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時期推出的新車,新設計顯然是非常重要的!自然,各個企業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無論是宣傳、還是新車展示的氛圍,似乎都是為了給新車設計、營造出一個好的氛圍。然而,對于新車設計,是老化、還是出新,是具有創新性、還是固步自封,絕非是企業說了算,而是需要在各方面系統的比較后,才能得出合理的結論。這就不能只看簡單的表象!
通過起亞K5凱酷與奔馳轎跑設計的比較,就可以看出,前者是需要用設計帶動品牌的提升與發展;而后者,則是更多的躺在以往的老資格上,來維持品牌的現狀!盡管,兩個品牌新車之間在檔次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并不影響力其設計的比較。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比較,才使得人們更看清誰的設計更具有優勢、誰的設計理念更加先進。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作為更具有專業性與工藝性的汽車設計,如果不能從門道上看設計的創新、設計整體與細節完善、以及設計特點與風格,就很可能被花枝招展的形式與表象所迷惑,這就是為什么在設計越發同質化的今天,消費者需要先剝離開表面現象,再去欣賞一款新車設計美感與創新效果的主要原因了。
起亞設計的帶動力為何被看好
作為起亞K5設計,這款車已確定為起亞新十年戰略的開篇之作,自然會在設計的創新上用足了功夫,在工藝上更加精益求精。無論是整體的大溜背造型、還是個性化細節,在這款車上體現的可謂是淋漓盡致。在整體上,除了大溜背設計帶來的運動感以外,也可以看出這一整體造型所具有的美學效果。同樣,作為設計細節的支撐,K5在車頭的中網與前燈組的融合上、在尾翼的貫穿燈組以及尾部結構的效果上,都能體現出設計上整體的簡約與細節的精致。再加之,車身側翼線條的有機搭配與塊面的巧妙組合,自然就使這款車能夠生動的展現在消費者面前。
其實,K5凱酷之所以設計的靚麗,就靚在自身特點的不斷完善、以及整體效果的越發時尚方面。像起亞的新設計,原本就有屬于自身的虎嘯式中網,以及頗具美學特點的流線設計風格,而用在這款車上的設計手法,既對中網與前燈組有了很好的融合,使車頭的設計感越發突出;同時,也由于在細節的設計上更加令人信服,使K5的整體造型格外的突出。像機器蓋的精巧造型,既讓這款車的動感十足、更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就使K5凱酷的設計,近乎達到了極致!而車燈標設計的特點,不僅是能夠與前臉的鈑金設計相互呼應、還能夠在車頭與車身之間形成了更好的串聯作用,從而使新K5設計能很好的體現屬于自己的設計風格。
奔馳新車設計為何難讓人恭維
而對于奔馳新設計,工藝、創新特點,自然都是毋庸置疑的。這是因為,作為老牌的國際企業,本應該有的設計能力。只不過,在整合設計與品牌的關系方面,奔馳卻因為設計之外的問題以及設計上的固步自封,形成了推新車方面的作繭自縛,這或許才是奔馳設計不易被看好的關鍵!
別的不說,在設計的創新方面,奔馳汽車的整體流線,可以說早就是出類拔萃的創新特點,只不過過多與過分的用在系列車型上,就很容易事車身整體變軟,不僅比不上以前大奔馳設計的威猛與彪悍;更難在形成設計的整體美方面,有更好的效果。
而作為設計細節,其奔馳的鬼臉,原本應該是經典中的經典,但由于車頭結構設計的不佳,很難突出“鬼臉”應有設計特點。特別是,格柵一下部分的設計,很大程度上在效仿所謂的仿生學,甚至,也在高度模仿中國戲劇花臉的丑角臉譜,像嘴角下咧的效果越發突出、燈組造型的簡單等等,都表明了設計細節的欠缺完善!就拿設計中體現的花臉造型來看,由于花臉常常以丑角的面目出現,如果如果奔馳新設計,多用丑臉的形式來表達自身的設計創新的話,其設計效果不佳也就自然而然了。
設計創新為何只有不斷完善才能保鮮
應該說,在設計細節方面,奔馳設計也有很多令人艷羨的創新。像前臉的繁星效果以及新車的過度溜背,都曾使奔馳新設計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創新設計不僅需要不斷的完善,才能夠屬于自己的經典模式,而隨意的整合與固步自封,很容易事新車在運用創新模式上起到畫蛇添足的效果,同時,更容易反映出設計創新完善方面的缺失。
像繁星中網的設計,過去就曾在奔馳緊湊型車上的出現而一炮走紅,但用在不同的車頭造型上,是需要有講究的,如果奔馳什么級別的車型都要用,就很難有用于緊湊級車型當年的出色效果了!同樣,奔馳的過度溜背,也曾是用于CLA轎跑車上的創新形式,這樣的風格也在其他級別車型上照搬,就難免存在著溜背溜過頭的感覺。這就會使車身的整體存在著過軟的效果,自然是難以讓人從視覺上接受的。我們不清楚,這樣的設計在德國是不是受歡迎,但從中國人的普遍審美觀念上看,就很容易形成第一印象的問題!
平心而論,奔馳車制造,一直以來都是行業的引領者、更是高端制造的代表!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也要高度模仿寶馬X6的溜背SUV;也要模仿中國的丑角花臉臉譜,這確實讓人對這一大品牌略感失望!甚至可以說,就是奔馳設計所標榜的仿生學,也需要在美學與時尚的基礎上來設計,而不是找尋難看與丑陋的生物或動物進行仿生……!好在,奔馳有著絕對的技術保障與制造工藝的表現,才不至于使新車讓人挑剔的更多。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凌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3009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