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新車,自動駕駛方面也沒有更多的爆炸性信息,但當特斯拉公布 2021 年第四季度財報后,我們仍能從一些零散的信息中,看到這家巨頭驚人的成長速度。
在這個季度,特斯拉實現汽車業務利潤率 30.6%,這相當于目前所有車企中的最高水平。
此外,特斯拉還在財報中披露了包括德國柏林工廠和美國德州工廠的最新動態,更新為「設備測試中」;以及搭載 4680 電池的新車將在今年一季度交付;目前 FSD Beta的測試車輛已經達到近 6 萬輛等等。
特斯拉 CEO 馬斯克也再次現身這次財報會,給那些期待「2.5 萬美元」新車型信息進行更多釋放的人們敲了一盆冷水,更多地強調了當前重點是,集中精力搞生產和研發技術等等,也就是做好手中已經在做的事情。
當然,馬斯克還是給大家帶來了新的 Flag,對于 CyberTruck 的當前目標是每年生產 25 萬輛。
也就是說,這款在手訂單超 125 萬輛的車型,將成為一款類似 Model 3、Model Y 一樣的銷量收割機。
隨著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上陸續發力,大戰很快就要打響,特斯拉也在做好準備。
01、汽車業務利潤率再次超越 30%
特斯拉的四季度財報要好于三季度。
· 2021 年四季度營收 177.2 億美元,同比增長 65%;
· 凈利潤為 23.2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約 760%;
· 毛利率為 27.4%,高于上一季度的 26.6%;
· 汽車業務利潤率為 30.6%,高于三季度汽車業務利潤率的 30.5%。
單季度凈利潤實現超 7 倍增長其實已不新鮮,特斯拉曾在 2021 年二季度實現 998% 的凈利潤同比增長。
重點在于,特斯拉的汽車業務利潤率已經歷史上連續第二個季度超過 30%,站穩 30%利潤率的新階段。
隨著后續交付規模的增長,以及軟件和電池成本的下降,毛利率還會進一步提升,賣車將不再是主流觀念中的低毛利生意。
放大至 2021 財年,特斯拉總營收約為 537 億美元,2020 年同期為 315.36 億美元,同比增長 71%;
凈利潤 55.19 億美元,2020 年同期為 7.21 億美元,同比增長 665%。
這是特斯拉連續第二年實現年度盈利,意味著特斯拉真正告別了虧損時代,成為了一頭既能狂奔、又能自我造血的巨獸。
截至 2021 年,特斯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 175.76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93.84 億美元相比同比減少 9%。
事實上,現階段特斯拉的重心便是提高毛利率,以及打磨現有技術。
「Model Y 是關鍵,因為它的利潤率比 Model 3 高得多。上海超級工廠的本土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本土化對利潤率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某些市場的價格上漲也有助于提高利潤率。」特斯拉 CFO 扎克·柯克霍恩(Zach Kirkhorn)表示。
他還提到,未來,特斯拉的軟件業務將是主要的重點,因為軟件業務的利潤率非常高。
當 FSD 和 Robotaxis 最終落地后,這一點將會真正體現出來。
馬斯克則對市場傳言已久的關于 2.5 萬美元的新車信息進行回應:
「我們現在沒有在推進開發 2.5 萬美元的電動車。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已經夠多了,坦率的說,是太過多了。現在研究 2.5 萬美元的汽車是錯誤的,現在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時候汽車能實現自動駕駛,這將導致運輸成本下降 4-5 倍。」
新產品,暫時不是重點。馬斯克明確表示,「特斯拉今年不會推出新車,今年的重點是擴大產量,如果今年推出新車型,汽車總產量就會下降。」
特斯拉的重點是 Cybertruck 的量產等一系列工作。根據特斯拉官方此前披露,這款車在手訂單已經超過 125 萬臺,最近還曝出了新車諜照。馬斯克說,當前的目標是每年制造 25 萬輛 CyberTruck。
除了上述要點,財報中還披露了一些簡短但重要的細節信息。
02、財報中的細節:FSD Beta 車輛增多,4680 電池車型一季度交付
4680 電池還在做最終形態的打磨,新電池將使車輛成本進一步降低。
據扎克·柯克霍恩介紹,特斯拉已經在 4680 的形態因素上接觸了一些供應商、不過,4680 的形態因素并不是「最終的形態」。
特斯拉將在德州超級工廠生產 4680 電池和結構件,并在驗證完成后開始交付,第一批搭載 4680 電池的 Model Y 將于本季度交付。
自動駕駛軟件 FSD Beta 的推送范圍大幅擴大。
在 2021 年四季度期間,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團隊持續迭代了 7 版 FSD 測試版軟件,并將 FSD 測試版車輛的數量從第三季度的幾千輛增加到第四季度的接近 6 萬輛,這些測試車輛均為美國境內的車輛。
