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一。我在任何一個領域,我管的業務,我都是這個要求。」近日,華為終端 BG CEO 余承東接受媒體采 訪時這樣表示。
在手機市場,華為是當之無愧的明星,在華為的帶領下,國產手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不管是從市場占有率,還是從品牌認可度層面,都有了質的飛躍,而華為也成為能夠與蘋果相匹敵的國產手機第一品牌。
在汽車領域,百年一遇的行業大變局也正在上演,電動化、智能化早已成為行業公認的發展方向,華為也趕在「巨變前夜」攜手賽力斯一起推出了 AITO 品牌,數據顯示,自今年 3 月啟動交付以來,問界系列車型的累計銷量為66,037 輛,在一眾造車新品牌中表現頗為出色。
用一句通俗的話講,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問界也展現出了引領行業發展,成為行業第一品牌的趨勢。
作為一個新品牌,問界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獲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華為的支撐,或許在很多「外行人」看來,問界僅僅是頂了個「華為光環」而已,但實際而言,華為不僅賦予了問界極高的品牌關注度,還在流程革新、品質把控等諸多層面對問界進行了支持,如此一來,符合「華為品質」的問界才能快速地走進華為展廳,同消費者見面。
這其中線束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01、由「黑盒」到「白盒」新能源車線束的「華為式升級」
隨著汽車行業朝著智能電動的方向邁進,傳統汽車也迎來了諸多變革,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電子電器架構正在由此前分布式架構朝著中央集成式架構轉變,在這樣變革的過程當中,線束的重要程度也逐步被凸顯了出來。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低壓線束承載了電動車窗、電動座椅等諸多功能,受限于分布式的控制邏輯,傳統燃油車的線束布局普遍較亂,一輛車的線束總長度更是接近5 公里。
而在新能源車時代,電子電器架構正在朝中央集中轉變,線束的使用量正在大幅度減少,但對質量的要求卻越來越高,除了傳統進行功能控制的低壓線束之外,與動力系統相關的高壓線束也是影響新能源車可靠性的關鍵因素。
這樣的轉變意味著,傳統燃油車時代對線束的檢測標準已經無法符合新能源時代的需求,升級勢在必行。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傳統零部件供應商與主機廠之間分工較為明確,零部件負責相關配件的生產,并對該配件質量直接負責,主機廠負責組裝上車、銷售,一般不會對零部件進行拆散檢查,倘若車輛因零部件出現問題,就按合同進行賠償。
這樣相對傳統的「黑盒化」發展狀態,雖然權責分明,但不利于消費者的體驗,尤其是在智能電動車時代,各家紛紛在用戶體驗上瘋狂內卷的背景下,更低的產品故障率比更明晰的維修/賠付標準,更能讓人心動。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為將在手機時代的操作方式引入到了汽車領域,就是將零部件供應商的設計逐步「白盒化」,通過對內部連接器、端子、鎖等關鍵部件的查看,發現并解決問題,將零部件的品質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之上。
例如,接充電口蓋的閉鎖器,燃油車上采用的裸露膠圈設計已經延續了十幾年,即便是現在絕大多數車型仍在使用這一設計,但在新能源車上裸露膠圈設計很容易導致接口漏水,進水則會腐蝕充電口,導致充電發熱、充電時間過長等問題,華為在發現問題之后第一時間同供應商溝通,并做出了相應的改進。
為保障零部件制造質量,華為與賽力斯使用業內領先的線束電檢臺對即將進入產線的所有重要線束再進行檢驗,確保有問題的部件都在裝上整車前被全部攔截。
除了與零部件企業一起發現改善問題之外,華為還建立起了一套更科學、完善的檢測機制,就拿線束而言,在以往線束檢查的過程當中,工人會以看和觸摸的方式進行檢驗,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線束接插件數量大,會出現遺漏導致線束接插失效的情況。
在兩江工廠,工人們往每輛新車上安裝十幾種線束,華為根據這個生產場景,以手機測試裝備上積累的強大視覺算法為核心,發明了一種能檢測線束接插狀態好壞的輕量化 AI 質檢工具,工人用手機對安裝后的線束拍照,即可進行單點位、連續多點位的自動檢測,系統接收到手機 APP 上傳的圖片后,以特殊算法進行 AI 推理,如果判斷存在質量缺陷,則提醒工人。
AI 線束檢測方案的識別準確率達到了99.96%,異常攔截率更是達到 100%,這對于提升整車品質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目前這套 AI 線束檢測方案已經在賽力斯的兩大工廠進行了部署,對問界系列車型的生產過程中的 7 個關鍵點位 23 個連接器進行監測。
02、華為品控創造「問界速度」
由「黑盒」到「白盒」,在線束升級檢測的過程中,華為將自身的優勢融入到了汽車行業,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品質,來保證產品的穩定性,只有這樣,華為品質標簽才能得以延續。
華為是一塊響當當的招牌,華為二字的背后不單單有巨額的研發投入,也有對品控的嚴格要求,只有將更優質的產品帶給更多的消費者,才能引發口碑效應,才能為品牌的發展積蓄力量。
從這樣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高品質依然是華為在汽車行業再獲發展的金鑰匙,而將手機領域品質領跑的成功經驗,在汽車行業復制,便是華為為問界打造的超高起點。
