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最近熱度最高的新能源車,比亞迪秦PLUS DM-i一定是其中之一。正所謂人紅是非多,秦PLUS DM-i上市后招黑特別狠。因為其混動技術看起來真的很厲害,43%高效發動機+高效刀片電池+電池直冷技術,油耗超低,加速搶奪燃油車的市場份額。
那么,橫向對比比亞迪和“兩田”的混動技術,比亞迪DM-i超級混動技術能否趕上嗎?
今天我們不聊廢話,只說干貨,先上結論:比亞迪DM-i超級混動技術完全可以和“兩田”掰手腕,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在10萬級買菜車里當個王者都不成問題。
上世紀末,豐田THS誕生。1997年,豐田推出第一代普銳斯,極低的油耗和駕駛平順性,充分地證明了汽車電動化的巨大優勢。不止豐田,本田也在混動技術路線上下了很大功夫,發展了i-MMD混動技術。
THS和i-MMD兩者的基礎思路相當,相比THS-II精巧而相對復雜的行星齒輪組,i-MMD直接通過減速齒輪組、離合器整合的方式顯得更加“簡單粗暴”,更接近于一個串、并聯系統的簡單組合。
比亞迪在2008年推出了的第一代DM,油耗表現已經非常出色,不過結構更復雜,成本太高,投入市場注定不會成功。如同豐田、本田一樣,混動車價格過高,依然會銷量平平。比亞迪第二代DM選擇動力為賣點,依靠強勁的動力來吸引一部分人。
經過13年的努力,比亞迪堅持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兩條路線同時走,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垂直整合,才有了DM-i超級混動。之所以說DM-i超越了THS和i-MMD,從根本上說是在汽車電動化方面,比亞迪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比亞迪DM-i超級混動技術的出發點是基于目前實際情況,對兩田的混動技術以及燃油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甚至可以說是“顛覆”。簡而言之,DM-i混動系統的核心是三電系統,而THS和i-MMD是圍繞燃油發動機開發的混動系統,核心依然是發動機。
燃油車的缺點是發動機效率低下,但技術非常成熟,成熟導致技術指標進一步提升過于困難。無論是行業巨鱷還是自主品牌,努力多年、耗資無數,依然無法對燃油車技術指標實現巨大的提升,何況還有數不清的技術壁壘和專利壁壘。
變速箱也是一樣,技術與結構的復雜,讓它成為傳統車企的“護城河”。但變速箱的異響、頓挫、轉換效率又是揮之不去的缺陷。
此前,混動技術都是在燃油車的基礎上加上一套電動系統,保持車輛在低速工況使用電機驅動,高速時由發動機可以直驅,也可以給電機提供電力,缺點就是車輛始終無法擺脫變速箱,結構復雜,加大了成本和故障率。
對増程式電動車來說,發動機只發電,電動機全程驅動車輛,缺點是電動機高速工況能量效率低,高速油耗高。
經過了持續努力的不懈改進,可真就是一口氣達成了所有的挑戰:使用了類i-MMD結構的動力系統,給發動機減重,加大電池,支持快充,成本做到更低。
更進一步的是,比亞迪專門給發動機做了減法,巧妙地揚長避短,把發動機非常多的部件用比亞迪擅長的三電系統部件做了置換,減少了發動機復雜繁瑣的細節開發量,給量產鋪平了道路。同樣地,這樣的處理也使得這套動力系統更加健壯。
比亞迪DM-i超級混動技術在動力系統上采取電機驅動車輛,發動機極少(小于20%)參與車輛的直驅,只有高速超車和急加速發動機才會參與動力直驅。
因此,發動機只要啟動,就在最高效率區間運行,不存在低效率區間的轉速,因而可以將熱效率提升到43%。
另外,DM-i之前,所有的混動車都是由燃油車的基礎上改的,拋不下燃油車的影子。比亞迪DM-i技術的一個重要革新點在于拋開了燃油車的束縛,砍掉了復雜的變速箱,只保留了一個單速的變速齒輪組,也就沒有了頓挫和動力遲滯,成本也更低。
當全世界車企都一股腦撲在發動機和變速箱上做文章,只能帶來小創新時,比亞迪直接刷新了整車架構,原來汽車不要變速箱也是可以的。
比亞迪DM-i的駕駛感受就像一臺電動車,但是沒有續航焦慮,同時相比燃油車,又有極致完美的熱效率,而且還有提升的空間。另外,砍掉變速箱讓整車的成本大幅度下降的同時,還降低了故障風險和保養費用。
可以說,比亞迪DM-i集合了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全部優點,又砍掉了混動車的缺點,接近純電車的體驗+兩田混動的節油+更高可靠性+插混綠牌,完全可以替代市場上所有的燃油車動力系統。
這是汽車電動化的勝利,是混動車的再進化。DM-i的使命,不是超越兩田的混動,而是終結燃油車時代。DM-i僅僅是開始,汽車電動化的潮流已經勢不可擋。
比亞迪DM-i更大的意義,是中國汽車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從比亞迪秦PLUS DM-i開始,中國品牌汽車才真正地憑著技術實力呈現在世人眼中,而且是跨越式的,從追趕者變成了強有力的領跑者。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市談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301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