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首席生態官徐健
智能汽車時代,芯片廠商的歷史機遇。
4 月 19 日,地平線首席生態官徐健在上海車展上表示,智能汽車這一顛覆式創新的發展新趨勢,將由智能駕駛與車載智能交互聯動所帶來的整車智能驅動,不斷提升駕乘體驗,最終實現人機共駕。
這天,地平線的全場景整車智能方案正式發布,它包含兩套解決方案,分別是:
Horizon Matrix 解決方案,主打自動駕駛。
Horizon Halo 解決方案,主打車載智能交互。
這兩套解決方案均已通過量產驗證。
其中,Horizon Matrix 提供了全系列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包括:
Horizon Matrix Mono 輔助駕駛解決方案
Horizon Matrix Polit 領航駕駛解決方案
Horizon Matrix FSD 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可以理解為,地平線提供的是一整套 L1 到 L4 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套方案有 4 個特點: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算力利用率高和合作方式靈活。
1、地平線版 NOA 首次開放試駕
上海車展的第一天,地平線開放了公司首次 Pilot 領航駕駛的試乘活動。
在上海嘉定高架的一段道路上,汽車之心試乘了地平線自動駕駛功能體驗汽車,這輛車搭載了地平線的 Horizon Matrix Pilot 方案。
雖然這套方案屬于后裝工程樣車,但它的實際表現不遜于市面上已經量產的領航輔助駕駛功能。
Horizon Matrix Pilot,是基于地平線征程3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屬于 L2+ 級別。
它搭載的感知方案為 6V5R,也就是 6 個攝像頭和 5 個毫米波雷達。
6 個攝像頭分別為:
1 個 800 萬像素的前視攝像頭
1 個后視
4 個側視
攝像頭可以實現 360 度最遠達 250 米的感知覆蓋。
與特斯拉現有的 Autopilot 方案比較,地平線這個方案的不同點在于,采用了一個 800 萬像素的前視攝像頭,而特斯拉采用了 3 顆前視攝像頭。
由于這個 800 萬像素前視攝像頭具備 120 度的水平視場角,所以可以實現更大范圍及更高精度的視覺感知。
據了解,地平線的這套方案集成了基于視覺的高精度定位算法,可以在沒有高精度定位盒子的情況下,實現車道級的定位精度。
另外,地平線在方案中采用了高精地圖,而特斯拉的方案則只是使用了一些簡單的導航地圖以及 ADAS 地圖,并結合攝像頭進行感知融合。
我們的試駕車輛搭載了地平線征程 3 芯片的Horizon Matrix Pilot 的領航輔助駕駛解決方案,該方案可以滿足被動散熱的設計,這意味著系統層面更高的可靠性,并且能完美的滿足燃油車型更加苛刻的散熱條件。
征程3的等效算力為5 TOPS,整體方案AI算力介于10 - 30TOPS 之間,同時該方案針對中國路況做了專門的訓練,通過數據挑選和算法調優,在安全性和駕駛體驗方面對自動變道與超車、隧道通行、大曲率彎道通行、匝道匯入、匝道匯出、城區道路通行等復雜路況實現更好的支持。
試乘過程中,地平線這套系統的感知識別和車輛控制已經相當穩定。
整體感受是,地平線的自動變道超車的過程比較平順,變道前對周邊信息的識別比較靈敏,甚至可以對突然加塞的車輛進行反應。
在進入大曲率彎道行駛時,車輛可以進行自動減速,會在進入匝道前平滑降速到 40 公里/小時,也就是匝道內行駛的最高限速。
地平線的工作人員透露,這套系統可以應對曲率半徑 70 米的彎道,這是因為前向攝像頭的 120 度視場角,可以實現對大曲率彎道的車道線的完整監測。
匯入、匯出匝道時,地平線也基本上可以順利完成任務。
不過,在一次出匝道匯入主干道時,由于后方車輛逼近,系統自動退出了 Pilot 功能,只能人工接管一次。
再次啟動后,最終順利完成匯入主干道。
試乘過程中,汽車之心還體驗了地平線的人機共駕方案,這是其對于自動駕駛的創新試驗。
所謂人機共駕,就是由駕駛員和自動駕駛系統共同完成操作。
地平線會在系統中設置觸發條件,我們當天體驗的場景為:
前方車輛大卡車行駛緩慢時,在判斷左側后方車輛距離符合變道條件后,系統會觸發自動超車功能,并詢問駕駛員是否進行自動變道,在得到駕駛員的確認指令,并判斷周邊環境可以自動變道后,系統會控制車輛進行自動變道和超車。
據地平線工程師透露,除了當天體驗的前方卡車場景外,地平線內部已經完成了近百個人機共駕場景功能的開發。
這種通過語音輸出指令與機器共同完成自動駕駛的交互方式,是目前比較新穎的自動駕駛交互模式。
2、地平線如何進行自動駕駛落地?
