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蔚來汽車第10萬輛量產車正式下線。這家曾經一度進入“ICU”狀態的企業,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逆風翻盤的?站在10萬輛的新起點上,蔚來汽車又將如何迎接新一輪的挑戰?對此,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接受了包括證券時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專訪,系統回應了當前市場和行業內關心的熱點話題。
從股價跌破2美元到市值瘋漲,蔚來汽車只用了1年時間。而從第5萬輛量產車下線到第10萬輛量產車下線,蔚來汽車則只用了半年多的時間。
4月7日,蔚來汽車第10萬輛量產車正式下線。這家曾經一度進入“ICU”狀態的企業,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逆風翻盤的?站在10萬輛的新起點上,蔚來汽車又將如何迎接新一輪的挑戰?對此,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接受了包括證券時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專訪,系統回應了當前市場和行業內關心的熱點話題。
關于10萬輛下線的感受:生存的意義絕不僅是“活下去”
2019年10月,蔚來汽車的股價跌破2美元,現金流承壓。與此同時,大規模裁員、股東減持、融資落空等一系列負面消息,更是令其陷入“至暗時刻”,蔚來汽車的創始人、董事長李斌,也因此被外界稱之為“2019年最慘的人”。
然而時隔一年多的時間,蔚來汽車成功穿越生死線,市值翻倍。截至4月7日美股收盤,蔚來汽車(NIO.US)股價報收40.00美元/股,市值達655.4億美元。
銷量方面,3月份蔚來汽車交付7257輛汽車,同比增長373%;一季度累計交付2萬輛汽車,同比增長423%。
4月7日,蔚來汽車迎來了第10萬輛新車的下線。在下線儀式現場,李斌表示,這10萬輛新車,代表了10萬份信任和期待。
在專訪環節,李斌表示,需要格外注意的是,這10萬輛量產車,是平均售價為42萬元的車輛,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品牌在高端化層面已經順利走出來了,這對于整個行業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鼓舞。
李斌認為,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并非是蔚來一家企業完成的,而是屬于整個中國汽車產業和無數創新型的企業的。實踐證明,中國汽車品牌是可以在技術、能力、服務等各方面實現高端化突破的。
“10萬輛,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并非是蔚來刻意追求的”,李斌表示,對于蔚來汽車而言,生存的意義絕不僅是活下去,而是要從更長久的視角,思考公司存在的價值和目標,形成企業自有的DNA。
李斌認為,面對10萬輛的量產車,他的內心是相對平靜的,他在意蔚來的那些長期布局,只有明確了遠期的、終極的目標和價值,企業所走的路線才不會出現搖擺。
關于江來制造:并非為打造新品牌而生
毫無疑問,蔚來汽車在量產上的跨越式進步,與其合作伙伴江淮汽車(600418)是分不開的。
今年3月4日,江淮汽車披露公告稱與蔚來控股有限公司擬在合肥成立合資公司——江來制造。這是繼2016年雙方簽署代工協議后的又一次深度合作。
根據公告內容顯示,合資公司的經營目的是通過雙方在先進制造技術服務領域的深入合作,以創新驅動引領生產制造,促進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并探索打造創新的商業模式。
此公告發布后,曾在行業內引起廣泛討論,有消息稱,江來制造成立的核心原因是為了讓蔚來汽車大眾化品牌的落地。
對此,李斌在此次媒體溝通會上表示,江來制造并非為了打造新品牌。此前蔚來與江淮汽車打造了行業內的創新合作模式,蔚來汽車希望將這種合作模式固化下來,以便強化在供應鏈層面的管理,進一步提升精益制造。
李斌強調,蔚來品牌不會下探到更低的市場,如果蔚來汽車要打造大眾化的品牌,會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品牌。
關于芯片短缺:今年三季度會有所緩解
今年3月26日,蔚來汽車宣布:受芯片短缺影響,自29日起“江淮蔚來”合肥制造工廠暫停汽車生產活動5個工作日。此外,蔚來還宣布下調其第一季度交付量至1.95萬輛,稱半導體的整體供應緊張,已經影響了公司今年3月的汽車產量。
李斌透露道,目前江淮蔚來每天的平均產能約為400輛,按每月25個工作日計算,月產能可達到1萬輛,但受芯片和電池供應的影響,每個月7500輛的產能也是有壓力的。
“目前出現供需失衡的芯片主要為基礎芯片,對行業構成的是短期壓力。”李斌預測道,芯片短缺對整個行業二季度的挑戰是比較大的,但三季度會有所緩解。據他透露,目前不少半導體企業也在積極增加汽車芯片的產能。
汽車芯片的問題之所以如此引發行業關注,主要是因為其牽涉了中國汽車產業鏈自主安全可控的問題。
對此,李斌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對于企業而言,保障供應鏈安全的措施有很多,不同階段會采取不同的策略。以電池為例,對于蔚來汽車而言,目前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與寧德時代(300750)進行深度合作,但這并不意味著蔚來汽車放棄了在電池技術的研發和努力。
李斌透露,目前在電池領域,蔚來汽車更傾向于做好基于大數據的電池管理系統,蔚來汽車會持續從不同角度積累自身在電池方面的技術和能力。
關于跨界造車:蔚來歡迎更多的“競爭隊友”
近期,小米、易車、滴滴等高調宣布造車,引發行業熱議。尤其是小米,更是被多位業內人士稱之為“鯊魚般”的新造車勢力。當新能源智能汽車的賽道變得愈發擁擠時,率先起跑進行跨界造車的蔚來汽車,又會持怎樣的判斷呢?
李斌表示,對于科技公司而言,造車無疑是一條非常好的出路。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智能電動化賽道,恰恰說明了這是眾望所歸的大方向。實際上,這些企業的入局,并不是一兩個月內的決策,而是長期的較量和決策的結果。
在李斌看來,小米等互聯網企業愿意主動加入到汽車產業變革的浪潮中,對于推動智能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無疑是利好的,可以加速行業的轉型。
但他也提示到汽車行業并非贏者通吃的行業,未來大家拼的終究是技術和產品,而非流量。
李斌透露道,蔚來一直將友商視作“競爭隊友”,包括特斯拉在內,大家既有競爭關系,但也是新能源智能汽車賽道上的隊友。對于新造車勢力而言,大家擁有共同的使命:就是要讓更多的燃油車車主主動將車輛置換為新能源汽車。
李斌認為,只有當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新車銷售量50%的時候,才是電動汽車企業彼此競爭的開始。
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382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