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質量與供應鏈管理大牛徐華之后,集度又一重要人物亮相。
汽車之心獲悉,曾參與蘋果自動駕駛研發項目的王偉寶,已于今年八月份加入集度汽車,擔任公司智能駕駛負責人,直接向集度汽車CEO夏一平匯報。
王偉寶本科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之后進入美國普渡大學,攻讀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
畢業后,他曾在蘋果汽車特別項目組(泰坦)工作,之后回國短暫創業,此后擔任一家無人駕駛初創公司任首席技術官,主要經歷大多與自動駕駛相關。
(集度汽車智能駕駛負責人 王偉寶)
在蔚來的章健勇、任少卿,小鵬的吳新宙,以及理想的郎咸朋之外,1988 年出生的王偉寶加入集度,讓國內風頭正勁的幾家新造車自動駕駛圈又多了一張更加年輕的面孔,他們也注定要在新舞臺上展開比拼。
不過,與蔚來等造車新勢力不同的是,剛剛在今年 3 月份成立的集度,雖然同樣在主打智能化,但希望在智能駕駛上技壓群雄。
夏一平曾向媒體表示,集度汽車一定是 L4 級別的汽車,但并非先把硬件堆上去,然后進行 OTA 升級,而是從電子電氣架構到軟件,再到硬件,真正全面具備 L4 級別能力的車輛。
「與其稱它是一輛汽車,不如將它理解為一個智能汽車機器人。」這是集度對于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產品的終極思考。
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首款汽車機器人的重任壓在了王偉寶的肩上。
按照計劃,集度將在 2023 年推出首款汽車。
任務艱巨,市場留出的時間也并不充沛,想要理解高壓下集度的自動駕駛如何迅速推進,從汽車之心與王偉寶的這次溝通中也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1、從蘋果到集度,關注場景、舒適和安全
汽車之心:我看到您曾經在蘋果自動駕駛部門工作,那段經歷是否可以分享一下,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收獲?
王偉寶:蘋果(關于造車項目)究竟在做什么,確實不方便透露。其實在蘋果,對我觸動最深的可能還不是具體的項目,而是如何做好一個產品。當時畢業后,我其實有很多工作機會,比如特斯拉、Waymo,最終選擇蘋果,是因為我一直想做一款軟硬結合的產品。
汽車之心: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推出了一系列成功的產品,您也提到了軟硬結合,能不能具體介紹一下,蘋果是怎么做軟硬結合的?畢竟,智能汽車也是一款軟硬結合的產品。
王偉寶:軟硬件結合更多的是一種方法論。舉個例子,蘋果是一家工程師或者叫技術驅動的公司,它其實沒有產品線的概念。很多公司會有 BU 部門,由一個 BU 負責一款產品,但是在蘋果,并沒有一個叫做「iPhone 部門」的專門組織。蘋果的整個組織架構會按照職能線來劃分,比如會有「計算機視覺」團隊,或者「屏幕」團隊。
蘋果之所以可以持續創新,是因為它要求每個團隊負責人在專業技術領域是全球領先的,并且這些團隊負責人可以預測甚至決定技術是如何應用到產品上的。蘋果整個產品研發大方向的決策權是掌握在技術人員手中的。
汽車之心:您在蘋果自動駕駛部門工作期間,其實特斯拉已經開始在推自己的自動駕駛功能了,當時國內也有一些初創公司在做一些自動駕駛的研發。您怎么看待自動駕駛領域不同的技術路線,比如特斯拉為代表的純視覺,以及其他車企所采用的視覺與多傳感器融合的技術路線?
王偉寶:純視覺或者是視覺與多傳感器融合,這兩條路線在我看來最終可能會殊途同歸。選擇不同的技術路線,與車企對于產品的定義,以及它們想要打造的功能體驗是息息相關的。兩種路線并非誰對誰錯,而是要看誰更適合。
在國內場景下,會存在許多人車混流、Cut in 等情況,這種國情下,對于自動駕駛傳感器的要求可能會更高。國內許多汽車配備了很多傳感器,一方面是為了做好傳感器之間的冗余,去解決更復雜的場景。
但同時,更多的異構傳感器可能會在決策時提升算法的復雜程度。從這一點看,我認為純視覺和多傳感器融合是各有優劣的,最終還是要看想要解決什么樣的場景。
汽車之心 :是什么讓您選擇后來加入了集度?
王偉寶:吸引我加入集度的原因有幾點。
第一點,是因為 Joe(夏一平)。其實 CEO 是一家公司的靈魂,Joe 對于技術的理解,和他的整個技術背景是很深厚的。
第二點,集度的工作文化是很 open 的,我第一次來集度上海辦公室時,一進門就看到大家在討論各種的問題,很像一家國外的 IT 公司。
第三點,集度是一家汽車機器人公司,它想做一款面向未來的汽車機器人,打造一款具備未來科技感的產品,這一點最吸引我,畢竟我是做技術的。
2、負責集度自動駕駛,對人才需求不設限
汽車之心:集度的自動駕駛部門現在規模有多大?
王偉寶:具體的數字先不談。但是,集度對自動駕駛人才的需求是很強烈的。我們在任何時間點,都希望招募到行業中最優秀的自動駕駛人才。
汽車之心:現在你們比較缺少哪一類的自動駕駛人才?
