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跨界造車,很多企業都有相關的信息,但是事情發生這么久了,哪些曾經嚷嚷著要造車的企業大多都轉移目標,變成了汽車零件供應商。要說誰是玩真格的來造車,小米當之無愧了。
11月27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小米正式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宣布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在北京郊區建設其首個電動汽車工廠。據悉,小米汽車將在北京經開區分兩期建設累計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2024年首車將在北京經開區下線并實現量產。
小米為什么落戶北京?
要說起小米建廠這個問題,早期也是掀起了很大的風浪的。在今年4月初,西安市投資合作局就稱要持續緊密對接“小米造車”項目。進入6月后,小米官網發布了上百條汽車行業相關崗位的招聘信息,工作地點包括北京海淀區和上海徐匯區。因此,有媒體推測,小米的整車研發設計將落戶上海。
反正眾說紛紜,到現在才真正的落實下來。不管是小米汽車業務的總部,還是研發中心都最終都落戶于北京亦莊。
而吸引小米最終落戶北京亦莊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政策方面的因素。
在北京今年3月發布的《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產業片區亦莊組團首批產業政策》中明確提到:為“打造新能源及高端汽車產業發展核心承載地”,針對不同的條件設定了最低3000萬元、最高1億元的資金支持政策。
比如:鼓勵國內外新能源智能汽車整車廠商落戶開發區,對于帶動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的,可給予龍頭企業最高1億元創新資金支持。
鼓勵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達到L4級別以上有條件規?;a,鼓勵經國家部委、專業機構認證達到量產條件的燃料電池、車載通訊、計算、感知芯片等新型研發技術完成成果轉化。對完成首批成果轉化的企業,根據成果轉化效果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支持,最高3000萬元。
除了資金方面的支持,北京還在亦莊建設了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在政策先行區內有四項特色政策,給到了企業充足的空間:
一是允許企業開展基于收費的商業運營服務,鼓勵經過充分驗證的智能網聯汽車在政策先行區率先開展試運行及商業運營服務。
二是允許無人配送車獲取路權上路運營。政策先行區將制定無人配送車產品應用標準和管理辦法,主動培育面向未來的“無人經濟”新產品、新業態。
三是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異地測試結果互認。
四是開放自動駕駛汽車高速測試。
另外,北京經開區已布局北京奔馳、北汽新能源等整車企業,帶動形成較為完善的高端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這些對于沒有造車經驗的小米汽車來說誘惑極大,為小米造車提供了便利的生產環境,縮短了小米造車的時間。
準備充足的小米汽車
雖說三年之內就達到量產車型下線對于傳統車企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像東風嵐圖就只用了一年時間,但是對于沒有任何造車經驗的小米來說還是略顯倉促了些。對于汽車制造、人才、技術等諸多因素大家都比較擔心。
不過,作為小米的操盤手的雷軍也并不是吃素的。早在小米開始宣布造車后,雷軍就已經開始行動了。先后拜訪了長安、上汽、東風、廣汽、上汽通用五菱、長城等多家車企,還現身了博世和寧德時代的總部,對汽車產業來了個深度了解。
入局之后的小米并沒有閑著,先后投資布局了一大批智能汽車領域的企業,截至 9 月底,這個名單已經高達 62 家,其中智能駕駛布局 17 家,智能電動布局 13 家,智能座艙布局 6 家。包括縱目科技、禾賽科技、黑芝麻等公司,分別涉及了ADS/ADAS(域)控制器、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激光雷達、AI芯片等方面。
關于人才方面,早在7月初,小米官網就開始發布傳統汽車制造和自動駕駛崗位的各類人才招聘信息。尤其是自動駕駛的人才招聘,崗位涉及數據平臺、車載基礎架構、毫米波算法、前端平臺開發等與自動駕駛有關的崗位,8月底時,小米就已收到超過2萬份簡歷。
在今年9月1日,小米集團公布了造車團隊的17個核心人員,其中包含了寶馬iX的外形師李田原,不出意外的話,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就將會由他操刀設計。目前小米汽車團隊的人員規模已經超過了500人。待建廠完畢之后,這個人數肯定還要上漲。
所有的一切,小米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結語:在宣布造車之后小米的動作并不能算快。不過,跨界造車里面很少有將研發和生產一把抓的企業。從宣布到建廠,也不過短短8個月,這樣的速度已經算得上是了不起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觀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6243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