不慎,也許會將廣汽新能源好不容易建立的AION品牌付之一炬,給廣汽新能源的品牌向上,以及四化戰略轉型造成致命一擊。
同時,如果廣汽新能源無法挺過這一輪質量危機,其必將動搖大家對第一種模式的擁篤,讓那些希望通過電動化來實現品牌向上的失去幻想。廣汽新能源不是在為自己搏斗,是在為整個行業尋找出路。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勢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497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