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對于燃料電池汽車行業是走向規模化、市場化的重要一年。市場方面,示范城市群正式落地、各地推廣項目加速,燃料電池汽車產銷有望實現一新高;在應用場景方面,重卡成為應用熱點,政府訂單的影響力開始消退;資本方面,多家企業IPO進程加速,資本市場熱度高企。
與此同時,國內純電動商用車市場爆發,燃料電池商用車也將第一次與純電動汽車展開正式的市場競爭。無論是產業內外,燃料電池汽車都即將進入產業化、市場化的新階段。
新的市場環境對所有的產業參與方都提出了全新的問題。對產業而言,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和競爭將走向何方?對各地方政府而言,地區如何才能構建燃料電池產業優勢?對企業而言,應當如何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氫云鏈認為,企業發展史就是產業發展史。通過跟蹤、研究產業內代表企業的動態變化,有助于了解產業的過往,判斷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發展重點。
飛馳科技是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的開拓者之一,也是國內少數專注于燃料電池汽車賽道的車企,對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出眾的市場成績。氫云鏈對飛馳科技總經理江勇先生進行了專訪,希望通過飛馳科技的過往和發展規劃,探討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
一、再回首:飛馳汽車的燃料電池印象
飛馳汽車是國內最早投入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的車企之一,是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拓荒者”。在飛馳科技的氫能歷程中有諸多的里程碑式的事件,飛馳汽車總經理江勇先生對于兩件事情印象尤為深刻。
第一件事是飛馳科技的燃料電池汽車產品的首次公開亮相。
2015年10月18日,飛馳汽車的燃料電池城市客車在第十二屆中國(云浮)國際石材科技展覽會開幕式暨2015云浮?大西關建設經貿活動大會上首次亮相,佛山市副市長、市委常委許國、巴拉德總裁Randall MacEven等人參觀并試乘了飛馳科技燃料電池城市客車。許常委及Randall總裁各用瓶子接了一些汽車排出來的“尾水”一飲而盡,力證燃料電池客車“絕對零污染”。
圖1 許常委“痛飲”飛馳燃料電池汽車排放“尾水”
在這場“奇觀”的背后,是地方領導對于飛馳科技發展氫能業務的關注和支持。
江勇總經理回憶道:“這第一臺車的展出,我覺得應該是我們整個團隊,包括我們集團公司最難忘的一件事。2015年的10月18號是云浮市的石材博覽會,當時因為我們的生產基地項目就在博覽會的旁邊,所以政府要求我們來參加活動。這是我們生產的第一臺燃料電池車,直接從佛山開到云浮展出,對我們來說壓力很大,當時就是鼓足勇氣來的。”
說起過往,江勇總經理仍是心潮澎湃。“我們心里也沒有底啊。當時我們所有的技術團隊,我們幾個負責人全部在車上,另外還有一個修理小組和一臺維修車拉著設備跟在后面,還有一臺車在前面開路,總共前后四臺車,花了將近四個小時,小心翼翼地從佛山開到了云浮。許常委與云浮市的幾個領導,一直在園區等我們到來。那一刻我覺得是最難忘的,真的很受鼓舞。”
圖2 展會中的飛馳燃料電池汽車團隊
第二件事,則是政府領導在黎明前最艱難時刻對企業的支持。
2015年飛馳科技云浮項目開工之時,前來考察的胡書記,就表示這個項目一年內必須建好,到時再來考察。在飛馳科技公司上下都以為這個事可能僅是隨口一提時,政府部門在2016年9月底發來通知,胡書記要親自到來察看項目的進度情況。
政府領導的如約而至讓飛馳科技上下倍感驚喜。“領導如約來檢查我們的進度,這種關注和支持,反映的是政府領導對于氫能產業,尤其是對廣東氫能產業,云浮氫能產業的關注,以及對于企業的重視,這是當時國內少有的。”
同時,飛馳科技基地在一年內實現投產,象征著華南區最大的氫能生產基地落地,也創造了國內一個完整的客車生產項目在一年內從立項到交付的記錄。“這在國內的客車行業內也是開了先河的,沒有政府的幫助和支持,這個很難做到。這個事也是非常難忘的一件事情。”
飛馳科技和佛山政府并非當時僅有的產業開拓者,但卻是少有的做出成績的組合。飛馳科技氫能業務的兩個里程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飛馳科技和佛山氫能產業能夠在一眾先驅者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企業的持續努力和地方政府落到實處、持續不斷的扶持。
二、判眼下:堅定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信心
而從氫車市場來看,由于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盡管到8月年內交付投運的氫車數量已接近去年全年完成的量,但距離市場預期仍有較大的差距。
對于氫車的市場前景,江勇總經理表示了很強的信心:“這會是個持久戰。在大功率、長續航、快速補能的優勢下,作為新能源的技術之一,燃料電池技術有其他技術路線不可替代的特點。在基礎設施完善,包括氫氣供應達到市場要求的條件下,燃料電池汽車肯定會迅速的發展起來。但是我認為這需要一個過程,大概五到十年的時間吧。”
江勇總經理認為,一是要對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有耐心,二是要對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成本下降有信心。
“2016年是國內氫能的元年,在這以后,才真正有企業和資金進入到行業,推動產業基礎設施,核心材料及零部件的研發制造,以及整車示范應用。到去年年底,國內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不到1萬臺,但我們要看到這樣的勢頭,看到改變市場現狀的可能。”
