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集體登陸美股后,“蔚小理”三家新造車企業又齊聚港股市場。
2月28日上午,蔚來宣布已通過香港交易所聆訊,獲得在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的原則上批準,并發布了相關上市文件。
公告顯示,蔚來將以介紹形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不涉及新股發行及資金募集,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瑞信和中金公司。
據悉,蔚來計劃于2022年3月10日開始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9866”。
蔚來稱,本次通過介紹上市登陸港股,目的是為公司投資者提供備選的交易地點,緩釋地緣政治風險,擴大投資者群體,在這些上市的目的仍然可以達到的同時,不稀釋現有股東的利益。兩地上市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交易地點選擇和更靈活的交易時間,每日交易時長從6.5個小時擴展到了12個小時。同時,兩地上市將有助于引入更多的投資者,且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有利。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告訴證券時報,目前蔚來在美股市場的發展前景較兩年前已有所削弱,公司在此時登陸港股,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釋美國證監會對中概股的強監管所帶來的風險,也可以繼續擴大融資渠道。
“蔚小理”齊聚港股
2021年中旬,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相繼在港交所實現“雙重主要上市”。彼時便有市場消息傳出,蔚來其實早已遞交了赴港上市的資料。
如今,蔚來宣布已通過香港交易所聆訊,意味著三大造車新勢力“蔚小理”在順利實現在美上市后,又集體聚首港股。
去年中旬,就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隨著美國監管政策的收緊,中概股的回歸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國泰君安分析稱,在中概股生存環境壓縮的背景下,港股作為上市條件更為靈活、運作效率更高的市場有望迎來中概股集中回歸。
張翔告訴證券時報,除了要面臨監管層面的壓力,在美上市的新造車企業也面臨著激烈的同行競爭。例如去年在美股上市的造車新勢力Rivian、尼古拉等,這些美國本土企業,更能吸引到美國投資者的關注。因此,張翔判斷,在美上市的中國新造車企業可能會面臨“失寵”,對于蔚來而言,在此時回歸港股,更有利于緩解上述壓力,也能進一步擴充融資渠道。
企查查數據顯示,自成立以來,蔚來已進行了14次融資,其中主要投資方包括騰訊、高瓴資本、合肥建設投資、中金公司、美銀證券、摩根士丹利、Baillie Gifford等。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蔚來回歸港股,將以介紹形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不涉及新股發行及資金募集。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在實現美股、港股兩地上市后,蔚來的投資者群體勢必會有擴大。近日,已成功登陸港股市場的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均陸續納入恒生科技指數,進入深港通。其中,小鵬汽車于2月9日被納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名單;理想汽車于近日宣布將于今年3月7日納入恒生科技指數,預計于3月中旬左右進入深港通。
納入深港通后,符合資格的境內投資者即可購入相關股票,這將大大增強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的股票流動性。
行業競爭趨于激烈
開辟下沉市場是關鍵
有業內人士認為,“蔚小理”集體回歸港股市場,也透露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激烈程度,目前除了上述三家企業外,也有多家新造車企業在謀求IPO,對于這些公司而言,造車是長線作戰,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而登陸資本市場,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暢通融資渠道。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造車新勢力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步縮小,“蔚小理”要想保持頭部地位,勢必需要持續擴大銷量規模。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月,小鵬汽車共交付新車1.29萬輛,同比增長115%,位列新造車勢力榜首;理想汽車共交付車輛1.23萬輛,同比增長128.1%;蔚來共交付新車9652輛,同比增長33.6%。
自去年10月開始,受芯片短缺和產線升級等因素的影響,蔚來的銷量增速已出現放緩,“蔚小理”的銷量排位開始逐步被打破。
而根據蔚來發布的2021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仍然面臨著虧損壓力。2021年第三季度,蔚來實現收入98.1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16%,經營性虧損9.919億元,同比增長4.9%,凈虧損為8.353億元。
張翔告訴證券時報,目前新造車企業之間的差距在逐步縮小,但行業的競爭卻是日趨激烈的,對于蔚來而言,有必要繼續優化產品結構,除了聚焦于豪華車市場外,也需要適當地進行產品和品牌的下沉,才有助于其繼續保持在新造車勢力中的龍頭地位。
此前,蔚來已宣布要推出全新的大眾化品牌,但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也多次強調,蔚來的大眾化品牌將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品牌,現有的蔚來品牌不會下探到更低的市場。
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6913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