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換電試點,將從海南、北京走向全國。
近日,《電動汽車觀察家》獲悉,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試點將在全國開展。換電試點,將和以前“十城千輛”及氫燃料燃料電池電池汽車試點類似,先由地方城市申報,再由中央主管部門審批后開展。
和以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不同的是,這次中央層面,基本沒有什么政策紅包,只是表示可能會對一些試點工作開展得優秀的地方,提出中央財政支持建議。
在地方層面,工信部將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出臺換電的補貼或者獎勵措施。
以往所有的新能源汽車試點工作,都會對各地提出試點的規模要求。因此,這次全國試點,無論參與城市多少,都會讓換電車輛規模和換電站數量大幅擴大。
1
全國試點
這次的換電試點工作,不會脫離以往新能源汽車試點的大框架。
首先,工信部會要求各申報城市制定換電模式電動汽車推廣目標,一般以數量為目標。
就目前換電探索看,工信部應該會倡導在出租車、網約車、物流車或礦山卡車這些重運營車輛上先行先試,后面再擴展到私人用戶。
奧動新能源在廣州的出租車換電站
其次,工信部應該會要求試點城市出臺換電場站建設目標。
工信部應該會要求各申報城市對換電模式車輛或者場站以補貼或其他形式財政支持。
按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經驗,各地的試點工作,應該還會涉及金融、保險、監控平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等內容。
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大背景下,換電車輛和換電場站恐怕沒有條件獲得中央補貼。這一點,可能會讓換電車企和運營企業有點失望。
2
政策持續加碼
對換電,中央政策是逐漸轉向、持續加碼的。
本輪的換電政策轉向,最早要上溯到2019年6月。當時,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發布《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稱“鼓勵企業研制充換電結合、電池配置靈活、續駛里程長短兼顧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伯坦科技標準電池箱模式,實現了體系內所有車型換電兼容、電池靈活配置
這應該是近十年來,國家政策當中第一次將充換電并舉。此后,更多、更為重要的政策也將換電與充電并舉,并逐漸給出政策優惠。
典型的是2020年的補貼政策。今年的補貼政策特意提出,支持“車電分離”等新型商業模式發展。同時,為鼓勵“換電”新型商業模式發展,“換電模式”車輛不受補貼前售價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的規定。
更高位階的政策肯定,是在5月正式發布的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換電站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稱將“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推廣新能源汽車。”
在操作層面,第333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第一次出現換電型純電動多用途乘用車的新產品名稱,公告其他信息部分標注有“車電分離”字樣。這為換電車輛的生產銷售,最終清除了障礙。
2020年7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接受記 者提問時,非常明確支持換電探索,總結了六大優點。他還表示,“這是對各方面都非常有利的模式,下一步我們會積極推動。”
11月2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全文發布。這個堪稱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發展綱要的文件,再次確認了換電和充電并列的地位,并明確表示“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
另外,8月中旬,GB/T 《電動汽車換電安全要求》推薦性國家標準通過了審查。但是,這標準只是基礎安全要求,與換電模式更為相關的電池包、換電機構、換電站運營等諸多標準,還有待完善。
從政策來看,可以看到中央主管部門雖然支持,但還沒有拿出實質性的鼓勵政策。《電動汽車觀察家》總結,政策基本屬于“給名分”“去障礙”,并沒有強力推動。
基于公告對換電車輛這一類別的認可,蔚來開出了車身和電池包兩張發票
在地方上,試點的海南和北京更為積極。
在北京,出租車將陸續更換為換電版本。《關于對出租汽車更新為純電動車資金獎勵政策的通知》中提出,對出租汽車更新為純電動汽車給予資金獎勵政策,獎勵標準為“比照純電動出租汽車生產環節電池采購價格,每輛車獎勵上限為7.38萬元。”
海南省工信廳的換電模式推廣的具體試點方案沒有公開。按照此前中國各地方新能源汽車示范的管理,此類方案一般包括:推廣車輛和換電站數量目標、公共用車的采用換電的比例、購車或運營補貼、換電站建設或運營補貼等等。
在海南和北京試點的基礎上,主管部門可能對試點表現滿意,因此即將在全國試點換電模式。這一次的政策,可以說是“積極推動”,會比之前的政策更為強力。
3
市場將最終評判
本輪的換電潮來,可以說是企業先行、政府認可。
北汽奧動2016年合資投建換電站;伯坦科技2014年成立,此后和時空研發、運營換電車型;2017年底,蔚來汽車推出換電車型……而到了2019年底,政策才逐漸認可,并給出一些優惠條件。
資料來源: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
從目前看,換電在出租車和蔚來的用戶當中,獲得了不錯的體驗口碑。雖然成本還略高一些,但在較為封閉的出租市場和蔚來高端用戶當中,并沒有成為障礙。
未來,換電還需要解決持續降低成本,并逐漸實現換電場站的兼容、換電電池包的兼容等挑戰。而且,換電模式的探索,還要從早期的換電運營,走向電池管理,還將走向智能能源網絡,逐步升級,挑戰還不少。
過去十年,充電可以說是借助了政策的力量。往后看,換電如要完全勝過充電,光有政策的支持顯然不夠。充電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雖然獨享政策,也沒有把換電路線淘汰掉。
因此,換電路線也需要在市場上證明自己。在快速的能量補充體驗上,換電已經證明了可行性。但是商業可行性如何?特別是擴展到大規模的運營車輛乃至私人消費者時,它還具備優勢嗎?這一點,是我們日后觀察的重點。(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3363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