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碳中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成為了新聞報道中的“熱詞”,眾多代表委員針對我國能源現狀和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具體的方案建議。
我們選取了幾位代表的提案,試圖從多個角度來描繪當前新能源汽車充電產業的發展剪影。
曾毓群:建立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機制
在我國,新型儲能和抽水蓄能是提升發電容量充裕度、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支撐。其中以電化學儲能為主的新型儲能技術具備不受地理條件限制、建設周期短和毫秒級快速響應的優勢,被認為是最具發展前景的儲能技術路線。
但相較抽水蓄能的收費機制,新型儲能在價格機制上仍存在明顯問題,發展速度和質量嚴重受限。
針對這種狀況,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建議,破除制約市場競爭的各類障礙和隱性壁壘,參照抽水蓄能,建立適用新型儲能特點的容量電價政策,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發展環境,從能源供給側保障新能源汽車充電產業的健康發展。
雷軍:加快大功率快充基礎設施建設
去年3月,小米官宣造車。今年,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的提案就主要集中在了新能源汽車領域。
雷軍表示,為解決新能源車主普遍存在的里程焦慮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充電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加快建設大功率快充網絡。只有充電基礎設施愈加完善,才能保障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從而持續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國際競爭力。
雷軍認為,當前大功率快充發展主要面臨著頂層規劃不完善、企業研發投入壓力大、經濟成本高等問題。為此他建議,強化政策引領,統籌推進大功率快充網絡規劃布局;組建國家級創新合作平臺,加強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從而推動大功率充電基礎設施的普及。
李書福:加大電動汽車換電體系建設
當前,新能源汽車補能的方式主要有充電和換電兩種。除了雷軍代表提案中的加快大功率快充建設之外,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針對換電也給出了建議。
相比動輒1小時甚至幾小時的充電時長,幾分鐘就可以完成補能的換電優勢明顯。但由于建造換電站需要高昂的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加上各家新能源車企的電池規格不統一,換電站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充電樁布局。
針對這種狀況,李書福代表給出了三條建議:第一,加快明確換電站建設的土地及建設審批相關規定,將其納入國家市場管理規范體系;第二,完善換電車型相關政策法規,形成車電分離下的車與電池分開認證;第三,加速推動換電模式標準化、通用化,實現換電電池包在不同車企、不同換電站、不同用戶之間的互通互換。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充換電基礎設施直接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隨著國家對于充換電產業的持續重視,我們有理由相信,困擾新能源車主的里程焦慮必將得到徹底解決。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象前充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6998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