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已經如此之強大,出行平臺之戰,還沒有結束嗎?
從老二——網約車第二大平臺T3的視角看去,網約車的格局還在未定之天。
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滴滴太大、太不規范了。
今年主管部門對平臺公司的反壟斷力度、規范化力度、治理力度都會加強。T3出行CEO崔大勇在2月25日的媒體溝通會上如此表示。當前的政策環境,“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合規起家的公司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機遇,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現在要把明年的目標放到今年實現。”
崔大勇介紹T3出行
T3今年的目標是“4833”:經營城市擴展到48個;網約車、超級出租車、自動駕駛,3大戰略板塊一齊落地;日均訂單達到300萬個。
這對T3出行來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目前,T3出行進入了21個城市,峰值日訂單剛突破100萬。
無論100萬日訂單,還是300萬日訂單,與滴滴數千萬級的訂單相比,距離都還很遠。但是T3也有自己的打法。而且,在崔大勇看來,出行業務將不斷升級。1.0時代,是以滴滴為代表的撮合時代;2.0時代,是以T3為代表的車聯網時代;3.0時代,則是自動駕駛時代。
按這一預測看來,出行市場還遠未到終局。崔大勇認為,T3出行現在的布局,既擁有現在,也有機會走向未來。
1
T3:來得晚,但跑得快
在出行市場,T3出行可以說是晚來者。
2019年3月,一汽、長安、東風三大國有汽車公司,聯合騰訊和阿里巴巴,共同成立T3出行公司。此時,滴滴已經成立了7年,已經和快的合并了4年,收購UBER中國已經有3年。
不過,T3增速可觀。2019年7月,T3出行上線。至2020年底,T3出行已入駐南京、武漢、長春、重慶、廣州、上海等21座城市、投放運營車輛超4萬余輛,累計注冊用戶超過1800萬,峰值日訂單突破100萬,累計服務用戶安全出行1.5億次。
根據交通運輸部最新公布的主要網約車平臺傳輸數據測算,T3出行月訂單量已躍居中國網約車行業第二、B2C出行平臺第一。
所謂B2C出行平臺第一,指的是T3出行的車輛,都是來自于網約車運營商,而不是個人。滴滴平臺車輛無人能敵,但車輛來源還有很多是個人。
T3在2021年,還要加速跑。
T3今年要進駐北京、深圳等27座城市,不僅實現一線城市全覆蓋,也將完成對占據網約車市場80%份額的前48座城市全覆蓋。
“每進入一個城市,T3出行都希望通過大規模的運營車輛投入將服務打透。我們的目標是在所運營的所有城市都攻下20%以上的市場份額。”崔大勇說。
T3憑什么能搶下這20%呢?
崔大勇認為,網約車平臺原來的商業邏輯是誰錢多誰贏,現在開始轉向另外一個維度,“看誰更安全,更合規,更有體驗。”
“有了新的商業邏輯以后,T3出行才有勝出的概率。”崔大勇說。T3出行打出的理念是B2C,有四個特點,首先是B端運營;第二,運作模式要合規;第三,安全,“上車所有的乘客有監控,確保整個運轉過程中的所有安全”;第四,注重體驗,要把客戶體驗放在第一。
崔大勇認為,這種模式對于很多B端運營商有吸引力,其中一個來源是幾大主機廠的出行公司和4S店集團。特別是4S集團,“他們現在面臨一個轉型,可以做出行的運力公司。因為他們后面還有很強的產業鏈,只要平臺端能打平,后面就盈利,可以養其他業務,包括二手車、維修、保險、零配件甚至金融都可以做。這樣他們就有非常強的動力。將來不管到什么時候,即使到無人駕駛,車還是需要清潔,需要維護,所以他們的產業鏈依然會在,只是這個模式會變。”
B2C模式對于用車體驗也有提升。“B2C模式,對車輛、司機都有更好的把控,能提供標準化服務體驗,從而贏得用戶認可。公開資料顯示,其平均拉新成本僅為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崔大勇說。
具體而言,崔大勇舉例說,T3在一個城市一般就一兩個車型,最多不超過三款車。“你打的車到底是什么車”;另外,“來的一定是專職司機,他會穿標準服裝、經過我的培訓,而且經過公安部的備案查詢,他一定沒有犯罪記錄。”
T3在廣州首批采用紅旗E-HS3運營
