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碳減排目前是全球重要國家形成的共識。習總書記提出的2030-60雙碳目標開啟了我國的低碳新時代。
而重慶正積極布局氫能產業,推動這場綠色能源革命。將對重慶市氫能產業現狀及政策進行分析,也期待大家與我們共同討論。
一、氫能產業現狀
1、產業鏈情況
通過不斷引進和培育氫能產業鏈重點企業,目前重慶市已基本補齊氫能產業薄弱環節,形成了兩江新區和九龍坡區兩大氫能產業發展高地,主要企業情況如下:
(1)制氫企業:
分布在長壽區、九龍坡區、潼南區等區縣,主要采用工業副產氫提純和天然氣裂解提純兩種制備方式,主要企業有:重鋼、卡貝樂、映天輝、揚子江乙酰、中潤、金宏海格、金蘇化工、萬利來。
(2)儲氫企業:
分布在長壽區、銅梁區等區縣,從事氫氣儲運和儲氫設備生產,代表企業有:中科液氫、欣雨。
(3)加氫企業:
分布在兩江新區、南岸區等區縣,從事加氫站相關設備生產,主要企業有:重慶耐德、海德利森、重慶氣體壓縮機廠。
(4)燃料電池企業:
分布在兩江新區、九龍坡區、南岸區等區縣,產品覆蓋燃料電池系統、電堆、雙極板、膜電極、空壓機、氫氣循環系統、催化劑等,主要企業有:德燃動力、明天氫能、重慶清能、博士氫動力、重慶國鴻、鴻基創能、勢加透博、瑞驅電動、理工清科、重慶地大工研院、凱瑞動力、中船重工。
(5)燃料電池整車企業:
分布在兩江新區、九龍坡區、璧山區、大足區等區縣,產品覆蓋卡車、乘用車、客車、專用車、觀光車等,主要企業有:長安新能源、上汽紅巖、慶鈴、中車恒通、凱瑞特種車、德燃動力。
(6)氫能檢測設備企業:
分布在兩江新區、九龍坡區等區縣,從事氫能產品相關檢測設備的生產,主要企業有:凱瑞設備、群翌。
(7)氫能檢測機構:
分布在兩江新區、高新區等區縣,從事氫能相關標準研究并提供氫能相關產品的檢測檢驗服務,主要企業有:中國汽研、招商車研、重慶特檢院。
2、產業基礎情況
(1)優勢:
區位優勢明顯。重慶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具有鏈接中亞、歐盟、東盟、亞太市場的樞紐優勢。
較好的制氫產業基礎和豐富的氫氣資源。由于化工和電子產業對氫氣大量需求,重慶天然具備較好的制氫產業基礎,同時還擁有大量待利用的工業副產氫資源。
汽車產業實力雄厚。實力雄厚的汽車產業是重慶發展氫能產業的重要憑依。重慶汽車企業類型眾多,有整車企業21家,規模以上企業過千家;汽車產品種類齊全,涵蓋輕、重、客、微、轎全譜系;零部件配套完善,集聚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近千家,本地配套率達70%。
(2)劣勢:
副產氫資源未能有效利用。重慶雖有大量副產氫資源,但需提純后才能滿足燃料電池汽車使用要求,在尚未形成車輛規模化示范運營的情況,制氫廠投建大型提純裝備以降低制氫成本的可能性較小。
氫氣儲運成本偏高。重慶多丘陵地貌,山路崎嶇,采用魚雷槽車儲運高壓氣態氫所需成本遠高于平原地區。
車輛示范推廣不足。重慶市雖已開發多款燃料電池整車,涵蓋卡車、專用車、客車、乘用車、觀光車等車型,但由于補貼政策、場景開放等原因,目前推廣數量有限,一定程度影響了產業的發展。
二、政策情況
目前重慶市已發布兩項氫能專項政策:《重慶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重慶市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政策措施(2021-2023年)》(以下簡稱《措施》)。
《意見》明確了重慶市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到2022年擬建設加氫站10座,推廣車輛800輛;到2025年,擬建設加氫站15座,推廣車輛1500輛。
《措施》提出了加氫站建設補貼、加氫站運營補貼、公共領域示范應用、通行便利支持、大力創新商業模式五項政策條款。不難看出,《措施》主要目的是希望通過補貼加氫站建設和運營來降低用車端的成本,在重慶市沒有進入國家示范城市前,購車端的成本差額將由區級政府和企業想辦法補齊。
據悉,兩江新區和九龍坡區正在研究制定各自的氫能專項政策,鼓勵區內企業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
三、思考及建議
據悉,目前重慶市應用推廣的燃料電池汽車均與招商引資項目有關,政府或參與項目投資,或給予項目補貼,或承諾市場推廣。重慶的氫能產業尚處在培育階段,政府的大力扶持必不可少,只有加快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夯實產業基礎,才能確保重慶市能在下一輪示范城市評選中脫穎而出,駛上氫能產業發展的快車道。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136****6537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6817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