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聲稱是直營模式,一邊降價,ID.3剛上市就被吐槽了。
為了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們先后聯系了北京的三家上汽大眾4S店,以及上汽大眾公關部的相關負責人。
截止發稿,上汽公關部還未給任何回應。
4S店的答復是,沒有降價,這款車才上市,試駕車甚至都沒到店,訂單也是在官網上提交的。但其中一家4S店表示尾款可以在店里交,另一家4S店稱交車時可以送點東西,送京東卡,京東卡的具體額度要到店里去談。
其實,對于一直關注上汽大眾ID.系列車型的車友來說,ID.4X、ID.6X降價已不是什么新鮮事。而ID.3上市后的售價又被吐槽太貴,甚至部分預定車主已經退單了。
總體來說,外界期待了兩年的ID.3并沒有一鳴驚人,反倒再次刷新了人們對大眾品牌及上汽大眾電動化的認知:大眾還是大眾,還抱著油車的品牌形象在做電動車。
01
預定車主:貴了,價格一公布就退單了
10月22日晚上,ID.3上市了,三款車型的售價區間是15.9888—17.3888萬元,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主流觀點認為ID.3至少貴了3萬塊,還有部分人直接提出降價5萬塊的建議,并拿幾款自主品牌車型、特斯拉Model 3作對比。
“這個價格上海大眾瘋了,哈哈哈哈,看看人家ER6,AionS,AionY,秦Plus,這些車續航500公里的版本都比430公里的ID.3便宜1-2萬,配置還倍兒齊全。ID.3不旦暫時沒有大電池,就連電機也只有125kw,這車還血馬重,加速估計很難看,人家友商隨隨便便都是135kw,150kw,車還更輕,續航沒別人多,配置沒別人高,加速沒別人快,還不愿意出高配,還比別人貴,真不知道上海大眾怎么想的。”
新出行社區車友“一賤清新”分析稱:“剛需的配置都堆在17W的配置上了,尤其是熱泵空調居然也要選擇(都這個價位了),頂配全部拉滿不超過15W還差不多。”
“這種定價虛高,終端給優惠,價格不透明的方式,遲早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最終影響銷量。消費者不喜歡被套路。”
“上汽大眾這種行為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上汽大眾APP上有位ID.3意向車主分享了一段自己的想法:
他說自己一直有個買輛純電小車的想法,經常混跡在歐拉好貓群、比亞迪海豚群、大眾ID.3群,驀然發現電動車時代大眾品牌太落寞了。
歐拉好貓的電池問題勸退了他。
“海豚已提車或者已定的車主中大眾福特豐田本田等合資品牌老車主很多,反觀ID.3QQ群就幾十個人,也沒有聊天的氣氛。”
“以ID.3定價為關鍵詞搜索,看高者猜測初見版14.98、15.98,看低者初見版也就相當于海豚騎士版12.18的價格。在我看來,看低者才是真想買ID.3的那群人,不知道是看高者打看低者臉,還是看低者能如愿買入三電落后比亞迪的大眾牌電動車,這就看上汽大眾的定價了。”
“總體上看,我是悲觀的,悲觀在于上汽大眾總經理的自信;大眾成功的車型都是與眾不同,敢于抓到痛點,甲殼蟲是這樣,高爾夫更是這樣,ID.3抓住痛點了嗎?當比亞迪的理性車主問我,ID.3優勢在哪時,我或許只能無力回答:20寸的自修復安全輪胎、或許標配的AR-HUD,良好的駕駛質感、歷史傳承的精良造車工藝以及比亞迪糟糕的歷史…但自主品牌已經強大起來了......”