在車輛方面,T3也有定制網約車的計劃。T3和一汽聯合開發,類似于滴滴D1,也采取側滑門設計,而且將擁有很舒適的乘坐空間。這款車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會比原來優化20%。崔大勇透露,今年計劃新增量的三分之一都是這款定制車。
T3定制車特點
在工信部第340批汽車公告中,一汽申報了奔騰E05。這款車采用54.956kWh磷酸鐵鋰電池包,預計工況續航里程為400公里級別。動力電池生產廠家為重慶弗迪鋰電池有限公司,該公司為比亞迪刀片電池生產廠家。
同滴滴首款定制網約車D1相同,奔騰E05也有著較大的軸長比,其軸距2850mm,車長4450mm,軸長甚至高于滴滴D1,達到64%。
奔騰E05
根本上,崔大勇認為,T3的平臺效率高。“我們要做到一定規模,同時要提高整個的算力和算法,要做最佳的匹配,讓我們的TPH(每小時訂單)和IPH(每小時收入)高于競品,這樣不管是誰加盟到我們這兒,一天拉出的流水是能覆蓋整個成本,還能有適當的盈利,這是根上的維度。”
2
從車聯網到自動駕駛
崔大勇認為,T3和其他平臺本質的區別,就在于T3出行是中國第一家基于車聯網的出行平臺。
基于車聯網,T3出行自主研發V.D.R(vehicle車,driver司機,road路)安全防護系統,打通人、車、路三要素,實現對車輛的實時管理、對司機的全時段管理。
對于網約車業務來說,車聯網的應用是必然。只是,大多數平臺車聯網只用于業務撮合。而T3出行不局限于此,而是作用于規范化管理、安全防護。
特別是安全。比如對于司機身份。在上車時,司機就先要通過人臉識別來確認,此后系統還60秒掃描一次,防止司機登錄后更換。
在乘客端,《電動汽車觀察家》編輯在乘坐T3車輛的時候就看到,座位旁邊有很顯眼的一鍵報警按鈕。
司機的安全也同樣重要。T3出行公布的數據是,V.D.R安全防護系統已挽回近10名司機的生命。
V.D.R安全防護系統
在新冠疫情來襲時,車聯網還為T3打造了“安全+健康”的防護系統,實現防控數據化、服務可視化、信息透明化。比如,通過車內攝像頭,可以用AI技術對司機進行實時檢核,確保防疫措施落實到位。
T3出行還將發力的是出租車市場。T3出行已發布T3新享出租,打造出租車行業智能化升級整體解決方案,構建產業互聯網新生態。除匹配線上需求和線下車輛為司機智能派單外,T3新享出租能夠實現車機接單、智能頂燈、V.D.R安全防護系統保障等終端升級,提高供需匹配效率。通過管理后臺,提高出租車公司管理效率。
在車聯網為特征的2.0時代,T3出行已經有了這些布局。那么面向3.0時代,T3出行怎么辦?
崔大勇介紹,T3出行與3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個自動駕駛生態運營聯盟——鰲頭聯盟,助推自動駕駛商業化加速落地。T3出行目前日產生數據超過10TB,擁有1800萬用戶的真實出行場景,并擁有智慧調度體系,能夠反哺自動駕駛技術不斷迭代。
鰲頭聯盟 Auto-union
3
用電動汽車才能跑通
T3出行新上車輛,都是電動汽車。“未來運營過程中,如果不是電車是不可能盈利的。”崔大勇說。
“ 我們認真分析了整個運營成本,線下成本里,人工成本現在是占最大頭,基本上超過60%。這也是為什么到無人駕駛時,成本會大幅下降,因為人的成本會節省掉,這是最關鍵的。剩下車的成本,假如說按6年分攤到每一天,成本也很低,沒有多少。這里面大頭是能源,就是電或者油,電和油的成本你知道一天差多少嗎?一天差3倍,一年假設跑10萬公里,成本差距極其大,目前的商業運營里頭,只有電車是能支持這個運營模型的。”崔大勇說。
南京一輛正在充電的T3出行長安電動汽車
他認為,現在電池技術也在突飛猛進。“我們相信在今年下半年,像我們的定制車上來以后,它的續航能力和抗低溫能力都會強,會適應這個場景。”
過去,網約車市場為新能源汽車創造了一個很大的增量市場。未來呢?
首先,崔大勇認為,網約車市場經歷當年的補貼大戰之后,雖然訂單數下跌,但是從虛假需求還原到真實需求。在真實需求的基礎上,網約車還是一個欣欣向榮的產業,“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他說,不要指望網約車能給新能源車帶來多大的銷量。甚至,由于網約車運營效率高,不斷代替私人購車出行的需求。“從擁車到用車,從以前買一臺車自己開,到購買單公里的服務,這個趨勢是不可逆的。”
——END——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3900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