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哥頭
引言:對于大眾集團來講,大象轉身的難點除了冗余的機構,約束繁多的條框外,還在于如何精準抓住當代消費者的需求。
四月,也是大眾ID.4系列在國內的首個完整交付月,大眾ID.4給出了1600多輛的銷量成績,遠遠低于預期,更是與它們抗衡特斯拉的愿景相差甚遠。要知道,即使在品牌形象大幅受損的前提下,特斯拉依舊在4月給出了破萬的銷量成績單。
雖然在汽車行業流傳一句老話,不以銷量論英雄,但無可爭辯的是,銷量最能客觀真實的反應出市場對其產品的認可程度。
為何承載了狼堡巨人野心的ID系列產品,到了國內卻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其實在我看來,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大眾的ID.4太注重形,而忘了神。
誠然,電動化是大趨勢,大眾的ID.4從根本上來講的確算得上一輛好電動車,這點從美國《消費者報告》給出的評價可以窺見一二。
"這款車擁有非常高級的底盤質感,電池結構提供的低重心讓這款車開起來擁有SUV車型少有的沉穩;再者是轉向精準,轉彎半徑小,讓ID.4擁有高于同級別緊湊SUV的駕控體驗;至于電動系統與車內隔音措施的結合,則帶來了非常優秀的靜謐座艙……
但大眾忘了,現代的消費者喜歡電動車只是一個表現,他們更喜歡的,是依托于電動化基礎,從而給汽車帶來的更好的性能以及智能化表現。
換句話來說,電動化只是載體,智能化以及性能,才是靈魂。
回看ID.4,其采用單電機模式,最大功率125kw,峰值扭矩310N.M,百公里加速已經到8s開外,甚至不如燃油車思域的加速快,可以說與性能毫不沾邊。
另一方面,ID.4在智能化方面的建樹也非常一般。從面子上看,ID.4車內并沒采用嵌入式大屏設計,而僅是一塊IPAD大小的懸浮屏,車內也保留了不少實體按鍵,科技氛圍烘托得并不到位。
從里子上看,車機系統交互邏輯不清晰,流暢度欠佳,最關鍵的是它只支持SOTA,也就是對娛樂系統進行空中升級,更先進的FOTA并不能實現,這也就導致大眾ID.4的用戶不能通過OTA來實現更多功能的解鎖。
目前包括特斯拉小鵬在內的新勢力,無一不是比它更先進更智能,而在它們的教育下,現在的消費者對汽車的認知不再是停留在最基礎的出行上面,它們對于汽車的智能化、科技感有了更多的考量。
所以如果大眾ID系列僅僅想憑借大眾品牌的背書來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這條路明顯是走不太通的。
最后,其實每個品牌都應該知道,開始向電力驅動邁進,是如今每一家汽車制造商都必須要做的事情,但只有真正的智能電動汽車才是汽車未來的下一個賽道。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電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810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