“在應用端,如果能夠給用戶在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方面帶來效益的話,我們的產品肯定會得到市場的接受。隨著規模的增長,在5到10年內,燃料電池汽車的成本能夠與燃油車是持平甚至更低,氫氣成本也可以很低。在這個時候,我相信市場自然就有了,因為這是一個技術發展、成本競爭的問題,是可實現的。”
三、望未來:構建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飛馳汽車集團
作為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的開拓者,飛馳汽車已經在發展模式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創下多個行業第一,飛馳科技的市場成就可以列一個長長的表單。
據了解,目前國內重卡年產量在450萬輛/年左右,但產能早已遠超市場需求,制造端早已是一片紅海。
面對全新的競爭形勢,后發企業必須尋找差異化發展道路,建立新的核心優勢,才能在燃料電池商用車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氫能企業必須根據市場化的規律,才能真正推動產業和企業發展,在市場站穩腳跟。
江勇總經理向氫云鏈表示,飛馳科技將延續科技發展道路,圍繞“把氫能技術在商用車的應用做到極致”這個點,通過在市場、技術、售后等多個方面著手,持續構建飛馳汽車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1、技術方面:圍繞“科技企業”的定義,以“氫能+智能”打造技術優勢
燃料電池技術方面,將商用車的整車控制作為核心技術與核心競爭力,發展飛馳商用車的制造平臺和整車控制的平臺,在燃料電池技術應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去實現飛馳的差異化優勢。
在智能化方面,飛馳科技將重點圍繞著智能化在燃料電池技術的應用,圍繞車聯網與汽車的融合平臺,實現氫能領域的智能化領先。
江勇總經理表示:“我們要去做那些還沒有人正在去做的事情,抓住燃料電池領域核心關鍵的內容,去做到行業領先。”
2、市場規劃:結合地方實際應用場景進行產品與服務網絡的布局
目前飛馳科技已經實現了從佛山走向全國,在國內氫能產業重點地區均實現了項目落地,同時蓄勢進軍國際市場。未來飛馳科技將依托現有的云浮、青島、嘉興、太原等生產基地,圍繞不同地區應用市場的具體特點進行產品、產能和市場模式的布局,在不同地區有針對性的構建市場網絡。
圖3 飛馳科技在全國的市場布局
(1)地域布局,以實際應用需求為先。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發展氫能產業意愿明確的地區,尋找更多的實際應用場景。
(2)產能布局方面,根據在不同的地區的需求就近配套,實現從生產制造到售后服務的成本優勢。如根據青島冷鏈網絡,重點布局冷鏈專用車平臺;在山西地區煤礦重卡物流發達,自卸重卡等特種車輛將成為重點。
(3)國際市場方面,主動出擊。飛馳科技正在與馬來西亞、德國、澳大利亞等地區進行市場拓展。9月份的德國漢諾威車展中,飛馳將展出一臺搭載70MPa四型瓶氫系統、雙燃料電池系統的12米客車。“這也是一個世界第一。今年年底,我們的產品有望通過歐盟認證,銷售到德國去。”
(4)售后服務方面,以服務構建品牌,支撐銷售體系。圍繞客戶,建立專業的能源售后服務的體系和網絡,提供更快捷、有效的售后服務,支持產品的銷售。
江勇總經理說道:“未來我們大概利用5年時間,將針對不同的基地制定有針對性的規劃,從技術擁有、市場規劃和服務體系等方面的建設,實現整個飛馳汽車集團在燃料電池技術應用的發展,把飛馳的品牌樹立起來。”
3、團隊建設:打造國內具備影響力的技術研發團隊
目前飛馳科技已經在全國范圍內落地多個技術研發中心,初步構建了全國性的研發設計團隊。
佛山:研發研究中心;
廣州:氫動力研究院;
北京:產品設計技術中心;
青島:產品工藝研發設計平臺。
未來,飛馳的技術研發團隊將擴展至300人以上,打造國內燃料電池技術應用最具影響力的團隊,并與合作伙伴共同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
4、新業務:碳資產領域的領先企業
飛馳科技是美錦能源碳資產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飛馳科技已經完成了零碳生產評價的方法學的建立,提出了整套方案并已經提交國家部委審核。飛馳科技再一次地走在了行業的最前端。
未來飛馳科技將為客戶提供兩個方面的碳資產服務:一是通過服務網絡降低采購成本,二是通過法規運用和管理提供環保環評的支持。
小結:市場化才是產業發展的根本目標和驅動力
隨著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啟動,燃料電池成本的快速下降,疊加國家“雙碳”任務壓力,國內燃料電池汽車正在快速走向市場化,年內企業新達成的百臺以上氫車項目總規模更是達到了16405輛(注:不包括交付項目),昔日作為市場主力的政府訂單的占比正在逐步減弱。
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正在快速復刻純電動汽車的發展軌跡,從完全的政策驅動型產業向市場驅動型產業轉變。作為產業的開拓者,飛馳科技早已敏銳地覺察了市場的變化。
江勇總經理反復地向氫云鏈強調了市場化的重要性。“強調應用場景,實現市場化,才是我們產業要發展的重中之重。如果沒有市場,沒有用戶,那么我們做再多的產品和研發也無濟于事。我們發展氫能產業必須去做市場化的事情,僅依靠目前較少的政府訂單,確實難以支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氫云鏈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8613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