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tang 是福特的傳奇車型,代表著美國的肌肉車、代表著底特律的自信、表著自由獨立的創新精神。
以 Mustang 之名,福特最新的智能電動旗艦 SUV Mach-E 能不能打,是電動星球 2021 年最大的看點之一。
就在本月初,福特 Mustang Mach-E 在美國的第一個完整銷售月份數據出爐——將近 4000 臺,其中 20% 的銷量來自于加州,70% 的銷量來自于其他品牌客戶——更為直接點說,原本特斯拉的用戶。
美國媒體于是打了上面的標題:福特 Mustang Mach-E 正在蠶食特斯拉的市場份額。
這讓我對 Mustang Mach-E 更為好奇:它是不是馬廄中的新物種?如果是,又是怎樣的新物種?除了 Mustang 的粉絲效益,又是否智能,是否是「軟件定義」的一款車?
以及更重要的,國產后的 Mustang Mach-E 能在中國復現美國的情況嗎?能在中國這個更復雜、更追求智能體驗的充分競爭市場,正面抗衡 Model Y 與 EC6 嗎?
上周四下午,帶著這些疑問,我來到上海互聯寶地,參加了福特中國 EV 團隊首次舉辦的科技沙龍。
下面是我的總結,Enjoy!
一、中國化
中國化!這是這場 Workshop 后,我對國產 Mustang Mach-E 最為深刻的印象。
這個「中國化」不是在談硬件,譬如中國人喜歡的加L,內飾的輕微改變,或者國產,而是在談軟件,更復雜更本地更重要的軟件部分。
事實上,截至目前為止,幾乎所有國際品牌的國際車型,在軟件層面的「中國化」都做得不好,包括特斯拉。
這中間有文化的問題,也有產品定義權限是否下放至中國團隊的問題。
我們將「中國化」放在第一篇章來談,是因為這場 Workshop 上,福特中國 EV 團隊展現出了當下國際車型「中國化」領域最高的水準。
它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語音。
特斯拉的地圖與語音是不好用的,即使當下大熱的 ID.4 同樣也存在著這上面的問題。但福特負責智能座艙的產品經理王連鳳卻在 Workshop 上告訴我,國產 Mustang Mach-E 是能做到自然對話的。
所謂自然對話,就是與人一樣與系統溝通。
控制空調時,可以說「我有點熱」,而不用說「把空調溫度設定為23 度」;打開車窗時,可以說「開點窗」,系統會定位辨識,而不用說「打開主駕駛位的窗戶或者左側后排的窗戶。」
最令我吃驚的,是她宣稱 Mach-E能支持喚醒后連續對話。
這個場景大致是這樣的,司機喚醒后系統后,可以與副駕駛自然聊天,譬如「你說現在吃什么好?」副駕的人或許會說,那就是去吃粵菜吧。這時,司機可以再次發出指令無需喚醒。這就是連續對話,語義級別的區分與識別。
而在了解到這套語音系統是與百度深度合作后,有人問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如果其他家也用百度同樣的技術,Mach-E 有什么競爭力。
這個話題挺大,牽扯到整車的電子電氣架構、OTA、可控 ECU 等等。
但福特的回答,具體到語音上可簡單涵蓋為——福特只是用了百度的語音技術,但能控制多少的 ECU,實現怎樣的場景,依然要看福特的底層技術架構。
王連鳳舉了個例子,說 Mach-E 上配置有 Paak 藍牙手機鑰匙功能( Phone as a key),能實現 40m 的感知、3m 的交互、1m 內的車輛控制。
從用戶體驗角度,就是可以檢查車輛狀態、遠程啟動空調、定位車輛位置等等。
而這個功能和百度是沒有關系的,整個方案是福特自己提供的。
其次,是整個智能座艙的「中國化」。
在國產 Mach-E 上搭載的智能座艙系統叫做 SYNC+。這個系統與海外版 Mach-E 有很大不同,是重新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
譬如,融合了充電場景的車機地圖。
王連鳳介紹說,系統會在續航不足時,主動推薦行駛路線上的充電站。這是特別中國化的圖層融合。放眼去看,這樣的功能依然是當下稀缺的。
又譬如,融合了中國本地服務生態。
很多跨國車企在使用中國互聯網產品時好像都有心理障礙,不愿意使用,或者不情愿使用。
但福特很想得開,國產 Mach-E 基本把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中國互聯網內容生態都弄進了車機。譬如,QQ、愛奇藝、美團、ETCP、喜馬拉雅、百度地圖、攜程旅行、度小滿錢包等等。