王偉寶:我們的自動駕駛團隊現在有了一些 Key Person,同時我們仍然不設限,還希望招到各個領域比較優秀的人才。因為對于集度來說,我們肯定不會只做一輛車。
現在最迫切地是把研發第一輛車所需要的人才全部招募到位,成功交付第一輛車。但我們還有一個比較大的產品規劃,目標是做最領先的 AI 汽車機器人產品,所以對人才的招募不設限。
汽車之心:今年 9 月份,夏總介紹說,現在集度的軟件團隊正在基于 SIMUCar,和百度 Apollo 做一些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協作研發,在智能駕駛的研發過程中,您和百度 Apollo 是怎么做對接的?
王偉寶:我們最終要保證交付的第一款車是一個大家從來沒見過的產品,具體的合作情況,這個時間點還不方便透露。Robin(李彥宏)曾經說過,百度最領先的技術都會快速落地在集度上。
汽車之心:集度將在 2023 年交付,能不能從 SIMUCar 到量產產品的落地,簡單拆解一下這一周期內你們會做哪些工作?
王偉寶:是的。我們內部會分幾個階段:
首先,現在大家看到的集度那款 SIMUCar,我們內部把它稱作是 Software Integration Mule Car,又叫做軟件集成模擬樣車。
通常,Mule car 主要是傳統意義上的性能樣車。我們現在和百度 Apollo 團隊一起來做的,更多地是基于「軟件定義汽車」的理念,通過軟硬解耦,更早地開始軟件研發。目前在第一階段在做的事情是,將整個軟件基于吉利 SEA 浩瀚架構環境進行研發。
下一階段會做整個軟件與集度自研 JET 平臺的研發。
汽車之心:事實上,百度 Apollo 在智能駕駛技術研發上起步很早。您認為將 Apollo 的技術應用到集度上面,主要挑戰有哪些?
王偉寶:挑戰可能有兩個層面,產品層面,集度最終想交付一款大家從來沒有見過的產品,所以挑戰在于仍然需要正向研發。第二個挑戰,是這款車的軟件架構和 JET 平臺的聯調適配。
3、集度的最大競爭對手可能是蘋果
汽車之心:您在集度直接向 Joe 匯報,你們的溝通現在主要聚焦在哪些問題上,大概是一種怎樣的溝通狀態?
王偉寶:我向Joe 匯報工作,其實是不需要做 PPT 的。集度完全簡化了整個溝通匯報的流程,Joe 作為一個技術背景出身的人,他首先關注的是整個產品體驗,同時他也會關注技術實現的細節。
Joe 不會很寬泛地和我們提出要求說想要一個什么樣的東西,而是會在具體的技術層面和我們進行一些細節溝通。
我們的部門和他的溝通很簡化,可以直接對著文檔進行關于技術方案、細節實現和成本等方面的溝通。
汽車之心:您目前的主要精力應該是集度的首款車的推出。在您的規劃中,對于接下來的汽車產品的自動駕駛功能有著怎樣的思考或規劃?
王偉寶:我的設想是,將來汽車的硬件是有差異的,但集度想要提供的整個自動駕駛的體驗是連續的。
無論是集度的哪一款車,我們提供的自動駕駛體驗應該是連續并且一致的,是不斷迭代進化的,體驗不會因為車型或者硬件有所區別,因為我們畢竟要做的是一款軟硬解耦的汽車機器人產品。
汽車之心:怎么評價特斯拉、華為的自動駕駛能力?
王偉寶:特斯拉是市面上大家能見到的具備領先自動駕駛能力的產品。華為的自動駕駛方案還沒有完全量產,所以目前還很難客觀地評價。但是憑借華為過去的技術積累,以及它在研發人員上很大的投入,相信華為會做出很有競爭力的產品。
汽車之心:蔚來等造車新勢力正在進行自動駕駛全棧自研,它們的新車銷量也在市場上逐漸形成了一定規模,自動駕駛團隊也大多有了五六百人,他們會對集度的智能駕駛形成壓力嗎?
王偉寶:我認為,面向未來,大家可能都想做自動駕駛的全棧自研,壓力當然會有。不過,有更多的玩家參與進來,也證明這個行業更受認可。競爭才會產生更新更好的東西。
汽車之心:當集度的車上市后,您認為潛在競爭對手會有哪些?
王偉寶:從整個大的汽車產品角度來看,我個人認為,能想象到的競爭對手其實還是蘋果汽車。
如果蘋果真的推出一款汽車產品,我相信肯定是很驚艷的,那才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
汽車之心:因為您在蘋果自動駕駛部門工作過,比較熟悉蘋果對于造車的態度和進展,依您的判斷,蘋果造車的可能性有幾成?
王偉寶:這個我就不發表看法了。但是,蘋果的 CEO 蒂姆·庫克曾經說過,自動駕駛是所有人工智能項目之母。
Robin 也認為,AI 的終極體現就是一個完全自動駕駛的機器人。AI 的表征其實就是智能化的機器人,至于這個機器人的形態是什么,有可能更像一個人,也有可能更像一輛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5918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