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插電混動車售價低至10萬元級別。
3月8日,比亞迪秦PLUS DM-i超級混動車型以直播方式上市,起售價10.58萬元。
秦PLUS DM-i是搭載比亞迪超級混動技術的首款上市車型,該車虧電時的百公里油耗<3.8L。
依據純電續航里程來劃分,秦PLUS DM-i分為120km和55km兩個版本。據官方公布的信息,秦PLUS DM-i 120km車型滿油滿電可連續行駛1245km,而55km版本滿油滿電可行駛1180km,均超過1100公里大關。
秦PLUS DM-i所搭載的DM-i超級混動技術,改變研發思路,構造了以電為主的插電混動技術路線,以此大幅降低了虧電能耗水平。
1
可油可電的DM-i
秦PLUS DM-i插混車,支持直流充電功能。
秦PLUS DM-i的雙充電口
加入直流充電功能的插電混動車型并不多見,一般只在增程混動車型上可見,而秦PLUS DM-i所有120km版本車型上均有這一配置。
配置直流充電功能,證明比亞迪對市場需求的反饋頗為迅速。
目前全國各地的充電站,均以直流充電樁為主,而比亞迪前序DM插電混動車型不支持這一充電方式。
為此,部分迪粉甚至自行研發出外掛直流充電裝置,并為比亞迪DM車主提供改裝功能。
另外,部分插電混動車主不能安裝供私人使用的交流充電樁,需要依靠公共充電站解決充電問題,這種同樣需要車輛支持直流充電服務。
秦PLUS DM-i超級混動的出現,解決了消費者想充電不能充,和無私樁充電的問題。
支持直流充電功能,并不意味著秦PLUS DM-i日常用車中必須要充電,而即使在不充電的情況下,其B狀態(虧電)下百公里油耗水平也不超過3.8L。
據上市前媒體實測信息,在肩并肩的能耗比賽中,秦PLUS DM-i 55km車型的虧電油耗,顯著低于同級別的日系和德系燃油車。
春節前,部分媒體駕駛秦PLUS DM-I 55km車型,進行從廣東到貴州的一箱油跨5省挑戰,單車實測一箱油最長行駛里程達到1018公里。
2
43%熱效率發動機
秦PLUS DM-i所應用的DM-i超級混動技術,由驍云1.5L插混專用發動機、EHS電混系統以及超級混動專用刀片電池組成。
技術上最值得稱道的,就是驍云1.5L插混專用發動機,其燃燒熱效率達到43%。
該款發動機能達成43%的熱效率,是因為比亞迪在技術上正確使用了加減法。
加法,增加的是燃燒效率。
減法,減少的是排氣、冷卻、泵氣、摩擦、附件消耗等多方面的能耗損失。
在做加法方面,比亞采用了改變發動機燃燒工況為阿特金森循環,提高發動機壓縮比至15.5等方式。
阿特金森發動機參數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和日系混動車的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相比,比亞迪驍云1.5L插混專用發動機,在技術參數上同樣處在領先水平之上。
除改變工作工況,提高發動機壓縮比外,該款發動機還增加了沖程缸徑比(S/B)。
驍云1.5L插混專用發動機的S/B比介于1.25-1.3之間,在動力和效率之間,比亞迪找到了平衡。
在做減法方面,驍云1.5L插混專用發動機,通過采用EGR廢氣再循環系統、發動機泵系結構改為電動、缸體缸蓋分離冷卻等技術,成功的為發動機瘦身,得以讓發動機專注于驅動車輛前進與帶動發電機發電。
3
低速增程、高速直驅
多用電,少用油,六個字即可總結秦PLUS DM-i的設計理念。
秦PLUS DM-i搭載的EHS電混系統,基于電力驅動進行設計,架構上趨向低速增程、高速直驅的特性。
在驅動模式上,DM-i技術兼具串聯混動與并聯混動模式。
針對虧電城市工況、虧電高速工況,通過串聯、并聯、純電三種模式之間的相互配合,達到節能的目標。
在行駛中,秦PLUS DM-i支持EV、HEV串聯、HEV并聯和發動機直驅四種工況,這四種工況分別對應不同的駕駛場景。
EV純電模式中,驅動電機由動力電池供能驅動車輛,無需換擋操作,駕駛體驗與純電動汽車相同,平順、安靜。
HEV串聯模式中,驍云1.5L插混專用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再通過EHS電混動系統的將電能輸出給電機,用于驅動車輪前進。這一模式,也可稱之為增程狀態。
HEV并聯模式中,驍云1.5L插混專用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發電供給驅動電機能量,同時動力電池也輸出電能供給驅動電機能量,通過油電雙輸方式,爆發出DM-i系統的最強動力。
發動機直驅模式,則是應用于高速公路巡航場景,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前進,充分利用發動機在高速巡航階段能耗低于電機的特性,減低油耗。
在實際使用中,四種模式可通過行車電腦,智能實時調整。
4
反攻燃油車市場
秦PLUS DM-i僅10.58萬元的起售價,是比亞迪對合資品牌燃油車發起的反攻。
在享受綠牌政策優惠后,秦PLUS DM-i消費者的初次購車成本可控制在12萬元以內,這將對眾多合資品牌燃油轎車形成競爭優勢。
秦PLUS DM-i歸屬于新能源汽車中的插電混動車分類,因此在除北京外的限行限購城市,可享受綠牌政策優惠
以2021年1月轎車銷量榜前三名為例,三款車型日產軒逸、大眾朗逸、大眾速騰的起售價均為10萬元,消費者購車時還需付出購置稅、部分地區還需購買車牌費用,實際落地價格達到12萬元以上。
即使算上市場終端優惠,秦PLUS DM-i的初次購置成本也會與合資品牌燃油車持平,并顯著低于日系不插電混動車。
在部分地區,懸掛新能源綠牌的秦PLUS DM-i還將占有不限行的出行優勢。
同樣受益于新能源綠牌的,還有品牌力。比亞迪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僅次于特斯拉的世界第二大市值新能源汽車公司,秦PLUS DM-i新能源車,因此可以享受到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品牌溢價。
和目前市場上普遍售價13萬元以上的自主品牌插電車相比,比亞迪秦PLUS DM-i以低價位登場,并附帶比亞迪的品牌溢價,必然能吸引該價格區間的燃油車消費者轉為購買新能源。
但留給比亞迪的時間并不多,上海市政府就明確從2023年1月1日起,不再針對插電混動汽車單獨發放新能源牌照額度,這將讓插電混動車失去了一代利好。另一大城市北京,則從未對插電混動車單獨發放過購車指標。
因此比亞迪需要快馬加鞭,不要因產能問題掉鏈子,措施進攻燃油車市場的良機。
比亞迪秦PLUS DM-i插電車的低價入市,能否引發其他自主品牌的跟進,也應引起關注。
——END——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152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