福特汽車(中國)電動車事業部首席運營官朱江在開場白中特別提到了這一點,說福特的車機會是全系統全鏈路的,設計目標就是要讓手機從開車導航這個事中消失,甚至包括「支付」。
「我們現在支持 200 塊錢以下的支付寶小額車機支付,交個費,定個外賣、買個電影票啥的都沒問題…當然,訂酒店就不行了,也沒人住兩百塊的吧。」
二、智能化
其實,「中國化」與「智能化」是強綁定的。
這里分開來說,是因為「智能化」這里更偏技術,主要會談三大塊:OTA、V2X、以及智能駕駛。
OTA 的背后是什么?先進的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或者說能夠與硬件平臺解耦的智能軟硬件平臺。
出來介紹的是老福特人吳鍇,他談到了福特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Fully Network Vehicle (FNV)。
在吳鍇眼中,要做到「軟件定義汽車」,關鍵在于能否將關鍵的電子電氣架構從分布式控制升級為中央集中式控制。而 FNV 毫無疑問是能做到這一點的。
關于 FNV 這里說兩個關鍵數據。
采用了 FNV 架構的Mustang Mach-E 配備了增強智能中央網關 ECG,具備最多 5 路以太網通信接口的高拓展性;
Mach-E 采用了百兆以太網帶寬技術,是傳統汽車的 100 倍,并可拓展至千兆,最高可實現 80G 數據吞吐。
這兩個數據,在用戶端可感知的是什么?
首先就是無感升級!
吳鍇說,Mach-E 將首次應用 A/B 雙備份的 OTA 技術。
所謂A/B 雙備份 OTA,指的是當升級意外中斷時,系統會自動回滾至早前版本,不會影響用車。有點類似你在用電腦,系統是 C 盤,但遠程升級會在 D 盤生成一個全新系統。遠程升級時,電腦正常使用,重新開機后則會自動將系統盤切換到 D 盤。
吳鍇說,升級時用戶可以正常用車,車輛不會黑屏,加上支持斷點續傳,升級完成后,你只需再次啟動車輛就會切換到新的系統。
這個說法,讓我想起早年間的某次著名升級事件....
當然,吳鍇也說了 SOTA(信息娛樂遠程升級)和 FOTA (固件遠程升級)的區別,說 Mach-E 支持整車幾乎所有的 ECU(電子控制單元) 的 FOTA,涵蓋車輛最主要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和動力模塊等核心系統。
接著來說 V2X-車聯網技術。
福特是最早在 V2X 技術上投入的車企。早在幾年前,它們就在無錫展開了試點工作。
在國產 Mach-E 上,他們將早年研究、試點所取得的成果全部用上了。
簡單說,就不在不依賴地圖的情況下,車機系統會自動顯示交通信號燈、電子路牌燈信息,實現綠波車速引導、闖紅燈預警、交通信息播報等等功能。
福特稱 Mach-E 會是首款配備 C-V2X 技術的量產車型,而且可以使用在范圍在 2021 年年底會拓展至 9 個城市,包括北京、保定、濟南、無錫、長沙、深圳、廣州、南京、滄州。
V2X 本質是智慧城市,是高級輔助駕駛領域相對于單機能力而言的在線能力。我也沒試過,如果廣州年底有,等有了車,我們會拍個小視頻給大家演示一下。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智能駕駛。
福特給 Mach-E 打的關鍵詞是「可靠」。
Mach-E 搭載的這套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叫做 Co-Pilot 360,由 6 個攝像頭、5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雷達組成。
芯片方面,前向 ADAS 攝像頭處理芯片是 Mboileye Q4、環視攝像頭處理芯片是 TI TDA、專用處理器芯片是恩智浦 TreeRunner、基礎運算芯片是英飛凌的 Aurix。
這套系統能實現 L2+ 級的智能輔助駕駛,具體來說包括 ACC 全速域的自適應續航、ADA Highway Assist 主動駕駛員輔助系統(支持全時脫手)、TJA 擁堵輔助駕駛(中低速 ACC+LCC)、FAPA 全自動泊車輔助、ALC 自動變動輔助/轉向燈控制變道、IACC2.0 智能自適應巡航2.0(彎道車速調節)、Emergency/Evasive Steering 避撞轉向輔助等 26 項輔助駕駛功能。
注意看列出的這些功能,它們都是當下 L2+ 的高階功能。
如果要對比來說,就是覆蓋了特斯拉、蔚來、小鵬等領先自動駕駛輔助車型當下幾乎所有的功能。
但 NOA、NOP、NGP這樣的高速公路領航輔助功能,Mach-E 有嗎?
