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包括出行。
10月29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二級巡視員孟秋,在浙江德清舉行的第四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介紹了新冠疫情對出行的影響,以及交通運輸部對于網約車等新業態,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應用的態度。
孟秋在大會上演講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公交出行雖然逐步回升,但在9月份,36個城市公交客運量仍比去年下降近四成,個性化出行快速發展。
新冠疫情雖然短時間內較大影響了人們出行形態,但就城市交通形態而言,交通運輸部認為基本發展邏輯不變,依然要倡導公交優先、慢行優先、綠色出行。
1
公交出行明顯下降,
個性化出行快速發展
“疫情已經對乘客的出行習慣、出行服務模式等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人口密度高、出行需求最為旺盛的特大型城市和大城市更為凸顯。”孟秋說。
具體表現為:
一是公共交通客運量明顯下降。疫情初期,受到城市流動性下降,乘坐公共交通嚴格防控措施和部分線路停運等因素的共同疊加影響,客運量斷崖式下降。隨著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客運量正在逐步回升,但較去年同期仍有較大降幅。9月份數據顯示,全國36個中心城市總客運量同比下降39%。
二是公交優先發展受到潛在影響。疫情初期,一些城市出臺措施,鼓勵個性化出行,如取消了小汽車限行的要求、實行臨時停車費減免等措施,客觀上激勵了人們對個性化機動化出行的依賴。同時,疫情下采取的防控措施,一定程度上產生公共交通不安全的社會心理暗示,對人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的意愿形成了負面影響。
三是個性化出行方式得到了快速發展。疫情期間,定制、預約、共享出行模式深受歡迎,許多城市推出定制公交、需求響應式公交服務,促進了定制化、預約化等多元化公交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以需求為導向的城市交通供給模式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城市交通的韌性。
疫情期間網約車采取消毒、設立隔離膜等方式吸引乘客
不過,孟秋強調: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從交通出行結構需求以及長遠趨勢來看,城市交通供給的特性、運行服務模式等正在產生重大的變革,城市交通的基本邏輯不會因疫情而改變,倡導公交優先、慢行優先、綠色出行仍是我國城市交通需求堅守的核心理念。
也是因為如此,孟秋在介紹交通運輸部主要工作時提出,還要深入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
2
已有190家網約車平臺公司
孟秋還介紹了出行新業態的進展。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與交通運輸行業的深度融合,網約車、共享單車、分時租賃等新業態在促進創新、改善民生以及提高出行服務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促進國內經濟大循環、推動行業服務品質提升的生力軍和強心劑。
截止目前,網約車領域已有超過190家平臺公司在各地取得了經營許可,250多萬駕駛員持證服務,百萬輛合規的車輛投入市場,日均訂單達到了2100萬單,占整個出租汽車客運量的20%左右;共享單車已經在全國360個城市投放運營,日均騎行量達到了4570萬人次;在分時租賃領域各地已投入運營的車輛超過20萬輛。
在廣州用高德地圖能打到的網約車
對于網約車等新業態,孟秋表態說,交通運輸部會持續支持。
“今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提出以新業態、新模式為引領,加快推動新型消費擴容提質,并明確提出進一步支持網約車等新業態的發展。”
3
自動駕駛應用要穩妥推進
在自動駕駛方面,孟秋表示,要穩妥推進自動駕駛新技術的應用。
目前,北京、上海、重慶、廣州、鄭州、深圳等城市正在開展無人駕駛出租車、公交車在城市道路上的載人研發測試。自動駕駛作為科技創新支撐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領域之一,“我們在積極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同時,仍要堅持底線思維、堅守安全風險的底線,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
在測試結束擬投入運行和應用前,要充分的評估運營安全風險,認真制定和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健全自動駕駛車輛運營安全保證機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穩妥開放運營示范工程。同時要積極開展自動駕駛技術在不同場景的應用評估工作,保證自動駕駛技術在交通運輸行業推廣應用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
4
加大節能和新能源車輛推廣應用力度
在綠色出行方面,孟秋表示,交通運輸部將在城市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務領域加大節能和新能源車輛推廣應用的力度,提升綠色出行裝備水平,大力培養綠色出行的文化,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提高公眾對綠色出行方式的認知度和接受度,讓綠色出行成為習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3078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