ID.3上市后,他又發了一條動態,希望其他預定車友能曬曬訂單,讓他做參考,結果評論區的一位車友告訴他,退得越早越好。
ID.3上市當天就出現了退訂的情況,目前一些想下單的人選擇了觀望,等待降價。
預售期間已經預定的車主阿柒就是其中一員:
選擇退訂的還不少:
類似情況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02
大眾畢竟是大眾,反正可以優惠降價
與此同時,ID.3的定價表現,也刷新了部分人對大眾的認知。本以為ID.系列是大眾電動化路上的大殺器,大眾會走出一條不同于油車的路線,但現在來看大眾還是大眾,還抱著油車的品牌形象在做電動車。
說到這里,再分享一篇汽車之家ID.3論壇網友“Opence”放棄ID.3的經歷,他認為,“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定價與配置,想大賣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他把這段經歷講得非常詳細,非常中肯,很值得一看,因此我把原文附在此處:
“之前一直想新購一臺電動車作為老婆的上下班交通工具,計劃預算控制在15萬左右。2021年發現新出了不少的電動車都可以在20萬以下了,隨即上網關注,起初關注的有埃安、小鵬、比亞迪及部分合資油改電。。。后來發現大眾也出新能源車了,隨著ID.4系列上市,開始關注、看車、試車。我倆都比較滿意(除了價格超了預算之外)。但上市一段時間,路面上很少見到有,多數還是比亞迪、埃安、特斯拉等。。不急,先讓市場來證明一下。。后來看到成都車展的ID.3發現上下班代步更合適,隨即多關注了起來。留意到ID.3上市日期為10月22日,提前下了300元訂金(最后發現原來300抵3000的活動僅能開上海發票,無法領取本地補貼)。看了整個發布直播,最后看到價格,比預算高一點,先看看再說。。第二天約上老婆到4S店看了實車,高配。整體造工比國產的好點,但用料真的有點摳。硬塑料較多,乘座空間可以接受。低配連個倒車影像都沒有,都是16萬的車了。國產幾萬塊已經是360全景的天下了。。。另外要吐嘈的是高配均配一個20寸輪胎,這輪胎非常小眾,價格在途虎貴得離譜,要2000塊。。。一輛小車就是8K多。。日后更換成本非常高。。試駕試乘了,車是好車,開著挺整的,比國產的那質感要好很多。坐后排也不會太顛簸,這點值得贊。小巧操縱性好,提速很快。。質感比10多萬的國產電車要好開。要想在中國大賣,建議上海大眾修改一下配置,高配上一個360全景。中配?配都應該配一下倒車影像。輪胎大小建議由消費者自己選配,像抬頭顯示一樣,能自己選配。價格低配13,中配14,高配15 這樣估計在中國市場才站得穩。。對于現在的價錢和配置,我只能說不考慮了。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定價與配置,想大賣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說回價格,鑒于ID.4X和ID.6X的優惠情況,ID.3關注者也堅持認為ID.3也一定會降價。
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北京地區的ID.4X最大優惠已經超過2萬塊。
一位ID.4X意向車主說,他打聽到的一家4S店是九折購車,另一家4S店有2000元抵2萬的優惠。
這還不是最多的,前兩天,有車友爆料ID.4X的優惠達到2.8萬元,ID.6X的現金優惠達到3.7萬元。
起初,這個消息被辟謠了,有媒體報道中指出,上汽大眾回復他們稱:“網傳海報并非官方發布,降價信息不屬實。上汽大眾 ID. 車型采用代理制營銷模式,車輛價格是透明統一的,網傳信息不可信。”
但是昨天,又有相關4S店被處罰的消息。
根據“電動汽車用戶聯盟4群”一位車友提供的圖片,這家4S店被上汽大眾給予扣除10月傭金和黃牌警告的處罰。
可見,上汽大眾ID.4X與ID.6X降價出售屬實,各個ID.車型的論壇、車友群及社區都有相關討論。
比如這位新出行社區的車友就指出,他有朋友在上汽大眾內部工作,“ID.4終端優惠確實猛,很多地方開始有2萬以上的優惠,算下來,16萬多可以搞一個那么大的電動SUV,比途觀啥的超值多了!”
而在此之前,上汽大眾一直打直營模式的牌,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是,全國統一售價。
買車也不再需要和4S店談,一方面,用戶可通過線上平臺ID.HUB實時獲取品牌資訊、車輛訂購、在線貸款、車輛服務等諸多信息;另一方面,可直接通過官方商城、官方微信、上汽大眾超級APP等完成車輛配置選擇與下訂單。
上海的ID.4X意向車主曾告訴我們:
“買車不用再貨比三家,不用比誰家給的優惠多了。要比也比的是,誰家的服務好,和車子本身沒關系了。”
“大眾也跟上了新勢力的步伐。”
但是,如今看來,并非如此,ID.3再優惠個3萬5萬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