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可以說芯片短缺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雖然,許多企業已經發聲,回避因芯片問題造成的客觀影響,但從現實芯片短缺這個不爭的事實看,芯片短缺問題對汽車制造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甚至,不僅會使許多跨國車企,產銷量出現嚴重下滑;同時,也對于以量取勝的制造模式,形成難以想象的打擊!
造成現實芯片短缺的問題,是由于現有的汽車制造很大程度上對芯片的依賴。在這種情況下,經受疫情停產的影響以及一些芯片制造商遭遇不可抗力問題,就會使汽車芯片的供應變的雪上加霜。而許多企業由于量產的不斷增加,這就使現在的制造不僅要遇到因芯片問題帶來的影響、還會遇到理性消費不斷提升的考驗,確實是需要企業謹慎對待的。
不久前,長城汽車就針對量產與芯片的關系問題,曾經發出過企業辟謠的正式文件,在文件中企業鄭重地宣布,不會因芯片問題受到影響!這樣的做法,其目的就是讓市場和消費者放心。但由于現實的汽車芯片供應遇到問題,又是不可避免,這就需要企業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也還要有足夠的透明度以及對消費者的誠信才成。與此同時,剛合并的世界第四大制造商,也曾發布了因芯片受到影響,企業制造不得不持續下滑的消息,這樣對芯片問題所產生的截然相反的說法,足以讓人們意識到,芯片問題造成的影響,顯然是難以想象的。
可以說,現在雖然不是區分誰更誠信的時候,但面對芯片影響的問題,確實需要給市場一個必要的交代。一方面是,芯片是汽車技術的核心,缺與不缺只有車企才心知肚明。如果要想讓消費者更放心,就必須以誠信的態度面對芯片問題;另一方面,由于消費者理性消費能力的增強,就需要企業制造品牌與品質的一致性,換句話說,縱然就是企業選擇替代芯片,也要讓消費者有足夠的知情權才成。
因為,在芯片的問題上,既然所有的企業都要受到影響,那么為什么不能直面呢?這里不僅存在著透明度的問題、更存在著企業品牌是否與以往保持一致的問題。記得,在去年年初的時候,特斯拉就曾經用替代芯片,安裝到新制造的Model 3上,就曾在業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甚至用雙重標準來質疑特斯拉的誠信問題。現在,如果企業面對著全球性芯片短缺,還要拍著胸脯高調回應芯片短缺帶來的影響,顯然是缺少起碼透明度的一種表現。
所以,在芯片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就是考驗企業的透明度與誠信,同時也要考驗管理者對這一問題的解決辦法與相應規則的制定。如這個時候不能推出相應的技術標準與監管辦法,不僅會使品牌與技術產生明顯的波動、更會使消費者直接承受因芯片問題帶來的影響。
針對這一問題,行業管理者就必須給出相應替代芯片的準入與具體的技術標準,如替代芯片所需達到的具體指標、企業使用替代芯片如何標明出處,針對替代芯片帶來的問題的解決辦法等等,都是在芯片短缺問題上的補救辦法。同時,行業也需要制定出相應的處罰機制以及替代芯片使用遇到問題時的解決辦法,這樣,企業在選擇替代芯片方面,才會有所顧忌、也才回使現實的汽車制造不會被芯片問題所拖累。
不能不說,一個小小的芯片,已經讓許多企業感覺到難以為繼的問題,這是因為,以往的芯片具有很高的水準,只是由于疫情的影響以及芯片制造商的供應,滿足不了現實復產的需求,才出現了芯片嚴重短缺的大問題。所以,在國內企業在不占據主動的情況下,不僅要保持應有的誠信,還要對替代芯片嚴格的把關與相應的技術保障,這才能更好地面對消費者。
同時,也不能不說,國內現在的汽車發展正處在關鍵而敏感的轉型期。在這個時候,如果一個小小的芯片,導致大規模制造的停頓,確實是不以企業意志為轉移的。由此所產生的后果,同樣也是無法估計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就要權衡自身的能力以及在市場上的需求程度,才能使消費者感覺到企業的制造是完完全全為消費者考慮的,否則,就會出現所制造的產品與所期待的技術升級嚴重不符的現象,這或許才是誰也不愿意看到的問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凌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673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