能實現!福特中國智能駕駛高級產品經理吳陽說,所謂 L2+,就是像小鵬、特斯拉他們可以做變道,不管是駕駛員激活的,還是汽?自己主動變道。只要能夠變道,能夠下匝道,他們認為這就是一個L2+的功能。
具體到 Mustang Mach-E 上搭載的 Co-Pilot360 智行駕駛輔助系統,吳陽說硬件是支持這個 L2+的功能(類似 NOA),功能上也可以通過 OTA 進行升級迭代。
「但是我們在這種功能的開發是處于不斷測試的階段,因為大家也理解這個功能非常強的依賴于高精地圖或者是攝像頭,但是高精地圖現在還有很多升級的問題或者是更新的問題、流量的問題,在這些問題澄清之前,我們可能不會輕易的去 OTA 這個功能….還是要做到一定的用戶體驗,才會去給大家推送這樣的功能。」
三、 生死十年
上面都是偏技術類的分析,接下來要聊的是會不會有一個全新的「福特」?
從大方向來看,包括福特在內的傳統車企,是這一輪智能汽車變革的被動方。也就是說,他們不是變革的發起力量,甚至因為利益、組織架構等等還會是阻礙力量。
但隨著形勢發展,大家都認可了智能電動的大勢所趨,行業的變化開始加速,越來越快,越來越大。
朱江說,福特內部很清晰地知道「如果你自己不革命,別人會革了你的命。」而與其他車企不同的是,「福特骨子里有那股狠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和行動。」
不同在哪里?這次沙龍后,有兩個可以說一下。
第一是換地換思想。
這次 Workshop 是在上海互聯寶地舉行的。這是個互聯網創業園區,也是福特電動車事業部,包括一部分福特中國硬件軟件部門的新辦公地址。
為什么要從高大上的陸家嘴高檔寫字樓搬到這樣一個園區?
「以前在陸家嘴,周末加班,整個辦公樓都沒人;現在到了周末,下面的 711 中午排長龍。」
朱江說,行動才是改變的開始。口頭上談產品怎么智能化都是套路;現在的福特中國,所有人都沒有固定工位,所謂的管理人員一樣天天搶桌子吃盒飯。只有這樣,才把溝通真正日常化,讓「改變發生在我們身處的環境中。」
很多人可能沒去過跨國車企的中國辦公室。怎么說,到了傍晚六七點鐘,大概率辦公室會走光。但按部就班在這樣一個變革時代是不合時宜的。
第二是選擇成為誰?
朱江說,福特要成為一家科技公司,這是福特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這些工作包括 2012 年就在硅谷建立的 Greenfield Lab——目前是該地區最大汽車制造商研發中心之一,300 人規模,致力于智能汽車、前瞻科技以及未來移動出行的研發。截至到 2018 年,這個實驗室已經擁有 199 項技術專利。
還包括 2017 年那一筆令人吃驚的自動駕駛公司投資——Argo AI。
在 2020 年 CES 上,福特還展示了自己的智慧物流機器人。而在今年 2 月,福特宣布與谷歌達成為期 6 年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朱江說,福特是全球唯一一家用自己的標志性品牌車型,包括 Mustang、F150、全順,全力推進智能電動化進程的車企,目前已經宣布在 2025 年之前投資超過 220 億美金開發新能源車型,求的是打破自我、以挑戰者身份入局。
「從 1889 年至今已 130 多年,汽車行業正在發生真正意義上的改變,因為產品的定義變了。」朱江說,這個時代,有兩個勢力正在下重手,一是經典或者傳統的車企;二是大的互聯網公司,接下來是超級精彩、也是超級慘烈、生死搏殺的十年。
「我個人感覺,傳統汽車最后能夠生存下來,并進入新時代的沒有幾家,但福特會是其中一家。」
但真如他自己所說,能否活下去進入新時代,最終要看企業和團隊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
而Mach-E 則是福特的第一份產品答卷。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308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