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份,有消息稱,大眾將聯手華為成立合資公司研究自動駕駛技術,大眾方面出資控股,華為則出芯片和技術。經過一年緊鑼密鼓的高調布局,華為技術的優越性也讓人看得明明白白,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和智能網聯等領域,華為都有涉及。
就拿智能駕駛這塊來說,華為有算法有芯片,有鴻蒙操作系統,有包括激光雷達在內的傳感器,其新一代MDC智能駕駛計算平臺,更是可以覆蓋到最高L4級自動駕駛。
依靠全方位的技術優勢,華為不斷在車企供應商中的地位越來越高,除了寧德時代這樣掌握動力電池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商如雷貫耳之外,恐怕沒有哪家科技巨頭甘當車圈綠葉,并親自下場賣車的了。不過,關于華為造車的聲音一直沒有斷過,在先后與北汽、長安打造了極狐阿爾法S、阿維塔之后,華為正式與賽力斯全面合作了AITO 問界M5這款車,并在華為產品發布會上正式發售。
沒有哪家供應商,能搶去車企光環,以供應商的身份首發新車的,除了華為。因此有人調侃問界M5這款車,除了車標不是華為的,處處都有華為的影子。賽力斯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AITO,看著更像是華為的“親兒子”。
從利用自家門店和線上渠道售賣東風小康旗下車型賽力斯SF5開始,華為與小康集團的緣分就此開始,賽力斯系列車型在2021年的銷量雖然并不算多,但增長還算明顯,有了華為的光環,小康股份市值一年大漲270%,成為2021年為數不多的車市奇觀。
顯然,華為依然不愿親自造車,與車企正面交鋒,就像上汽說的,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里。華為或許在未來某一天會宣布造車,但目前來看,其目標還是從汽車業務中彌補手機業務帶來的損失。而華為龐大的零售網絡正好可以與車企形成互補,利用商場門店為車輛銷售提供渠道,這也是華為與車企實現雙贏的解決方式。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表示,將在年底之前利用1000家門店賣車,按照每個月每家門店賣30臺來算,月銷量可達3萬臺。華為要挑戰年銷30萬臺的目標,這樣車企一年銷售收入可達1000億元。不過余承東也承認行業供應鏈存在風險,要實現這個目標,壓力不小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GoLight出行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6599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