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比亞迪旗下第一百萬輛新能源車在深圳正式下線,它也成為了中國首家完成10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下線的車企。從2008開始量產到如今,比亞迪僅用13年便完成了這一新能源“百萬戰績”。
但為比亞迪這里程碑式的戰績點贊的同時,冷靜的旁觀者還是從這萬眾擁簇的場景中看到了幾個問題。
嬰兒式銷售,勸退用戶第一名
前幾天,有關比亞迪“地域歧視”的消息在各大汽車論壇和社交論壇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起因是年初開始全系車系換裝DM-i后,比亞迪引來了訂單的暴增,但是由于自家的產能沒有能跟上步伐,許多消費者的訂單一拖再拖。而此時,有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卻發現一線城市的4S店有現車銷售,在表達了購買意向后,卻在表明自己是外地人時,被銷售拒之門外。該消費者將此遭遇發在論壇上后,還引起了很多消費者的共鳴,表示有相似遭遇。
而一份網傳的“DM-i昆侖戰役”營銷戰略執行計劃更是引起了消費者的眾怒。據計劃顯示,比亞迪在全國分別選擇了重慶、天津、湖南、江蘇、廣西5個省市,意在DM-i新車型上市后,產能還未達到正常水平的情況下,最大限度保證5個戰役省市DM-i新車型供應,并實行廠商聯合加大廣宣投入,將5個市場打造成全國的戰役制高點。
對此,比亞迪出具了一份聲明,表明有關“地域歧視”其實是誤會。該舉動旨在通過部分市場進行試點,以便給全國用戶提供更好的銷售和服務體驗。本該是一場正常的戰略規劃,但由于銷售人員沒有及時了解具體的規劃,從而在和消費者溝通時沒有完整的傳達品牌意識,最后導致這場誤會的影響越來越深。
而這也不是比亞迪因為銷售的問題第一次產生不良影響。去年,一則《有多少人是因為比亞迪4S店的銷售人員,而放棄了比亞迪漢?》的文章帶我們了解了比亞迪的銷售人員到底有多混亂。
文章中寫到,原本一位比亞迪漢的忠實準車主,在去到4S店后,卻退訂了。他表示,退的主要原因是比亞迪有個神一般的銷售部,銷售人員對產品的了解度像個嬰兒般純潔,一問三不知,讓人很無語。而該位消費者所在的比亞迪漢車友群里,還有很多車友均在反應比亞迪的銷售人員都是小白,什么都不知道,車友稱他們為“神銷售”“謎之銷售”。
傳統渠道,用戶心理挑戰者
一直以來,比亞迪盡管在技術和時間上可以算做是國內新能源的引領者,但在渠道體系上,卻連學徒都算不上。不同于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品牌,消費者在下單后,可以在APP上實時了解車輛的物流情況,而比亞迪DM-i車型的銷售依然走傳統渠道,由經銷商統一向廠家進車后再分配。而官方APP上目前僅支持查看篩選產品、定金支付功能,以及一些配飾的選配等等。
此種做法雖然保護了比亞迪的經銷商網絡,但卻不具備直營模式可根據匹配或物流狀態獲知最新的訂單狀態與預計交付時間的優勢。而目前新能源車型下定時間和交付時間基本上都有較長的一段間隔,消費者在這段時間內,對自己愛車的情況基本是屬于空白地帶,只能最終等4S店的通知。這在當下這個信息交流迅速,物流信息全透明的年代,對于消費者的心理是很大的考驗。
尤其是在此次產能沒有跟上,加上“地域歧視”的消息不斷突破了消費者的心理防線,傳統經銷商模式的渠道劣勢就為比亞迪品牌帶來了惡劣的影響,甚至有部分消費者表示已經從粉轉黑,或者路轉黑,隱形損失不可估量。
營銷推廣落后,老干部形象深入人心
由于消費群體的轉變,無論是傳統汽車品牌,還是新勢力品牌,都在積極的向年輕化靠攏,尤其是在營銷轉變上,汽車圈的活動可謂是花樣百出。用戶“共建”、花式取名、圈層融合等等,車企通過頻繁刷臉,在消費者面前大幅度提高了認知度。
而眾所周知,比亞迪一直將“技術為王、創新為本”,作為企業的發展理念與口號,王傳福更是將理工男埋頭苦心鉆研技術的氣質堅守的十分到位。因此目前我們能夠看到比亞迪的有效營銷活動僅是換掉了大眾吐槽已久的標志,這也是其大力宣傳的唯一一個營銷點。
其實,比亞迪在營銷方面已經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就是缺乏進一步的推廣。例如在此次的一百萬輛車下線儀式上,賭王之子何猷君拿下了這第一百萬輛車,成為了它的車主。而何猷君除了賭王之子,還有一個身份,即深圳深圳V5電子競技俱樂部董事長兼CEO。一直以來,何猷君也是電競事業的忠實支持者,不僅擁有自己的戰隊,他也是澳門電競協會的首任會長。這本可以是比亞迪通過和電競圈的融合,借此擁抱年輕用戶的最好機會,卻并沒有引起更大的水花。
諸如這樣本應該有更大宣傳力度,卻在時間長河中逐漸銷聲匿跡,并沒有留下聲望的營銷策劃,實際上比亞迪還有很多。對此,我們不知道該說是王傳福太執拗,還是李云飛太無能,只知道長此以往,比亞迪的“傳統老干部”形象只能和主要消費群體漸行漸遠。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觀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724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