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雷諾全新EV羿上市,價格:
又一款直接殺入15萬-20萬合資燃油車腹地的EV,這樣一個現象已經不容忽略:在新能源滲透率超過10%,市場體量膨脹的同時,曾經從外圍差異化市場切入的EV,正在逐步進入傳統燃油車的核心市場,嘗試拿到核心的份額。
雷諾這款車型的上市或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示范意義。只要它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中國市場或許就會迎來一波歐洲車企的EV新車跟進。
1
雷諾VS小鵬
羿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小鵬P5,同樣以純電EV身份主攻15萬-20萬市場,同樣接近B級轎車的尺寸(P5更大一些)。
但是,雷諾羿是一款有著鮮明傳統車企風格的EV。它身上沒有諸如激光雷達、高容量電池、軟件收費這類新造車品牌帶來的話題點,也沒有明顯帶著探索性質的,讓人興奮又不安——如超出常規的智能駕駛——的面向未來的功能。
不過它很扎實。高功率版車型零百加速5.8秒,NEDC綜合工況續航可以達到500km、450km,使用快充的話30分鐘可以從30%充至80%,可實現L2級別的智能駕駛,車內有一塊貫穿主駕至中控的雙聯觸控大屏……考慮到13.98萬-19.58萬的價格區間,這樣的配置雖說稱不上頂級,卻也絕對不落后,而且考慮周全,各個方面的素質都算到位。
雷諾羿內飾
兩者的差異化很清晰。P5更注重智能駕駛和車內多用途空間,是典型的新造車風格。羿雖然很在意均衡,其加速性能卻是擋也擋不住的亮點,高功率版本5.8秒的零百加速在這一級別市場是出類拔萃的能耐,達到Model 3后驅標準續航版的水平(零百加速5.6秒),而后者的價格要23萬以上,還是補貼后。
更值得玩味的一點是,雷諾羿面對市場的姿態事實上比小鵬P5要低調不少。首先就體現在價格上,雷諾羿的價格為13.98萬-19.58萬,小鵬P5價格是15.79萬-22.39萬,并且搭載激光雷達的重點宣傳車型是20萬及以上的車型。兩者的上市文案也很能說明問題,何小鵬在P5上市發布會上稱其“代表著智能新家轎的時代正式到來”,羿則僅僅在官方上市通稿結尾說:“將在中端新能源市場掀起新的波瀾”。
更低調的姿態和更謙遜的態度,看上去是示弱,對于跨國合資車企來說也顯得有些唏噓。但是站在轉型的角度來考慮,這對雷諾卻未必是壞事。畢竟姿態滿滿、擺出一副征服者姿態的傳統車企EV我們見過太多了,目前為止都沒占到什么便宜。
從任何角度看,羿都只是把自己當做一個新人,這是個值得肯定的態度。
2
對待中國&對待歐洲,關鍵是避險
羿事實上是一款全球車型,其衍生版本Limo之前已經在慕尼黑車展上亮相,并將在江鈴新能源工廠量產供應歐洲。需要注意一點,銷往歐洲的Limo車型均以出租車、網約車及租賃用車形式出售,不會推向個人消費市場。
在歐洲市場,雷諾的新一代主力EV是雷諾5。有消息稱這款車型將在2024年登陸歐洲市場,取代Zoe成為雷諾在歐洲市場的主力車型。(另有消息稱兩款車型將同時存在)而Zoe則是至今銷量30萬、2020年以10萬銷量排名歐洲新能源銷量榜第一的車型。
雷諾5
不過Zoe有兩個身份是不能忽略的,這是一款小型車(A0級),并且是油改電。其在歐洲市場的成功,是那種典型的轉型式登頂:市場剛開始從燃油車轉向新能源,小型、價格低廉的油改電EV大量占領市場。
Zoe在歐洲的成功并非毫無意義,畢竟這類車型并非只有雷諾供應,其能夠登頂,自然證明雷諾做對了一些事情。另一個方面,其成績又不足以成為足夠說服力的資本,就如聯盟另一成員的日產聆風一樣。時間往回調三年,當時誰要是說特斯拉厲害,立刻會有傳統車企支持者站出來說:“聆風才是銷量冠軍”。但現在再看,聆風早已不復當年的存在感。
如果雷諾只滿足于Zoe,顯然行不通。今年上半年,歐洲EV市場已經變天,Model 3以6.75萬銷量屠榜,大眾ID.3排名第2,銷量3.1萬,Zoe已經滑落至第3,銷量3萬。羿作為Zoe的升級版,這個全新純電平臺的產品是雷諾真正邁向轉型的新階段產品。因此這款產品的投放策略——為什么在中國賣、在歐洲租——就很值得探究。
因為雷諾習慣了低姿態,它們這幾年來都從未有過那種大張旗鼓、聲勢驚人的姿態。
2017年11月,雷諾重返中國順風順水的時刻,與北京舉辦發布會推出品牌旗艦Espace,一款跨界MPV。這又是個很值得玩味的搭配,合資品牌的旗艦,竟然是一款MPV。細想一下就會發現其中的邏輯,市場對MPV不會有過高的銷量預期,因此Espace不需要承擔很高的銷量壓力,作為品牌旗艦,它的表現如何都不會讓雷諾承擔過高的風險。
羿在中國賣,Limo在歐洲租,也是這樣的考慮。歐洲市場是大本營,Zoe作為年度銷量冠軍的身份無論如何都是存在的,而羿這樣一款直接殺入傳統燃油車腹地的EV,顯然有太大的不確定性。如果銷量不佳,會損害雷諾通過Zoe積攢下來的品牌聲譽。
投放到中國市場,一方面是因為這個環境的市場化進程更靠前,特斯拉和本土新造車都已經有了不錯的成績,市場認知已經初步建立。對羿來說是更友好的土壤。
另一個好處則是,中國市場很重要,但又不像歐洲市場那樣最最重要,所以先給中國,既有重視的姿態,又不用承擔過高的風險,算是個順水人情。
3
歐洲“二線品牌”無奈
雷諾對歐洲市場的曖昧態度,實在能透露出很多問題。日本車企轉型最慢,骨子里的守舊需要很長時間去調整。美國車企轉型積極,那個商業環境本來就崇尚冒險。歐洲車企就左右為難。
雷諾羿的上市當然是令人唏噓的,東風雷諾的退出無法回避,其對中國市場的看重又無比真實。“羿”這個名字因此甚至充滿了倔強:過往不利,但仍有逆天的壯志。
然而,雖然一再錯過中國市場,但雷諾在這波電氣化轉型中的表現卻有不少值得期待的地方。其與聯盟伙伴日產先后推出了聆風與Zoe兩款早期爆款EV,在轉型中投入的精力,放在歐洲車企中也算領先。事實上,放眼整個歐洲二線品牌的陣營,雷諾要比標致、雪鐵龍、菲亞特等競爭對手積極得多。
歐洲市場長期以來都很排外,不管美國車、日本車,在那里絕對成不了主角,賣得好的更是屈指可數,似乎市場對“汽車應該是什么樣”早就有了堅定的認識,而且幾十上百年來不斷鞏固。而歐盟又是推動轉型最積極的,民間環保組織的聲音也最大。
一方面是環保理念上的絕對超前,一方面是消費觀念的絕對保守。雷諾、標致、雪鐵龍、菲亞特們夾在中間,似乎怎樣都是錯。
不是每個車企都有大眾那么雄厚的資本和堅定的決心。因此雷諾的轉型策略會是個很有價值的樣本,很有可能,標致、雪鐵龍、菲亞特都在等著它把路趟出來,好模仿著跟進向前呢。
——END——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5731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