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并標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
————————
出品:電動星球 News
作者:The Planet
5 月 10 日,零跑全新純電轎車 C01 正式公布了預售價格。
5 米車身、CTC 一體電池底盤、最高 717 公里續航、最快 3.66 秒加速、標配Leapmotor Pilot 輔助駕駛+驍龍 8155 智能座艙…作為家族旗艦,C01 把能給的配置全給了。
重點是,它的預售價只要 18-27 萬。
「性價比旗艦」,這是我們對 C01 的第一印象:同價位比 C01 續航更長/動力更強/配置更足的純電車型,幾乎沒有;三個方面都超越 C01 的,完全沒有。
社群里的朋友,反應比我們更激烈:「這價格能賺錢?」「零跑真的能拿出車?」
我們一直關注零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堅持全域自研的戰略,以及同價位極其突出的配置,或者說追求極致的性價比。
這次 C01 發布會,依然很零跑,從堆滿的配置,以及更深入的全域自研能力來看均如此。
「為用戶創造最大的價值」,這是零跑創始人朱江明的原話,也是零跑成立6年多來的核心價值觀。另一句說在發布會上的話,則是「堅持自研也許會失去一點初速度,但會獲得更高的加速度」。
C01 符合朱江明的話,符合零跑一直以來的堅持嗎?和同價位競品相比,C01 是不是堪稱「虧本」?這款性價比旗艦,又能否在純電轎車齊發的 2022,拿下一塊蛋糕?
下面馬上開始。
一、全域自研的豪華旗艦
我們一直認為零跑像是汽車界的「米系」,比如小米、紅米、米家,深耕用戶群體更大的市場,主打更極致的性價比。
前兩款車 T03 和 C11,均為性價比路線的典型產品:將 400+ 公里、L2 輔助駕駛、FOTA 等功能做到了 7-9 萬;以及將 4 秒級加速、驍龍 8155、610km 續航做到了 18-22 萬(漲價前是 16-20 萬)。
作為全新家族旗艦,C01 則在性價比+產品力路線上,又往前邁出了一大步,「進階成了為國人打造的豪華電動轎車」。
一大步是個虛詞,我們還是簡單具現一下:
C01 高性能版,是第一款把 3.X 秒加速+630km 續航做到 30 萬以內,甚至是 27 萬的車型;C01 兩驅超長續航版,則是首次將 717km 續航做到約 25 萬,甚至可能低于 25 萬(根據車型估算)。
在創造出更多「首次」的基礎上,C01 依舊維持了零跑兩個「人設」:高標配、全自研。
我們一個個來說。
1. CTC
4 月 25 號,零跑智能動力發布會,C01 成為了國內第一款量產 CTC 電池底盤一體式技術的車型。
顧名思義,CTC 取消了傳統意義上的「電池包」結構,電池模組直接集成在底盤里面。零跑表示他們的 CTC,可以讓綜合工況續航提升 10%。
最終 CTC 技術與 0.226 的風阻系數一起,加上 90kWh 超大容量電池,讓 C01 續航大幅增加至 717km。
目前 30 萬以內純電轎車,僅有小鵬P7 706G車型續航達到了NEDC 706km,而且P7 706G售價更高、尺寸也比C01的5050*1902*1509mm 小半個級別。
另外,零跑表示這套從 2016 年開始研發的 CTC 底盤,可以幫助車身整體扭轉剛性提升25%,輕量化系數提升 20%。舉一個數字:C01 白車身的扭轉剛度達到 33897Nm/°,30 萬以內的優秀水平。
2. Leapmotor Power 智能動力
其實零跑將 CTC 也作為 Leapmotor Power 的一部分,但國內首發 CTC 意義重大,所以就單獨寫了一段。
如今新造車不整個自家的「Power」子品牌,似乎三電技術都拿不出手。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我們只看療效,那零跑自研的「Power」表現如何?
C01 的定價與參數,其實已經能說明問題。25 萬以內(估算)的 717 公里續航只是一部分,27 萬的 630 公里續航+3.66 秒加速,才是 Leapmotor Power 的「獠牙」。
上圖是 C01 的自研電驅總成,零跑表示這是業界首款可變架構油冷電驅,集成了電機、減速器、控制器。
這臺功率 200kW 的電驅總成,最高效率超過 94.6%,NEDC 工況綜合效率 88.5%,已經達到了三合一電驅的業內頂尖水平,重量也控制在了 85kg,設計壽命超過 100 萬公里。
除了新電驅,C01 還首發了零跑的 AI BMS。
業內已經有一些 AI BMS 的例子,比如蔚來的 NIO Power 云。AI BMS 作為軟硬結合的技術,已經超越了車輛本身,考驗的還包括車企在云端的監控和處理能力。
根據官方信息,零跑的 AI BMS 基本實現了云端和車端的貫通。
這樣的「貫通」,包括車端 BMS 實時在線檢測,云端電池大數據管理(監測、預警、統計)、云端全時主動守護(車主反饋、短路保護、學習最優化分配)、云端智能管理(分析習慣預警、電池實時預警、預估電池狀態)等等。
為了實現「貫通」,C01 的 BMS 也是零跑自研的——電驅、電控、CTC底盤,它們共同組成了 Leapmotor Power 智能動力。
3. 智能+座艙
C11 率先將搭載驍龍 8155+三聯屏的車型價格「殺」到了 18 萬以內,而且還全系實現了單芯片三屏聯動、25 項人臉 ID 自動適配等功能。
到了今年,C01 在硬件基礎上,又帶來了一些軟件創新。
安卓虛擬機,這是我們此前只在電腦端聽過的名詞。虛擬機本質上相當于「模擬器」,C01 搭載的安卓虛擬機,則是在 Android Automotive 車機系統上,模擬手機系統。
這樣做好處是讓 C01 擁有媲美手機的兼容性,而 8155 芯片+12G 運行內存,也足以應對大部分手機級別應用。
此外,零跑還首發搭載了 OPPO Car+智能車聯,可以在 OPPO 手機桌面、OPPO watch 手表上直接控制車輛基本功能;另外也支持 Apple Watch 和 Siri 的語音喚醒、解鎖、車輛信息顯示/控制等功能。
C01 沿用了和 C11 一樣的 12 個高性能揚聲器和 1 個 8 聲道性 DSP 功率放大器。而功能上的升級,則在于阿嘉米斯音效調校,以及 C01 車載音響音量可隨車速高低進行微量調整。
除了軟件能力進步,C01 的座艙硬件依然組成了一張「虧本」式配置表:
后排多媒體控制屏、Nappa 真皮、同級唯一老板椅、無框車門、鋁合金副車架、一體式熱成型門環、藍牙鑰匙、5 米車身帶來的 319mm 后排腿部空間+496 升后備廂...
