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啟動新一波大規模降價之后,全國數百名車主走進了各地特斯拉線下門店維權,與此同時,降價的效果也很明顯,Model Y的部分車型交付周期從1-4周提升到了2-5周,降價首日特斯拉全國交付量破萬,周末2天有些門店每天的提車量超過200臺,比亞迪、蔚小理的部分用戶也轉訂特斯拉。
更有甚者,網上盛傳特斯拉中國降價后3天獲得了3萬臺訂單,這讓國產車企羨慕不已。但令人意外的是,最先坐不住的居然是理想汽車。
Model Y搶走理想L7訂單?李想急了
據媒體統計,在Model Y的意向客戶中,有30%的人群將理想L8作為對比,比亞迪漢也占了三成,有人認為理想L7也會受到影響。
作為一款中大型五座SUV,理想L7的售價為33.98-37.98萬元,與作為中型SUV的Model Y的價格(25.99-35.99萬元)有一定重疊。理想L7的優勢在于空間和配置,而對于非家庭用戶而言,Model Y的價格有很大吸引力。
理想汽車CEO李想立即發博解釋稱:目前理想L7小訂的最大用戶群是Model 3和Model Y用戶的換購和增購。很難解釋為什么一大批純電車用戶突然轉到混動車上來,這看起來更像是李想本人對特斯拉肆意降價的反擊。
在汽車領域,習慣了燃油車的人,大部分很難立即接受電動車,只有一部分喜歡嘗鮮的用戶,會對新能源汽車表示歡迎。而在新能源汽車這個細分市場,混動和純電也有相對獨立的用戶群:考慮純電動車的用戶很少去看增程式混動車型,但考慮混動車型的用戶也會關注純電車型。
所以,李想說L7的用戶都是特斯拉來的,可信度很低。開了那么久的純電,換了一款價位相同的增程式汽車,說出去可能連他自己都不信,除非對續航和空間有需求,一部分人選擇L7還算合理。
李想的用意再明顯不過了,趁特斯拉的熱度蹭一波流量,順便推廣一下即將在2月份發布的理想L7,說是“碰瓷”也不為過。
銷量、均價大漲,理想汽車贏麻了
特斯拉雖然來勢兇猛,但也不足以成為理想汽車的勁敵。
首先,理想的最大對手是BBA等高端燃油車型,純電市場有自己的用戶群;其次,在20-35萬這個市場,比亞迪、AITO、小鵬、極氪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車企,會是這次特斯拉降價受沖擊最大的幾個品牌。而理想汽車在增程式汽車市場還有一定的生命力。
2022年,理想汽車以13.3萬臺交付量位列蔚小理之首,雖然只有1萬臺的優勢,但12月份理想交付量一舉突破2萬臺,還是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了一定震動。蔚來、小鵬、理想三家新勢力,每年都會有一個引領者,要么打破年銷量紀錄,要么刷新單月交付紀錄,2022年是屬于理想汽車的一年。
12月份,理想在售的2款車型L9和L8雙雙破萬,繼理想ONE之后,憑借差異化的定位和精準的用戶導入,理想汽車做到了每款產品皆爆款,也讓市場上唱衰增程式汽車的聲音閉了嘴。
理想汽車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差異化優勢,與中國市場上混動車型具有天然的優勢是分不開的,這也是比亞迪起飛的重要條件之一。在純電技術趨于成熟之前,混動車還將作為燃油車向純電動車過渡的重要一環繼續存在。這意味著理想在未來幾年還有很多機會布局純電動市場。
據LandRoads統計結果顯示,理想汽車2022年單車成交價達37.6萬元,比上一年增加了4.1萬元,無論是單車成交價還是銷量,在高端品牌中都是數一數二。現在,理想在品牌調性上,與沃爾沃、凱迪拉克等二線豪華品牌十分接近,缺少的只有銷量和在全球市場的知名度。
產品的穩定性和對市場的洞察,是2022年理想汽車贏下市場的關鍵,但持續增長的研發投入和惡補智能化所帶來的成本,也讓理想暫時告別了盈利的可能。而且在蔚來、小鵬都向歐洲進軍的情況下,理想出海的步伐稍顯緩慢,未來這家車企面臨的挑戰也會逐漸浮出水面。
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
編輯:辛幼安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GoLight出行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9372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