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開始賣車了。
4月20日,在華為位于上海南京路的全球旗艦店,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宣布:華為智選正式開賣賽力斯SF5。新車共推出2款配置,售價分別為21.68萬元和24.68萬元,將進入華為的門店和旗艦店,以華為智選品牌進行銷售,計劃于五月份開始批量交付。
余承東介紹塞力斯SF華為智選版
在談及華為“為什么會選擇賣車”這一問題時,余承東坦言壓力。他稱,短短兩年時間,華為受到了美國四次制裁,這讓其手機業務遇到了非常大的供應商挑戰,想要彌補銷量損失,唯一的機會就是智能電動車。后者雖然銷售量級不如手機,但單車價值大。
相比其他車企,余承東認為華為賣車的巨大優勢之一在于網點眾多。目前華為在全球有12家旗艦店、超過5000家高端體驗店、6萬家零售與服務網點。雖然賣車場景與手機不盡相同,不過此前華為方面稱,已經在針對新業務對部分商場的華為展廳進行改造。
另外,華為賣的車經由華為深度參與,尚未到定制的程度,但是各種華為部件能上則上,并且和華為生態融合。此后,華為肯定會不斷加深產品定義程度,使得“華為智選”成為超越汽車品牌LOGO的符號。
一個新的智能電動汽車模式,正在誕生,汽車行業的模式革命,開始了。
1
為什么選擇增程汽車?
與多數新造車企首款車型選擇純電動不同,華為首款要賣的是一款增程式混合動力車型。
之所有做出這個決定,是出于消費者痛點的角度考慮。余承東稱,根據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在購買電動車前最讓消費者擔心的是電動汽車充電不方便、整車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等問題。可以說消費者圍繞電動車擔心的TOP5和TOP7問題全部與電池、充電有關。
而消費者購買電動車后的主要痛點依然如此。數據顯示,有95%用戶認為“充電樁數覆蓋不足或故障”是最大痛點;其次是占比72%的“續航不足,里程焦慮”和占比62%的“電池壽命下降,貶值快。”
余承東認為,采用增程技術的智能汽車能完美解決充電焦慮問題。電驅增程技術既能提供電動車的駕控體驗,又能像燃油車一樣沒有里程焦慮,是目前行業最優解。
賽力斯SF5采用增程電動的原理,在電動機驅動的基礎上搭載了一個1.5T四缸發動機作為增程器,純電續航里程為180公里,電不夠時增程器燒油發電,綜合續航里程可超過1000公里,緩解用戶里程焦慮。
2
為什么是小康集團?
小康股份2007年,已經擁有20多年的整車制造經驗,賽力斯是小康股份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余承東說,正是看中了小康在整車領域的多年耕耘,以及對增程技術的研發,華為選擇與其合作。實際上,早在2019年,華為就與小康股份簽署了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合作協議。
華為智選SF5
今年3月9日,華為終端有限公司又與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舉行了合作備忘錄簽訂儀式,雙方就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進行了探討。在余承東看來,賽力斯和華為,一個重制造,一個重軟硬件電子化,雙方合作水到渠成、強勢互補。
在與賽力斯的合作中,華為并不僅僅定位于渠道商,同時也參與了汽車的設計與質量把控。余承東稱,此次合作中,華為將自己30多年來對產品研發、技術、設計、工藝等全流程質量管控體系能力都運用其中。
3
首款產品有哪些亮點?
產品設計上,賽力斯SF5處處透露著“華為味”。新車搭載了HUAWEI DriveONE三合一電驅動系統、HUAWEI HiCar人、車、家智慧互聯系統以及HUAWEI Sound高品質音樂體驗。
其中,HUAWEI DriveONE三合一電驅動系統由華為自主研發,為超融合動力域解決方案,集成了MCU(微控制單元)、電機、減速器、DCDC(直流變換器)、OBC(車載充電機)、PDU(電源分配單元)、BCU(電池控制單元)七大部件,實現了機械部件和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可提供更長續航、高性能的駕控體驗。
華為各種部件幾乎全部上車
HUAWEI HiCar解決方案,則可以將華為的移動應用生態復制到車機上。它支持在手機和車內中控大屏間隨時隨地切換如導航、音樂等應用,上車前的歌,車上繼續播。此外,用戶也可以通過語音進行交互控制,更專注駕駛。
HUAWEI HiCar還可以實現IoT設備互聯,用戶下車前可遠程打開家中空調、智慧屏等智能終端(智能終端為基于華為HiLink的智能家居產品),管車也管家,打造真正的無縫全場景體驗。
HUAWEI SOUND則是首次上車。由11支高級音響單元構建的整車立體環繞系統經過HUAWEI SOUND 原班技術核心團隊和聲學專家調教,低頻下潛低至30Hz,結合NVH(整車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38dB(基于怠速狀態下的NVH值)圖書館級靜謐效果,帶來極致沉浸的移動音樂體驗。
4
Intel+微軟+蘋果?
雖然一直官宣不造車,華為在此次車展前后的聲音卻不小。
先是在車展前夕舉辦了HI新品發布會,發布鴻蒙OS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計算平臺MDC810、4D成像雷達、自動駕駛開放平臺以及智能熱管理系統等。后于車展期間,先后發布了與北汽合作的極狐阿爾法S;與賽力斯合作的智選SF5。此外,華為和紅旗合作推出了一款新車也在本屆上海車展亮相。
一系列動作可以看出,華為已經具備造車能力,之所以選擇“不造車”是希望車企能采用其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全套解決方案。華為人自己說,相比OEM,“Intel+微軟”才是華為在車圈的目標。
但是,華為還不止“Intel+微軟”。
一方面,華為現在就已經參與了車輛的設計和質量把控,意味著已經在定義這個產品,接下來,甚至可能完全掌控車輛設計,讓車企只是做車身+總裝代工而已。
另一方面,華為還參與了車輛的銷售,而且還貼上“華為智選”的LOGO。這有點像蘋果,首先是直營店銷售,其次還做生態整合。
華為即便不造車,但是各環節都能深度把控,而高價值部分基本被華為掌控。車企如果自身能力不強,只會不斷后退,成為華為的代工商。對于傳統汽車廠商,這一模式無疑是顛覆性的。
比起手機行業,華為在汽車領域的掌控還可以更深、更多,創造更大價值。
一個新模式誕生了。只是,這個模式,基本只屬于華為。
——END——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501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