至于由 10 車外攝像頭+12 超聲波雷達+5 毫米波雷達+1 人臉識別攝像頭,以及零跑自研「凌芯 01」芯片組成的 Leapmotor Pilot 智能駕駛,毫無疑問也是標配。
二、朱江明:「為國人造豪車」
行文至此,C01 之于零跑最大的意義,我們已經強調了很多次:「全域自研」。
自研不僅帶來了 C01 的技術領先,更讓 C01 在同價位擁有更強大的配置。
朱江明在發布會上高呼「為國人造豪車」,其背后的邏輯,就是高度自研,帶來的 know-how 能力,以及降本能力,最終反映在 C01 同價高配的產品力。
新造車都在說自研,那 C01 的「自研」程度有多高?
去年廣州車展上,零跑說自己是「特斯拉、比亞迪之外,核心電子部件自研自造最多的公司」。
到了 C01 發布會上,朱江明用一張 PPT,終于「劇透」了零跑自研的控制器:
從整車、車身控制器,甚至以往完全可以交給供應商的尾門、藍牙鑰匙、座椅控制器,以及 C01 主打的交互式車燈系統,均為零跑自研。
另一張 PPT,朱江明對零跑 7 年自研路做了總結: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動力+電子電氣架構,均實現了軟硬件自研。
這張 PPT 會是我們了解零跑最好的指引,因為它告訴我們零跑的「know how」體現在什么領域:
智能駕駛:AD 控制單元、傳感器(包括攝像頭、雷達)、傳感器融合算法/感知算法/控制算法;
智能座艙:操作系統、上層應用、智能座艙控制單元;
智能動力:電機、減速器、控制器(包括算法)、電池模組、電池pack、BMS;
電子電氣架構:軟硬件接口標準化、控制策略一體化、整車控制器、座椅控制器、藍牙鑰匙控制器、車燈系統...
堅持造車是困難的,堅持自主研發更難,全領域的自主研發,難上加難。
多次專訪中,朱江明也大方承認,零跑堅持自研會讓節奏「延后一點」,但會獲得「更大的加速度」。
他舉過一個例子:C11的自研燈組,每輛車可以節約600元的成本,一旦形成規模化,優勢就會非常明顯——「電子(零部件)大部分要自己設計,這樣效率最好,性價比最好,才能做成一體化,而不是拼湊的產品。」
從 S01 到 C01,我們看到了具有零跑特色的「效率」與「性價比」,而它們結合在一起,則是具有零跑特色的「加速度」。
為了獲得加速度,零跑已經奔跑了接近 7 年。
朱江明演講的開頭,展示了一張 2015 年 12 月 26 日拍攝的迎新合照——零跑的成立日期是 2015 年 12 月 24 日。合照內幫助零跑打造全域自研架構的絕大部分同事,至今仍在一起奮斗。
口號誰都會喊,證明卻必須交給時間。
三、新市場、新起點
「買零跑不交智商稅」、「零跑拒絕套路」,這兩句話有點直白,但我們能感覺到零跑對 C01 充滿了信心。
這樣的信心,不僅對于 C01 的產品力,還在于零跑對產能的樂觀——因為 C01 可以 0 元下定,而且大規模交付日期定在了僅僅 4 個月后。
從 C01 開始,零跑正式進入了 25 萬+的中高端市場。新市場是 2022 年零跑的新起點,但新市場也需要新打法。
定位中高端,用戶對體驗、舒適、享受的要求會更高。預算充足讓零跑放開了手腳,我們也看到零跑在 C01 上「堆」滿了配置。
至于高價位必備的核心競爭力,C01 的三電數據是 30 萬以內極強的,甚至可以說得更絕對。
有意思的是,支撐 C01「性價比旗艦」打法的,不是盲目的價格戰,而是前面慢一點,后面快一點的全自研戰略。
自研-降本-高配-暢銷-反哺自研,這是一個理想中的正循環。零跑正在努力實現這樣的循環,最關鍵的問題,就是 9 月 C01 能否順利大規模交付了。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7495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話題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