地平線開放 Matrix Pilot 試乘的背后,這家公司對于自動駕駛落地方案的思考更值得關注。
地平線定位 Tier 2,其自動駕駛方案具備高性價比、算力利用率高、合作方式開放等特點。
高性價比體現在,自動駕駛系統的傳感器相對簡單。
舉個例子,Pilot 采用了 6 個攝像頭、5 個毫米波雷達,這套方案中,除了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外,最重要是使用了地平線高能效的芯片。
地平線的芯片算力利用率很高,從而能充分將物理算力轉化為感知等關鍵自動駕駛技術的性能輸出。「由于芯片算力的高效,地平線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成本可以做到市面上的方案成本的一半?!?/span>
合作方式靈活指的是,地平線選擇了開放生態合作的模式。
實際上,Mobileye曾因為不夠開放,導致蔚來、理想等新造車公司放棄了與其合作,轉而與更加開放的英偉達進行合作。
那么,地平線的開放合作到了什么程度呢?
地平線副總裁兼智能駕駛產品線總經理張玉峰表示,地平線除了提供高性能的汽車智能芯片和后期支持服務外,還有選擇地將成熟的算法參考設計,甚至量產級算法開放給一些主機廠。
與此同時,因為地平線的芯片足夠開放,還可將開發工具和軟件能力開放出來,靈活支持主機廠打造具有差異化的汽車智能應用。
靈活性指的是,地平線的合作方式比較多樣。據汽車之心了解,地平線對外有三種合作方式:
第一種,是類似英偉達,僅向客戶提供芯片硬件。
第二種,是根據客戶需要,向客戶提供包含芯片、算法在內的完整解決方案。
第三種,是與客戶進行合作,由地平線提供芯片和工具鏈,協同客戶去開發、打磨感知算法,打造完整解決方案。
除了自動駕駛,地平線還在智能座艙領域打造了 Horizon Halo 車載智能交互解決方案。
基于地平線征程 2 打造的 Horizon Halo? 2,正以月度為頻次迭代算法。
目前,Horizon Halo? 2發布了兒童模式和手勢控制,接下來還將推出老人模式、聲紋識別、多情緒識別等功能應用。
基于地平線征程3打造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基于征程 3 提高 5 TOPS 的 AI 算力,多達 6 路攝像頭的接入能力,并支持更多的 MIC 接入,可支持對前排與后排、車內與車外、視覺與語音的全方位感知交互, Horizon Halo 3 的算法模型現已有上百個算法模型。
除了主流的自動駕駛功能,地平線還提出了人機共駕概念,是基于其擁有車外視覺感知、車內視覺感知、車內語音感知的三重能力,形成車內外聯動解決方案。
通過車內外聯動解決方案,可以讓系統主動告知或者詢問用戶自動駕駛下一步策略,進而使人建立更好的心理安全,更懂機器的決策與執行邏輯。同時還能建立人機互信,打造智能化、人性化的駕乘體驗。
當然,人機共駕仍需要解決觸發條件定義、機器操作執行效率等問題,比如在車流量比較大時,語音輸出指令如何能夠被迅速響應,從而不會錯過操作時機等等。
3、敲開車企量產的大門
地平線的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方案并非懸在空中,而是已經進入量產交付階段。
截至目前,地平線已經發布了征程 2、征程3 芯片。
其中,基于征程 2,地平線開發了一系列智能座艙技術。
目前,征程的產品方案已經搭載在了包括長安 UNI-T、長安 UNI-K、嵐圖 FREE、江淮汽車思皓 QX、廣汽傳祺 GS4 Plus、上汽大通 MAXUS MIFA 概念車等車型。
總的來說,地平線的合作方已經包括奧迪、比亞迪、長安汽車、長城汽車、東風汽車、廣汽集團、紅旗、江汽集團、理想汽車、奇瑞汽車、上汽集團等主機廠,以及德賽西威、東軟睿馳、大陸集團、Freetech、佛吉亞、華陽、亞太、英博超算等 Tier 1。
根據地平線公布的數據,其目前已實現量產和定點的自動駕駛車型達二十多個。
隨著大算力芯片產的發布,地平線正在加快自動駕駛賽道布局的節奏。
基于征程系列,地平線開發了 3 種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比如:
基于征程 2 可實現 ADAS 輔助駕駛
基于征程 3,系統可以實現 L2+ 和 Pilot 領航輔助駕駛功能
基于算力更高的征程 5,系統可以實現 FSD 全自動駕駛功能
按照地平線的時間表,Pilot 3 會在明年量產上車,征程 5芯片會在今年正式發布,基于征程 5 的 FSD 明年年底量產,算力介于 200-500 TOPS之間。
這套方案可支持 12 路攝像頭方案,可選用激光雷達,實現點到點無接管自動駕駛、城區泊車和自動喚車,全場景覆蓋的自動駕駛。
實際上,芯片供應商涉足自動駕駛并不新鮮,英偉達、Mobileye 均已布局多年,但對于國產芯片供應商來說,地平線大步邁入自動駕駛,意味著國內汽車市場對于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市場需求和技術條件均已經成熟。
地平線方面提到,希望其自動駕駛方案可以服務各個價位的車型。
接下來,除了已經官宣的的車型,還會有更多搭載征程系列芯片產品的車型亮相。
面對 Mobileye 和英偉達兩位重量級芯片選手,地平線的高性價比、算力利用率高和合作方式靈活等優勢,直接切中了自動駕駛行業的痛點。
隨著更多量產車型的亮相,地平線將進入自動駕駛競爭的核心戰場。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515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