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并標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
————————
出品:電動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有些車,生來就不是大眾車型。
經歷百年風雨的汽油車世界里,總有那么幾款車,它們不會被打上「全球熱銷」、「國民神車」這樣的標簽,但卻因為設計、堅持,以及獨特,收獲來自小眾群體純粹的熱愛。
比如阿特茲,比如 V90。
電動車還在開疆拓土的階段,所以我們看到了很多百搭的、不會出錯的設計。但當市場逐漸成熟,退國民度而求小眾美的少數群體,也應該有屬于他們的智能電動汽車。
我們上周試駕的極星 2,就屬于這樣的分類。它的官方定義是「先鋒」,先鋒總是少數,這個定義非常符合極星 2 的形象。
如果用更通俗的語言描述我對極星 2 的印象,那就是「一輛我很愿意開出去的智能電動汽車」。
是的,今天文章開頭和標題都寫得很不客觀,因為我個人非常喜歡極星 2 這款車。
當然,拋開情緒,我還是會盡量詳細地,為大家呈現這款車的細節與思考。
下面開始。
一、無處不在的「折」
極星 2 是一款很硬的車,硬指的是線條。
按照建筑設計師高迪的說法,蜿蜒的曲線屬于天工開物,而直線則是人類特有的,「自然界不存在純粹的直線」。
目前圓潤的風格,也已經占據了電動汽車設計的大半江山。但當所有人都在向造物者致敬,總得有些聲音喚起專屬于人類的主觀能動性,比如橫平豎直的設計思路。
從概念車到落地,這個電動無邊框后視鏡一直是極星 2 的外觀特色。干脆利落的「全面屏」,號稱在同等鏡面面積下,體積減少了 30%,同時風阻更小。
由耳朵往下看,極星 2 的家族式前臉同樣刀削斧鑿。官方的表述是「折線+折角+幾何圖形」,這樣的思路也貫穿極星 2 全車。
雷神之錘來自沃爾沃同源的經典設計,極星的不同之處則在于 Pixel 點陣式 LED 前大燈,號稱可以通過控制每一顆光源的照射方向和角度,同時識別前方 5 臺車輛,「避免干擾對向來車」。
熏黑前格柵則致敬了 Polestar 前身——沃爾沃旗下高性能賽車部門的設計,同時隱藏了前方毫米波雷達和前視攝像頭。
來到后面,沃爾沃家族的尾燈設計,到了極星這「硬」出了新境界。
設計中用到直線的一個地方,是「視覺引導」,比如橫線用來引導你從左往右看,豎線則是引導從上往下看。
極星 2 由 288 顆 LED 光源組成的序列式貫穿尾燈,則完全融合進尾部橫向線條中,用最簡單的線條,指引所有發現這輛車的目光。
總的來說,極星在保持沃爾沃家族靈魂的基礎上,加入了很多特有的血肉。
這輛長寬高 4606 mm*1859 mm*1482mm,軸距 2735mm 的緊湊級跨界車,設計并沒有選擇討好所有人,而是決定吸引同道中人。
二、細節,小而美的靈魂
我們這次試駕的極星 2 單電機長續航版,是新推出的車型,補貼后售價 28.28 萬元。
但除了三電以外,它還有一個不容易發現,卻很特別的更新點——Chrome delete 去鉻。
新版極星 2 的車頭 LOGO、車尾 LOGO、車尾中文全部采用了車漆同色的設計。除此以外,方向盤上的極星 LOGO,也是內飾同色的。
另外,極星方面表示去鉻會成為以后他們設計的重點。
像這樣最深處的細節把控,是極星 2 除了折線設計以外,另一個值得展開的點。
極星 2 的 B 柱采用了黑化設計,與全景天幕和 A 柱一起隱藏在車身外漆之間,官方稱其為「賽車頭盔」外形。
全景玻璃天幕的前方,車頂控制區上方投影的,則是已經無數次被提起的,每個座位上抬頭都能看見的點綴——Polestar LOGO 燈。
門把手上有個金屬小圓點,極星表示這是哈曼·卡頓尊貴級音響系統的全新品牌設計。至于 13 個揚聲器,則藏在車身的各個角落。
哦對了,極星 2 的檔把上,也有一個會發光的 LOGO。
是的,極星在 LOGO 這件事情上,處理方式很特別。車外的 LOGO 融入車漆大隱隱于市,車內則用抬頭可見觸手可及的燈光不斷提示你,伴你同行的是一輛 Polestar。
三、內飾:北歐極簡+智能
官方對極星 2 的定調是「入門即豪華」,但進入智能電動時代,極星對豪華的思考似乎和傳統車企不太一樣。
早在 2019 年極星 2 量產版全球發布會上,極星 CEO Thomas Ingenlath 就曾表示,極星車型的內飾將全部支持可回收面料。
可回收面料,是如今豪華品牌爭相進入的領域。一方面是碳中和時代腳步在加快,另一方面,則是可回收面料本身至于新消費群體的吸引力。
