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造車新勢力帶來的智能化轉變強勢沖擊著百年傳統汽車產業。
純電市場領跑者特斯拉屢創最佳銷量記錄,穩居全球車企市值首位。
第一批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經過不斷努力,不管是銷量、品牌認知度,還是智能化都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老牌車企諸如大眾、豐田、福特、通用也紛紛提速電動化轉型戰略。
面對這樣一個萬億級市場,國內第二批造車新勢力也開始跑步入場。目前來看,手持 CHN 架構、主打情感智能、擁有跨界團隊的阿維塔,是產業合作陣容最強的一員。
4 月 8 日,阿維塔品牌首款聯名限量版——阿維塔 011迎來全球首秀。
作為阿維塔品牌時尚跨界「0」系列的開篇之作,阿維塔 011 由 Matthew M. Williams與阿維塔首席設計官 Nader Faghihzadeh聯合打造,全球限量 500 臺。
Nader Faghihzadeh 可謂是車圈老炮,在寶馬集團的 20 年生涯里,先后創造出 BMW 7 系、BMW iNEXT 概念車、BMW i8 敞篷跑車等作品。
Matthew M. Williams 則是擁有強烈個人風格和出眾設計才華的設計師,曾是 Lady Gaga 的造型總監,在 2020 年開始擔任紀梵希創意總監。
雙方的跨界合作,給阿維塔 011了賦予更多人性化的情感和隨性奢華的風格。而類似這樣的合作,對于從誕生之初就有跨界基因的阿維塔來說,并非第一次。
01、傳統車企與科技公司的碰撞:CHN 是創新模式,而非買賣模式
阿維塔,字面上理解其實很難與汽車產生任何關聯。
實際上,阿維塔很早就在長安汽車內部布局運作了。當時阿維塔代號為「AB 品牌」,其前身是長安與蔚來合作的「長安蔚來」項目,后來長安汽車增資將其收歸為旗下控股子公司。
2021 年 5 月,寧德時代、華為先后入局更名后的阿維塔。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寧德時代已經成為阿維塔的第二大股東。雖然華為沒有投資入股,但對阿維塔的賦能、支持和緊密的合作程度,勝似合資入股。
至此,一方是六十余年的老牌車企、一方是全球領先的 ICT 解決方案供應商、一方是連續五年蟬聯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榜首的電池廠商,阿維塔開啟首次跨界聯名的征程。
對于三家巨頭聯名成立的阿維塔,朱華榮給出的理由是:「順應時代的發展和用戶的需求」。
于長安而言,阿維塔這個品牌是其沖擊高端化的關鍵之舉。
早在 2017 年 10 月,長安汽車就對外公布「香格里拉計劃」,當時規劃到 2025 年將實行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
在去年長安汽車公布的 2025 年戰略規劃中,計劃 2025 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占比漲至 35%達 105 萬輛。
按照長安汽車去年新能源累計 100075 輛的銷量推算,剩下不到四年的時間不僅要實現「禁燃」,還要將旗下自主新能源車型的銷量翻 10 倍之多。
除了基于長安自研的 EPA 純電平臺打造的長安深藍品牌,實現旗下產品真正意義上的電動化轉型之外,阿維塔可以說是同時扛上了長安汽車品牌向上兼電動化轉型的重擔。
阿維塔基于長安汽車、華為和寧德時代合作開發的智能電動網聯汽車(CHN)平臺生產,擁有百萬產能的長安在這一環節當中承擔起整車制造的角色,包括整車制造經驗、渠道布局等技術支持。
對于電動車關鍵的動力電池部分,阿維塔則交由「第二股東」寧德時代負責。