隨著數據采集量的增加,特斯拉專門用于自動駕駛數據訓練的超級計算平臺 Dojo 也將在今年夏天啟用。
產能方面,與三季度相比,工廠和產能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
正在運行的工廠中,美國加州弗里蒙特工廠用于生產 Model S、Model X 的產能仍然是 10 萬輛,用于生產 Model 3 和 Model Y 的產能是 50 萬輛。
特斯拉在四季度財報中表示,弗里蒙特工廠在 2021 年實現了創紀錄的產量,相信弗里蒙特工廠的產能有潛力超過每年 60 萬輛。當前的目標是通過擴建新工廠,最大程度提高產量。
中國上海超級工廠用于生產 Model 3 和 Model Y 的產能是超 45 萬輛。特斯拉重申上海超級工廠是特斯拉主要的出口中心。
唯一的變化是,德國柏林工廠和美國德州工廠有了新進展。與三季度相比,這兩大工廠的狀態由建設中進入設備測試狀態。
據了解,特斯拉的 Model Y 毛利潤會比 Model 3 更高,而德國柏林工廠和美國德州工廠均會生產 Model Y。
最后,特斯拉用于生產 Cybertruck、Tesla Semi、Roadster,以及未來新產品的工廠則仍在規劃中。
交付量方面,特斯拉重申將實現 50% 的年增長率。
2021 年全年,特斯拉共交付了 936172 輛汽車,同比增長了 87%。
早在去年 7 月,特斯拉就發布未來展望稱,公司正按計劃提升產能,預計將來幾年中,實現車輛交付年均增長率達 50%。四季度中,50% 的交付年增長率寫入財報。
據此測算,特斯拉 2022 年、2023 年的年交付量有望達到 140 萬輛和 210 萬輛。
看一下 BBA 的交付量情況。
寶馬集團 2021 全球累計交付新車 252.1525 萬輛(含寶馬、MINI 和勞斯萊斯),同比 2021 年度增長 8.4%。
梅賽德斯-奔馳在 2021 年全球共交付乘用車及輕型商務車超過 242.7686 萬輛,同比下降 4%。
其中在中國市場,交付了 758863 輛乘用車新車,同比下降了 2%,約占總銷量的 31.2%,中國依然是奔馳銷量最高的市場。
奧迪 2021 年全球交付新車 168.05 萬輛,同比下降 0.7%。中國依然是奧迪最大的單一市場,在 2021 年共交付了 70.13 萬輛汽車,同比下跌 3.6%。
特斯拉的全球交付量有望在 2023 年與 BBA 處于同一水平。按照馬斯克此前計劃,特斯拉在 2030 年將實現 2000 萬輛的年交付量。
03、明奪市場,暗修內功
面對全球車企遭遇的半導體供應短缺、新冠疫情持續等外在問題,特斯拉的步伐并未慢下來,并且已經進入穩健的盈利狀態。
這將給傳統車企更大的壓力。
其一,BBA 等車企的市場盤子已經成型,再要保持高速增長幾乎無法實現。比如,寶馬集團曾預計 2025 年至 2030 年,自家的電動汽車的交付量平均每年將增長 20% 以上。作為對比,特斯拉的年交付量是 50%。
這一增速并非不可實現,特斯拉的德國柏林工廠、美國德州工廠均未正式投產,而且馬斯克雖然稱 2.5 萬美元新車不是當前的重點,但不意味著某天不會發布。更多的工廠,更低價的新車,這些都會成為未來幾年特斯拉交付量增長的保證。
其二,也是最為關鍵的所在,特斯拉在智能化上的進化速度遠超所有同行。
雖然我們還無法得見馬斯克所說的全自動駕駛的真身,但按照現有車企的發展趨勢,為旗下量產車提供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已經成為共識。
增速顯著的新車交付量,以及正趕在路上的 FSD 自動駕駛、4680 電池、德國柏林和美國德州工廠等大招,無不昭示著,特斯拉的后勁遠未結束。
在擴大市場占有率的同時,持續打磨自身的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特斯拉這一戰略增長滾雪球式的越跑越快。
今年 4 月,國際能源署發布的《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顯示,在既定政策背景下,全球電動車存量(兩輪/三輪車除外)將在 2030 年達到 1.45 億,占道路車輛總數的 7%。如果政府加快努力實現氣候目標,全球電動車有望在 2030 年達到 2.3 億輛(不包括兩輪/三輪車),存量份額為 12%。
到 2020 年底,全球一共有 1000 萬輛電動汽車的存量(中國 540 萬輛、歐洲 330 萬輛、美國 180 萬輛,其他地區 80 萬輛),2021 年全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 631 萬輛。即便保守估計,從 1631 萬輛到 1.14 億輛,這中間也有著近十倍的增長空間。
面對巨大的市場,留給車企的將是一場混戰,特斯拉當下的各項舉措,或許正是為即將到來的混戰所做的準備。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6708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