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單單從汽車領域來說,如今人們的駕駛變得更加簡單了,從手動擋到自動擋,再從自動擋到無人駕駛技術,汽車智能成為了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汽車的智能不僅提升了便捷性,更提升了舒適性,比如抬頭顯示、語音交互等配置,車主不需要時時親力親為,只需要做好開車這一件事即可。
說到智能汽車,特斯拉是絕對的龍頭品牌,有人說特斯拉的成功是因為它是電動車的先驅者,但其實特斯拉的智能化才是特斯拉成功的根本原因。無論是電池技術,還是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技術,在全球范圍都屬于領先地位。而且智能汽車本身還會對車主的習慣進行記錄,比如車主喜歡什么樣的座椅位置,喜歡聽什么歌,經常給誰打電話都可以通過汽車的智能化量聲定制。
對于汽車的智能化配置,想必不少人覺得是一件好事,隨著智能化的提升,無論是開車還是坐車,似乎都能夠越來越享受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或者說,太過智能化的汽車,是否會帶來一些隱患呢?
最近有消息傳出,特斯拉被禁止進入我國政府的部分敏感部門,因為特斯拉身上有太多的智能化設備,比如說傳感器、攝像頭等等,有潛在的竊取隱私的危險。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因為這樣的事情在國外也有,即便馬斯克表示并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但他畢竟無法真的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其實,智能化設備會產生隱私危機,并不單單出現在汽車上,在一些我們常用的手機等電子設備中也有這樣的風險。但智能化的發展并不能因此被限制,人類需要科技的進步,同時科技進步也推動著社會進步,科技、智能帶給人類的絕不僅僅是享受這么簡單。因此絕對不能過往較真地去看待智能化。而是應該找到其它方式去限制智能設備對隱私的窺探,才是未來智能化汽車產業鏈真正要做的事情。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觀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265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