今年 3 月,阿維塔完成首輪戰略融資交割和工商信息變更,寧德時代以 23.99% 的持股比例,正式成為阿維塔第二大股東。
首次與車企共同打造一個新能源汽車品牌,這意味著在阿維塔的車型上,我們能夠看到寧德時代向外界展示的最先進的電池技術。
今年 4 月,寧德時代發布第三代平臺化的CTP技術,內部稱為麒麟電池,在相同的化學體系、同等電池包尺寸下,麒麟電池包的電量相比 4680 電池包可以提升 13%。
阿維塔能否在業內率先應用這一領先技術,也是非常值得期待。
據官方信息,阿維塔 11 最長續航里程將達到 750km,并應用 750V 高壓充電系統。
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寧德時代提供的先進電池技術和長安汽車的技術積淀,阿維塔 11 的補能速度將甩開現有產品一大截。
另外,當下新能源汽車由于動力電池產能缺口及鋰、鎳等核心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不少新能源車企出現了漲價、無法交車的現象。
在目前產業鏈電池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有了寧德時代這個第二大股東,阿維塔的供應鏈體系也能得到充分保障。
華為雖然沒有參股阿維塔,但作為戰略合作伙伴,華為深度參與了阿維塔的技術開發。雙方合作的模式同華為與北汽極弧、廣汽埃安一致,即Huawei Inside 模式。
Huawei Inside 模式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最明顯的是車企與華為「深度捆綁」。
用華為車 BU COO 王軍的概括,Huawei Inside 是華為與車企「共同定義,聯合開發」,并且華為的銷售渠道也可以有一些助力。
在 Huawei Inside 模式中,阿維塔應用了華為智能車的全棧能力。其中的核心,是一個叫做iDVP 的智能汽車數字平臺。
簡單概括,iDVP 擁有軟件可迭代,硬件即插即用,能夠幫助阿維塔縮短車型研發周期的能力。iDVP 相當于一個底層的「大軟件操作系統」,除了可持續迭代演進,它更大的能力在于打通了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和智能車控這三個控制域。
除了 iDVP,Huawei Inside「全棧套餐」還包括自動駕駛計算平臺、智能座艙平臺、雷達、BMS 電池熱管理系統等等。
王軍曾表示,「無論是 HI 模式,還是華為智選模式,都擺脫了傳統的供應商模式。」
如果說傳統零部件供應商提供的是標準件,那么在智能汽車時代,則需要結合每輛車的性能、配置、空間,做出各種不同的定制件。
所以,Huwei Inside 的重點不僅是全棧,還有雙方深入的,類似高度定制化的合作。
三方聯手打造的 CHN 架構,這便是阿維塔的第一張牌。
對于這張牌,譚本宏總結:「這是一種創新的模式,并非『買賣模式』,我們沒有向華為收任何開發費用,寧德也沒有和我們收任何的樣件和開發費用?!?/span>
從 2021 年下半年開始,電動汽車市場博弈快速駛入「深水區」——即「新架構、大算力、高電壓」的平臺型競爭階段。
這張牌也可以說是阿維塔的基石:長安汽車可確保阿維塔汽車的安全屬性,保證了新車的品質,華為為新車帶來了智能屬性,而寧德時代則帶來了充沛的動力。
譚本宏曾表示,「真正思想大爆炸或者新技術的產生,往往是因為不同的領域把各自不能融合的點融合在一起。長安、華為與寧德時代三者雖來自不同領域,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戰略目標,就是為了中國品牌的向上?!?/span>
阿維塔的誕生,既充分融入了各家所長,也是傳統車企的資源優勢和科技公司技術優勢的集中展示。
02、阿維塔 11 面前,Model Y 還能香多久?
