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梅賽德斯公布了EQS新車的推出計劃,這看似是企業發布了一款新能源汽車,似乎與以往推出新車沒什么兩樣,但仔細想一想,如果按照這樣公布與推出新車的速度看,國際大企業正在悄然完成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全品牌布局!甚至可以說,諸多的跨國車企,過去有多少傳統能源車型、未來一兩年,很可能就會實現向新能源制造的全員轉型,這或許才是對新勢力汽車最為不利的。
因為,現有的新能源制造技術并不復雜,也不涉及更多的知識產權問題,一旦跨國車企的轉型布局完成,就會形成與現有傳統車型制造同樣的規模。再加之,這些大企業一直處在默默的轉型環境,自然會有后發優勢,這就使大企業一旦轉型成功,就會在新車品質、基礎技術以及品牌力等諸多方面比現在更大的優勢。這樣一來,不僅會對老用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在發展新用戶方面得天獨厚,這或許就是為什么,新勢力造車不應簡單看待跨國車企慢半拍啊站新能源汽車、不應對自身市值無限升飆升盲目樂觀的主要原因!更需要從產品技術、從產品品質以及多元服務入手,來打造屬于自己的東西,這或許才是唯一的出路。
為什么說大企業依舊在新制造方面有統治力
可以說,在汽車制造層面,大企業一直以來都主導與引領著制造的模式,雖然近年來受到新能源汽車制造的沖擊,但由于基本盤并未改變,使得大企業一旦開始轉型到新能源汽車制造,不僅會比現有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更強;而且,也能夠以積累起來的汽車品質,形成具有壓倒優勢的特點,這就使得大眾ID系列、奔馳EQ系列,能夠很快得到消費者接受的主要原因。如果,豐田、寶馬、以及PSA與FCA合并以后成了的大集團,也以同樣的速度進行轉型的話,那么,未來的汽車制造,仍然會跨國企業通吃的大格局呈現出來。
同樣,在新勢力造車方面,雖然也讓一些年輕人感覺到新勢力的沖擊力,但就是由于新勢力在造車技術上不夠深化,而且,也在汽車品質上過度重視形式而忽略內容,這就使新勢力企業的新產品,很難經受越來越苛刻的理性消費的考驗!而且,由于新勢力造車的品牌較少,一旦一兩款車型遇到發展中的問題,就很可能會使整個企業受到不應該有的影響。
新勢力車企為何不能迷信市值沖高
如果僅從市值角度看汽車制造,以特斯拉為首的新勢力造車,無疑是現代汽車制造最為成功的。這不僅讓特斯拉在短短的幾年中,市值超乎想象的增長,其市值已經達到了六千多億美元,這不僅比豐田、大眾超出許多;更是達到了十幾個通用與福特的市值,恐怕,就是特斯拉自己也很難想象,為什么躺著不動、市值就會達到如此高的天文數字!
而對于,國內的新勢力企業,在市值爆升的情況下,許多新勢力車企也超過了寶馬、法系車等跨國企業的市值,這種忽然到來巨大喜訊,或許會令當事企業喜不自勝,但從實際制造來看,特斯拉如此的市值,是無法換來一個通用或一個福特的,更不可能在制造與技術上與大眾與豐田等大企業分庭抗禮!所以,只有虛的市值,是解決不了實際技術發展與突破問題的。為此,面對市值的改變,新勢力企業只有更清楚自身所在的風險地位,并盡可能地從實際出發改變自身制造,這樣才能更好地順應新制造發展規律。如果,只依賴于市值,就以為大功告成,只要看看股票的不確定性就可以想象,新制造品牌本身、是何等的弱不經風!
如此看來,新勢力企業并非沒有機會,只是由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的諸多問題,或許會將新勢力企業推向實驗制造的階段,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新勢力制造所具有的風險可想而知。所以,這就更需要新勢力企業要時時盯著市場的變化,并盡快用好高市值所帶來的發展品牌與技術的機會,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受到來自于社會與競爭的影響……。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凌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3571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