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下,全球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化與網聯化融合發展駛入快車道。
在新形勢下,我國也在搶抓機遇,不斷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布局。而在全球實踐和創新過程中,如何探索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中國方案與實踐路徑,成為了整個行業高度關注的話題之一。
8月1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主辦的第九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供設置了3場全體大會和16場專題論壇,匯聚了來自政、產、學、研、企各界的嘉賓和代表,探討包括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智能座艙及關鍵技術發展路線等技術難點和熱點話題。
關注安全問題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引領。近年來,為推動產業的發展,行業主管部門出臺了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管理意見》《測試示范管理規范》《數據安全管理規定》在內的一系列文件,以支持和規范產業。
在大會現場,國家工業和信息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在此次會議上表示,作為汽車行業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一直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在強化頂層設計的同時,也在積極完善管理政策、健全工作機制,推動產業建立新型生態。
據悉,在政策的推動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持續向好。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L2級輔助駕駛乘用車新車市場的滲透率達到23.5%,今年上半年更是提升到了30%。
不過,往更長遠來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還面臨著多重挑戰待攻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二級巡視員李常青認為,智能網聯是汽車產業新一輪創新驅動的重要引擎,也是全球汽車產業的主攻方向,是我國汽車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選擇,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問題值得行業關注。
在他看來,當前,智能網聯汽車本質安全有待提高,網絡與數據安全預防有待強化,特別是產品安全責任界定問題仍有待研究。
在這樣的背景下,監管部門也在圍繞著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監管進行持續創新。李常青透露道,在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市場監管總局秉持包容審慎的監管理念,已建立新能源汽車報告事故制度,組建新能源汽車事故調查協作網,發布了針對汽車遠程升級、OTA的監管政策指導文件等。
關鍵技術取得長足進展
智能網聯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方向,各國均在加速布局,以在競爭中搶占領先優勢。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駿表示,在產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具體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從傳統的產業鏈視角看,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鏈。二是隨著汽車與電子、軟件、通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個產業的跨界融合和協同創新,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逐漸形成覆蓋車、路、云、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軟硬件結合的立體網狀生態系統。三是自動駕駛系統集成,激光雷達、控制決策、算法、AI芯片、智能座艙、CV2X、北斗定位等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均取得突破,已形成全球并跑趨勢,部分產品已經實現前裝量產應用,有力地支撐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除了技術上的進步和提升,我國在智能網聯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層面和測試,也實現了領跑,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優渥的土壤。
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宋亞君透露道,2020年9月起,北京市經開區已啟動建設了全球首個車路云一體化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圍繞“ 車、路、云、網、圖”五大體系,建設了城市級工程試驗平臺,加快實現L4及以上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規模化運行。
據了解,經過兩年時間的建設,經開區內的329個道路路口、雙向750公里的城市道路和10公里的高速公路,已經全面實現了智能網聯道路和智慧城市專網的全覆蓋。
在大會現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副主任公維潔特別公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評估結果,并為2021年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綜合評估優秀單位頒發獎項。
公維潔表示,雖然目前我國的各個自動駕駛測試區已經形成長足的發展,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測試互認數據共享有待加強,測試場景仍需擴大等。
構建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方案”
在大會現場,來自企業界的代表也從實踐的角度分享了各自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看法。
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認為,當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處于技術加速演進、產業加快布局的關鍵時期。這個窗口期很短,行業普遍認為只有3-5年。
因此,如何構建一套適合中國發展的,具備中國特色的智能網聯汽車方案至關重要。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表示,世界各地的智能網聯汽車具有顯著的本地特色,在中國推廣的智能網聯汽車具有“車路云一體化”的架構,以及分層解耦、跨域共用的兩大技術特征,滿足三個條件,需符合中國基礎設施標準、聯網運營標準以及基于新型架構的汽車產品標準。
因此,我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思路是通過建立信息物理系統架構,充分融合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特征,以及五大基礎平臺為載體的。在這樣的架構基礎上實現產業化發展,需要進行較為系統的總體設計,以推動產業生態的建設。
實際上,目前“車路云圖一體化”的路線已經深得產業認同。李震宇認為,車路云圖一體化,是實現智能網聯汽車跨越式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中國汽車產業“換道先行”、實現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的必由之路。通過“車路云圖”統一的數字底座接入標準,可解決傳統智能交通針對性投資、煙囪式建設帶來的問題,讓一次投資帶來長時間收益。
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8162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