阿維塔 11 圍繞了智能、電池、動力、補能公布四個核心數據:
1、400Tops 算力
2、750km 續航里程
3、百公里加速 3 秒+
4、240 千瓦高壓超級快充
數據背后,押注的是阿維塔 11 在市場上的勝算。
工信部新車申報信息顯示,阿維塔 11 搭載華為提供的雙電機動力系統,其中前電機最大功率為 195kW,后電機最大功率為 230kW,綜合功率高達 425kW。
強悍的雙電機綜合性能帶來的是極為夸張的加速水平,官方稱阿維塔 11 的零百加速成績邁入「3 秒俱樂部」。
顯然這已經是高端豪華品牌的打法,超跑級別的動力是品牌向上的底氣之一,譬如位于同一俱樂部的蔚來 ET7。
續航方面,阿維塔 11 將容量為 90.38kWh 的三元鋰電池組,綜合續航里程可達 600km,之后還將推出 750km 續航里程的長續航版車型。
同時,240 千瓦的最大充電功率為阿維塔 11 提供電量由 30% 充至 80% 僅需 15 分鐘的快充條件。
至少在賬面數據上,阿維塔 11 可謂碾壓同級的特斯拉 Model Y 高性能版,無論是在電機功率、電池容量,阿維塔都更勝一籌。
不僅如此,高性能數據背后所要求的高能量密度(長續航)、高倍率(急加速和激烈駕駛的放電性能、快充的充電性能)多項性能的結合,這對動力電池的考驗非常大。
寧德時代是業內第一家在 NCM 811 高比能電池上實現無熱擴散技術的電池企業,類似的技術會確保阿維塔 11 處在動力電池高比能、高倍率和高安全三角平衡的最佳水平。
另一方面,在智能汽車時代,汽車算力如何已成為智能汽車整體性能的一個關鍵因素。
公開信息顯示,華為將為阿維塔 11 提供華為 MDC 計算平臺,400Tops 算力及 3 顆 96 線中長距離激光雷達。
這意味著阿維塔 11 是繼極弧阿爾法 S 之后,第二款搭載華為 ADS 全棧解決方案的車型,第 N 款激光雷達量產車型。
阿維塔 11 搭載華為自研的 96 線中長距離激光雷達:
1、全視場 150 米的探測距離,140°×25°的探測范圍;
2、全視野中,水平、垂直線束均勻分布;
3、擁有 25Hz 高幀率,0.25°×0.26°分辨率;
4、體積小,適合前裝量產車型需求。
這款產品具備了高速場景看得遠(測距能力)、復雜路口看得寬(水平 FOV)、近端與加塞場景快速察覺到目標(垂直 FOV)的能力。
據統計,搭載激光雷達量產車型的蔚來 ET7/ET5、小鵬 G9、理想 L9、威馬 M7、零跑 C01、哪吒 S、沙龍機甲龍等車型也將在今年陸續發布上市。
在被視為激光雷達量產車元年的大背景下,華為至少幫助了阿維塔 11 在智能輔助駕駛領域的站穩腳跟。
與此同時,阿維塔即將量產的高速和城市點到點智能駕駛輔助也已經在產品規劃上。
除此之外,阿維塔 11 在智能座艙領域也具備較高的產品競爭力。
僅從目前公布的內飾來看,阿維塔 11 采用的是主流的儀表盤+中控屏+副駕屏的 3 屏布局,車機則是華為的 HarmonyOS。
HarmonyOS 可以理解為一個整合在車內的華為「全家桶」,既有流暢的操作系統,也有華為自研的硬件,同時也包含了豐富的軟硬件生態。
不多見的三激光雷達配置、驚艷四座的華為 ADS 系統以及有口皆碑的 Harmony OS 系統,阿維塔 11 這款定位為中型 SUV,各項性能指標均向第一梯隊車型看齊。
如果說阿維塔的第一張底牌保障了阿維塔在激光雷達、算力、動力等配置上與各車型同臺競技,那么第二張牌——「情感智能」,打出了阿維塔與其他品牌的差異化。
情感智能,是阿維塔品牌的設計核心。用一個范式來進行總結的話,情感智能就是既要高端奢華,又要溫暖體貼,還要充滿未來感。
這是阿維塔品牌建立的用戶情感需求三角。而科技,則是情感需求三角背后的基石。
譚本宏認為,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用戶對高端奢華和溫暖體貼的需求是穩定進階的。在此之上,科技可以將前兩者連接起來,同時賦予車未來感。
「高端奢華,不再是傳統大品牌的專屬。年輕的品牌只要切實關注設計創新和用戶體驗,依然可以打造出高端奢華的產品,受到用戶的青睞。
溫暖體貼,也不再只是售后服務和用戶接待。用戶要求這輛車本身要溫暖體貼,也就是進一步把車人格化了,車要對我溫暖體貼,知我懂我?!?/span>