基于三十多年的 ICT(信息與通信技術)技術積累以及對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華為從研發、制造和產品驗證全流程對問界進行端到端的質量管理,從質量體系策劃、流程建設、績效指標制定及團隊賦能四個方面,構建起行業領先的研發質量管理體系。
從零部件進廠二次驗證,到以系統方法驗證每道工序的質量,再到以 AI 工具代替人工復檢,華為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實現了對傳統制造業的賦能,這也是問界為何能夠在不到一年時間里,快速推出三款高品質車型的原因。
從 AITO 品牌問世,到問界 M5、M7 以及 M5 EV 版三款車型開賣,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更為值得一提的是,這三款頂著華為光環的車型,一經問世,便獲得了眾多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在每個月的銷量排行榜當中,問界總能名列前茅,要知道與問界一同競爭的對手,都已經是成立 5 年以上的品牌,問界在短時間內追平「蔚小理」,已然打破了行業最快發展記錄。
不過在我看來,不談質量的速度是毫無意義的,倘若沒有質量的支撐,市場端就難以形成口碑效應,難以實現銷量長虹的正向循環,從這里說來,「問界速度」達成的前提是擁有高標準華為品質的支撐。
除了在試生產階段,引入部分手機行業的理念,導入 NPS(用戶凈推薦值)來全面提升用戶體驗之外,華為還對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車間每道工序查缺補漏,對制造過程中的痛點提供開創性的解決方案。
這樣從質量標準升級到生產制造體系優化的發展方式,既凸顯了華為品質,也為「問界速度」打下了基礎。
最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產品生產端擁有嚴苛的標準之外,在車輛測試階段,華為一方面在每輛車下線前引入了業界首創的整車自動化「體檢」能力,提前在出廠前模擬用戶真實使用的高頻功能利用軟件能力做好全方位自動化測試,另一方面華為也招募了眾多準車主作為「體驗官」,最大程度地模擬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AITO 問界系列車型延續了華為手機的大規模Beta 測試(正式商用前的友好用戶測試),針對每款車型進行歷時數個月的 beta 用戶體驗測試,例如 M5 的測試樣車數量達 1000 臺,測試里程也長達數百萬公里。
在測試過程中,采用數字化手段對 Beta 車輛進行批量化管理,每個 beta 用戶可在用車過程中,隨時隨地通過微信小程序或車機 APP 快速提單反饋體驗建議,研發快速對接、復盤回溯并做對應改進。
而余承東本人就是 M5 的重磅 Beta 王,他一人便提出了數百條體驗優化建議。
這樣真實車主、真實場景的大規模測試,在以往傳統汽車廠商里是不會出現的,開行業先河的舉動,為車輛駕乘體驗的優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也極大地提升了新車一經上市就備受追捧的可能性。
03、雙向奔赴「智電新時代」的合作楷模
與傳統汽車不同,智能電動汽車擁有智能、電動的新特征,這就要求傳統車企主動擁抱這樣的變革,而在行為慣性的驅使下,這樣的變革并不容易,一眾傳統車企在智能電動車領域處于落后的狀態,就是最好的證明。
為了能夠在智能電動車領域站穩腳跟,賽力斯早就開始了在這一領域的布局。
作為一家傳統汽車的生產商,賽力斯擁有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銷售的綜合實力。
在研發領域,賽力斯在全球布局了領先的研發基地,擁有3000 多人的技術研發團隊,以及超 1000 項的核心專利,是業內為數不多掌握三電核心技術的整車企業,這樣的硬實力也為其打造出「純電驅智能平臺」奠定了基礎。
在生產領域,賽力斯擁有先進的4.0 智慧工廠,能夠實現「柔性化、透明化、自動化、互聯化、智能化」造車,關鍵工序100% 自動化,100%全時在線檢測,既提升了生產效率,又保證了產品品質,這也為問界系列車型的量產交付提供了保障。
雖說實力出眾,但轉身很難,眼看著「蔚小理」等新品牌成為智能電動車時代的領跑員,賽力斯也加快了自身轉型升級的步伐,而華為便是那個幫助賽力斯的加速轉型者。
不拘泥于當下的得失,將更長期的未來發展作為企業的目標,這樣共同的發展思路是華為與賽力斯能夠并肩前行的基礎,也是問界能夠以更優異的姿態面向消費者的前提。
相比一眾從零開始的新品牌而言,問界擁有他人難以匹敵的優勢。在生產制造領域,賽力斯兩江智慧工廠處于行業領先的水平,在品牌塑造和使用體驗的打造上,華為擁有天然的優勢,再加上華為將 ICT 的技術優勢對制造體系的升級,讓問界擁有了引領智能電動汽車發展的實力。
如果說賽力斯為問界提供了強健的骨骼,那華為就賦予了其健碩的軀體,華為與賽力斯優勢互補、各取所長的發展模式,為傳統車企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發展樣本,也為加速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增添了力量。
伴隨著問界品牌的崛起,智能電動車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與此同時,賽力斯的智能化轉型也將加速,華為將數字帶入每一臺車,為汽車行業賦能的夢想也將逐步實現。
相信隨著華為、賽力斯模式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將更快的加入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隊伍當中,屆時中國汽車產業必將在智能、電動領域實現超越式發展,幾代汽車人彎道超車的夢想也將成為現實。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9252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