極星使用的可回收面料叫 Weave Tech,這種源于專業潛水服的材料,號稱可以為整車減重 7.5 公斤,并且增塑劑從 45% 減少到 1%,「幾乎沒有鄰苯(PAEs)」。
可回收面料包裹住的,是極星 2 的中控臺和兩塊屏幕——12.3 英寸數字儀表盤和 11.15 英寸中控屏幕。
上電之后,這套基于谷歌原生 Android Automotive OS 底層,極星深度定制的 UI 就會點亮。
哦對了,極星 2 的主駕座椅內置傳感器,坐上去就能上電,無需踩剎車、按按鈕等操作。
這套 UI 在沃爾沃車機系統的基礎上,加入了大量極星特有的設計。比如僅由圓形、三角形、矩形組成的系統菜單;極限精簡界面邊緣,只用線條和不同色彩方塊區分功能區等等。
同樣地,儀表盤 UI 也非常強調純粹的信息顯示,大幅度削減了無謂的圖標。但信息布局和動效設計,依然保持了和中控 UI 的高度統一,是典型的北歐性冷淡風格。
得益于原生 Android Automotive 系統,極星 2 的第三方應用基礎不錯。內置的華為應用市場,目前可以下載的娛樂類應用已經比較豐富,此外極星 2 也支持 FOTA 功能。
四、駕乘:小眾也不能掉隊
我們本次體驗的車型,是極星 2 單電機長續航版本。
它搭載了功率 170kW、扭矩 330N·m 的前驅永磁單電機,配合 78kWh 容量的電池組,NEDC 工況續航為 565 公里,百公里加速時間 7.4 秒。
此外極星 2 還有 64kWh/NEDC 485km 的單電機標準版,以及 78kWh/NEDC 512km 的雙電機長續航版,這里就不贅述了。
我們去年試駕過極星 2 的性能版,當時它的駕駛感受著實驚艷了我們。回到今年的單電機長續航版,雖然沒有 ?hlins 雙流閥減震器和 Brembo 卡鉗,但整體駕駛感受依然很好。
具體怎么形容?首先因為極星 2 不是一輛大車,實際開起來更像小鋼炮,配合性格相對活潑的加速踏板,上手之后你會感覺它在「挑逗」你開得更激進,慫恿你試探它的極限。
而極星 2 的駕駛友好度做得也不錯,在同價位車型里面,它的轉向比較精準,剎車也挺線性。即使 170kW 永磁電機沒有性能版那樣武德充沛,但駕駛的氛圍感營造得很到位。
另外,?hlins 的缺席并沒有影響單電機版本的懸掛基本素質,傳承自傳統豪華品牌的調教功力還是有的。即使是比較大的顛簸,或者大曲率彎道,懸掛的支撐性都比較足,路感反饋也沒有廉價感,能感受到經過了過濾。
至于座位,受限于尺寸,以及后排中央的凸起,極星 2 后排坐 3 個人的時候肯定顯得局促,4 座才是最舒服的形態。
不過極星 2 的后排座椅支撐度做得不錯,沒有小板凳的感覺,長途坐起來并不累。
總結一下,極星 2 即便是單電機版本,駕駛感受依然做得比較好,同時盡管尺寸不大,但座椅的舒適性處理到位。也就是說,作為一輛車,它的基本素質可以給高分。
測試當天,我們在中原服務區順便看了下極星 2 的充電表現。
我們在表顯 120km 的時候開始充電,這輛極星 2 跑到了高達 126kW的充電功率,即使充到 40%+ 的 SOC 區間,功率依然能維持在 100kW。
比較遺憾的是,由于中途停下來拍視頻素材(摸魚)的碎片時間太長,我們沒有完整記錄極星 2 的續航表現。有機會在廣州拿到試駕車的話,我們會詳細測試一次。
總結一下,這款售價 28.28 萬元的極星 2 單電機續航版,是當前極星 2 幾款車型里面,受眾面更廣,更適合大多數消費者的。565 公里的工況續航足以滿足日常駕駛,同時充電速度處于同價位的前列。
什么是「小眾」?
首先,并不是「更少人選擇」,就能被冠以「小眾」的頭銜。
豆瓣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小眾,應該是能讓你更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誰」。
能夠被打上「國民」、「全球」標簽的工業產品,一定是作出了個性犧牲的。這些產品促進了某個特定工業的繁榮,同時也喚醒了需要這項產品,也需要維持自我喜好的小部分消費人群。
是的,「小而美」的核心不是小,反而是美。如果無法讓人選擇,同時讓選擇產品的人顯得特別,也就無論小或者大。
讓我想要深入了解極星 2 的基礎,肯定是因為它能滿足日常使用,且基礎駕乘素質高分。但讓我敢于寫下「我喜歡極星 2」這句話的,依然是它的折線、同色 LOGO、可回收面料、UI、圖標、動效...
這才是真正的「小眾」,你很清楚別人為什么不需要,但你更清楚自己為什么需要。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5673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