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智己汽車微信視頻號發布了一個視頻,標題是:《自動駕駛離我們還遠嗎?》
本以為是個科普視頻,結果是個「大招」。
視頻里面,智己首次展示了旗下智能駕駛「door to door pilot (類似于點到點領航)」功能 demo。走完靠近上海市中心,一段全長 21 公里的高速+城區道路,智己號稱做到了「40 分鐘 0 接管」。
兩個月前我們在上海體驗過華為 ADS 自動駕駛系統,全長 12 公里的測試道路上,同樣實現了 0 接管。
同樣 base 上海,代表著與華為不同的「主機廠包辦」路線,智己汽車智能駕駛的表現如何?這是我們看完視頻之后最希望探討的話題。
40 分鐘 0 接管
無人直道上的0接管時間只取決于車輛續航,而在現實世界中,評判智能駕駛的優劣,則必須結合「場景」分析。
根據智己汽車的信息,「40分鐘0接管」,主要包括了人車混流、避讓行人、近距離cut-in、上匝道混流,限速彎道超車、交叉出口下匝道、車道擴流等場景。
我們一個個說。
1. 無保護左轉
在完整版視頻中,這輛智己工程車上來就挑戰了無保護左轉。
Waymo 行為團隊負責人 Nathaniel Fairfield 曾經將無保護左轉形容成「自動駕駛最棘手的事情之一」。
當在無保護路口同時面對幾乎所有車流,左轉的駕駛者需要與全世界來一場無聲的談判。有的司機果斷勇敢而狠辣,有的穩扎穩打但猶豫,歸根結底,無保護左轉是最能考驗駕駛者經驗與判斷力的場景之一。
同樣地,無保護左轉也是檢驗自動駕駛成色的一塊「試金石」。
展示視頻中智己工程車的無保護左轉完成得很穩定。事實上除了左轉,智己此次展示出來的市區路段轉彎能力都是穩健的,也比較自然。
2. 人車混行
同樣穩健的,還有人車混行路段的處理能力。
視頻中無保護左轉進入的,是一條單行道。這也是非常典型的中國特色老城區道路:自行車、電瓶車、行人、汽車混行,路況復雜、通行速度較低。
由于是工程車,中控臺沒有安裝屏幕。智己在公開視頻的右上角固定了工程車的視覺渲染界面。
可以看到,雖然界面本身還很基礎,相當于「工程模式」,但對道路參與者的識別是相對準確的,響應也比較快。
響應比較快,指的是對行為難以預測的行人或者電瓶車,反應比較快,而且自然。
比如這個場景,外賣小哥在車流中橫穿馬路,工程車可以比較線性地減速,識別速度也沒有明顯的滯后。
3. 匝道、并線
穩健,是智己本次 demo 演示的一大特點。
比如匝道,以及并線。
完整的 7 分鐘視頻里,智己的工程車多次進出、轉換匝道。一些沒有明顯標線的禁停區,工程車也準確識別,然后變道。
需要指出的,是智己工程車全程在匝道中的速度都不快,即使路況非常好,也依然維持在 33-34,距離 40 限速還有距離。
同樣地,工程車在主路行駛的邏輯也是穩字當頭。即使路況相對較好,也不會主動接近限速,車距也保持得比較大。
這種邏輯同樣體現在并線過程中。
比如這次,排隊并入主路的過程中,工程車會保證比較大的安全距離再并線。當然安全是首要準則,不過目前主流輔助駕駛系統,都會默認保持比較大的行車間距,體驗上等待時間和人類駕駛依然有距離,這也是技術、人性、安全之間一個需要妥協的平衡了。
4. 避讓
避讓分兩種,一種是多臺車駕駛行為有沖突,互相禮讓;另一種是其他道路參與者有不文明/違法行為,本車出于安全考慮避讓。
關于自動駕駛的避讓,我們有一點話要說,以這次智己的視頻為例子。
前一種避讓如上圖所示,兩輛車分別從左右變到同一條車道上,智己的邏輯依然是穩定壓倒一切,主動禮讓,留出空間。
不過這里有個細節,智己工程車禮讓了右邊車輛之后,由于車速較慢,完成禮讓之后與后車的距離已經非常近——這也是人類司機和智能駕駛的典型相遇。
另一種避讓,則是智能駕駛避讓路上不應該出現的行為。比如上面提到的,外賣小哥橫穿車流,以及下圖這樣闖紅燈的行為:
一直以來,傳統觀念對自動駕駛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安全和效率。
批判自動駕駛的安全,部分依據是相當比例的車企,連 ACC 都做不好,自然無法給予消費者更高階的信心。
事實是,不安全的也許并不是自動駕駛,反而是人類。因為我們無法挑戰人性,卻可以約束機器。自動駕駛技術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但機器人司機違法的概率要比人類低太多了。
循規蹈矩,將交通法規「刻」在記憶中的司機,和善于鉆空子的「老油條」,后者真的更安全嗎?
至于效率,當道路參與者的違法概率降到幾乎可以忽略,通行速度真的會慢嗎?
「大招」過后
說回智己,上汽集團的全新品牌,主打中高端。
智能駕駛,是智己品牌登場以來,一直希望打造的標簽。旗下第一款量產車 L7,在智能駕駛領域也是主打「堆料」級別的硬件。
12 顆高精度攝像頭, 5 顆毫米波雷達,12 顆超聲波雷達、軍工級超高精度慣導、高精地圖、V2X...都是智己官網上的配置。計算芯片也采用了目前主流的英偉達 Xavier。
上海車展首發之后,智己的硬件已經給我們留下了一定印象。但軟件成果,我們也是第一次了解。
從視頻上來看,效果還不錯,和 4 月份我們體驗的華為 ADS 相仿。因為路況千變萬化、路線也不相似,很難說誰更強,誰又更弱。但我們對兩者都抱有期待,希望能盡早在量產車上體驗到。
因為智己,以及蔚來小鵬們,與華為之間的「軍備競賽」,不僅代表著哪家自動駕駛更領先,還代表著「主機廠和供應商誰才是更好的自動駕駛公司」選擇題的歸屬。
智己 demo 視頻題目是個問句,我們希望「自動駕駛」的問號很快變成嘆號,或者起碼是個句號。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986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