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淑文
高級編輯,現任中國汽車報首席評論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碩士學位。從事汽車新聞事業已有30年。
近來,汽車“缺芯”導致部分車企減產的消息被炒得很熱。因芯片企業堅持提價,而不是以往的按照整車廠的要求降價,國際上有專家發出了“汽車產業發展主導權將易手”的警示。稍早一點,因有蘋果計劃委托起亞代工造車、百度牽手吉利造車、微軟入資Cruise等消息,也曾有過主導權將易手的預判。
“從將軍到奴隸”,保供穩價的要求被拒之后,車企高層心中難免會萌發出這樣的蒼涼之感。這樣的局勢無疑會提升全球貨幣大放水背景下資本瘋狂炒作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股票的熱度,“特斯拉效應”一時難以阻遏。
例如,恒大一車未賣,融資后股價暴漲60%,雄心暴漲的恒大汽車高層便急切地宣稱轉型成功,刻意與資本市場形成風助火勢的關系。
最令人驚奇的是,近幾日,“PPT造車的典型代表”賈躍亭和他的法拉第突然死灰復燃,傳出一把“將”字消息;是說將聯手吉利、珠海市政府和格力、華發兩大地方龍頭企業,又說是即將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這些套路都是那么的熟悉,撒下金鉤后,專等金龜來。
資本市場瘋狂追逐造車新勢力,甚至有些刻意貶低傳統車企,給人一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感覺。那“海水”是傳統車企,“火焰”就是造車新勢力。照這樣熱鬧下去,似乎汽車產業未來的主導權真的就要易手了,因為資本市場已經用真金白銀投了票。
資本的志向未必正確。請不要忘了20年前的互聯網泡沫。說實話,筆者覺得,別看造車新勢力們在資本市場上紅得發紫,在可預見的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主導權還落不到他們手里。
先來說說芯片可能導致主導權轉移的問題。
汽車與電腦和手機的用途大不同。芯片只是汽車身上的一類零部件而已,雖說新能源汽車身上的芯片比傳統汽車多兩倍,但它畢竟不是整車。
更為重要的是,它的靈魂和功能是車企賦予它的,而不是臺積電那樣的芯片代工企業。恩智浦、瑞薩和英飛凌那類車用芯片企業雖給一輛車注入了部分靈魂,但也威脅不到汽車產業主導權。
倒是特斯拉擺脫英偉達自研自動駕駛芯片的做法,堅定了傳統車企掌握核心技術的信心。特斯拉將把5納米自動駕駛芯片的制造業務交給三星。他并不擔心三星會偷藝。
三星、臺積電和聯華電子等芯片代工巨頭也無意爭奪汽車產業發展主導權。他們一再漲價的意圖很單純,生產線已經滿負荷運轉,車企要追加訂單,擠占產能,加之原材料漲價,漲價勢在必行。誰讓你們把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中國車市估計得過于悲觀呢?當然,只要車企接受漲價的要求,有大錢可賺,干嘛不干呢?據說,建設一條新的車用芯片生產線,約需半年時間。以此推斷,今年下半年,芯片斷供的苦痛就會明顯緩解。
讓豐田、大眾、福特等傳統跨國巨頭傷感的問題不只是利潤因芯片危機而縮水的問題,還有他們在芯片供貨商那里喪失了通常理應享受到的優待地位。這一次,他們不得不委屈地接受芯片供貨商獅子大開口、持續大幅漲價的要求,更別提習慣性的壓價要求了。
據說,大眾汽車因車身穩定系統芯片供不上,高層很惱火,揚言要向博世和大陸兩家供應商發起索賠。
日系車企的做法則要溫和得多。他們跟芯片供貨商開了個研討會,結果是被建議檢討傳統的庫存管理原則。那意思是,新冠持續肆虐,你們就不要再拘泥于零庫存的要求了,改改死腦筋,學會變通,學學華為,多搞點存糧,免得鬧饑荒。采購價格要漲,庫存也得漲,一個蘿卜切兩頭,車企只有打落門牙肚里咽。
筆者相信,高端車用芯片的斷供問題持續不了太久,因為在過去三年里,中國吃夠了“缺芯”之苦,中國上上下下矢志要解決掉這個卡脖子問題。至于集成電路行業的投資和研發有多么火熱,政策扶持力度有多大,這就不贅述了。
讓我們再看看智能汽車的發展主導權有無可能易手的問題。
未來,智能汽車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會不會像現在的手機和個人電腦那樣只留下安卓、蘋果和微軟三大家呢?筆者覺得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眼下,傳統車企巨頭都在只爭朝夕地研發自己的自動駕駛和網聯技術,他們正在與形形色色的造車新勢力賽跑,就看哪一派能夠真正地在“中原”站穩腳跟、抱緊“九鼎”了。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先驅往往笑不到最后;OTA頻繁,像特斯拉“突然加速”那樣的“神經病”經常發作,總是讓車主驚魂不斷,遭受傷亡,積累下不良口碑,終究逃不過“流行歌曲明星”型的宿命,被傳統車企別到賽道之外的。
隨著人才隊伍的結構性改革,傳統車企遲早會補上軟件這塊致命的短板,成為行家的。
筆者覺得,由于最為復雜的動力系統發生了革命且技術主導權外遷,構成一輛純電動汽車的零部件也比傳統汽油車減少了40%,代工模式很可能會給現有的汽車產業格局帶來巨大沖擊,但也不足以把汽車產業的發展主導權從傳統車企手里奪走,因為他們也在不斷自我進化。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3747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