基于對用戶需求的洞察,阿維塔定位情感智能電動汽車,不只是堆砌科技和硬件,而是用科技去賦能用戶新的生活方式。
03、跨界思維,對趨勢的重新認知
從目前的市場趨勢來看,阿維塔的機會日漸明朗。
今年年初,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預測,2022 年新能源的銷量在 550 萬臺以上,滲透率將達到 25% 左右。
相較于 2021 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 298.9 萬輛的銷量,今年新能源乘用車預計有 54% 的上升空間。這也讓一眾的新能源車企對今年國內新能源市場持有高度的期望,產品迭代的速度持續上漲。
但在面對疫情籠罩下的不可控因素,幾乎所有的車企都被打亂了節奏,包括智己 L7 的交付、理想 L9 的亮相,甚至是時間未定的北京車展。
在這場由于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漲價,供應鏈持續不穩定的拉鋸戰面前,背靠長安汽車、寧德時代和華為三大巨頭,無論是電池供應鏈、車規級芯片、還是產能問題,阿維塔都具備先天優勢。
隨著一切準備工作的有序推進,阿維塔 11 也將在年內上市,并于第三季度開啟交付。
正如過去三年不與新能源車企「隨波逐流」一樣,在品牌首發之后,阿維塔仍保持著自己的發展節奏。
在資金方面,阿維塔將年內啟動 A 輪融資。在車型規劃方面,阿維塔將在未來 5 年推出 4 款新車。
譚本宏認為,智能電動車競賽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比賽,慢節奏也會有第一個到達終點的機會。
而要在這場馬拉松式的比賽中贏得名次,背后的操盤手不可或缺,這也是阿維塔的第三張牌——跨界的核心管理團隊。
1、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譚本宏:曾在長安汽車技術革新、產品研發、品牌傳播等方面擔任管理者,具有超過 20 年的汽車行業經驗;
2、阿維塔科副總裁王金海:曾任長安福特全國銷售服務機構執行副總裁,此前還從事過長安馬自達和長安汽車的營銷管理工作;
3、阿維塔首席財務官劉士賓:曾任長安汽車財務經營部管理要職。
4、阿維塔科技首席營銷官王藺:曾在多個全球知名公司擔任品牌管理要職,包括蘋果、香奈兒等國際頂尖奢侈品、科技領域;
5、阿維塔首席戰略官馬欣捷:曾在資本操作領域擔任管理要職;
除了譚本宏、王金海、劉士賓原屬于長安的汽車人之外,王藺、馬欣捷沒有汽車相關領域的背景。
譚本宏在介紹阿維塔核心團隊時曾表示,「我們的管理團隊成員來自很多不同的行業。我覺得再用一群來自傳統汽車行業的人才,做出來的東西可能大家也不會覺得新鮮?!?/span>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跨界聯名的意義在于借助于雙方的影響力,實現 1+1>2 的結果。這是近年來常見的一種營銷手段,諸如紅旗汽車與李寧、大眾汽車與寶可夢、吉利汽車與三星堆博物館等跨界玩法。
但對于阿維塔而言,一系列的聯名動作除了營造非常規的營銷手段之外,主要目的是為了在「長安化」過程中「去長安化」。
如朱華榮所言,「阿維塔將打造完全市場化的公司治理架構和機制」。長安汽車一直在強調阿維塔的獨立性,同時也在側面凸顯阿維塔自身的新面貌。
阿維塔成立之時,外界曾有一些聲音:汽車行業還需要一個新的品牌嗎?如果需要,那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新品牌?
用譚本宏的話說,「重新認知用戶需求,定義出全新的品類和賽道,新的賽道當然需要一個新品牌來開創和引領?!?/span>
從品牌、到產品再到團隊,阿維塔希望用跨界思維的方式構建一個共創平臺,而阿維塔手握的三張王牌,則可以幫助阿維塔跳出傳統造車理念,以嶄新的視角面向未來和用戶。
「中國汽車品牌,已經不是旁觀者,或者簡單的跟隨者,而是成為并跑者,甚至引領者?!鼓撤N程度上,這可以看作是朱華榮對阿維塔的期許。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7324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