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特斯拉Model 2,后有大眾ID.2,新能源純電市場還是那么有看點。
當國外品牌把產品型號的數字減小之時,一個信號便不得而知:價格更加親民。
都知道大眾ID家族無力與品牌的燃油車銷量相抗衡,但又不得不轉型,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如今的ID.3、ID.4和ID.6等車型在全球市場始終沒能成為類似Golf那樣爆款,更小更便宜的ID.2的到來也就很好理解了。
01
與Polo定位相近,
中庸且耐看,能否還有出路?
都說ID.2是純電高爾夫的平替。
真的是這樣嗎?
我認為不是!
或許,它只是一款純電版的Polo。
從尺寸上,我們也能看到,4050mmx1812mmx1530的長寬高所定位的,就是A0級別。
2600mm的軸距介于大眾Polo和高爾夫之間,雖說由于少了發動機,純電車型可以將前輪更往車頭的位置進行布置,但對實際內部空間的幫助并不明顯,特別是對于二排而言。
這一點,我們可以直接從效果圖中感受到二排空間的局促。
從外觀上而言,ID.2依舊繼承了ID家族的特質,設計上相當克制,這也是大眾系列車型耐看的原因。
細節上,我們還是發現了創意上的突破,比如,前后貫穿燈帶從原有的線光源變成了面光源,給人更多的力量感。
大眾也對這樣的設計給出了“穩定性”、“親和力”和“興奮感”三個詞的概括。
ID.2的車輛內部展示出了干凈利落的全數字化駕駛艙理念,雖有些平淡無奇,但優雅的環境和氛圍燈點亮后的感覺還是不錯的。
儀表板區域配有復古主題界面的10.9英寸的液晶儀表和12.9英寸的中控觸摸屏界,沒錯,大眾正在努力讓其變得更加科技。
進一步的技術還包括平視顯示器,幾個45瓦的USB-C接口以及中央通道上的無線充電,算不上很豪華,但的確對用戶體驗很便捷。
02
城市通勤,操控理念和自主完全不同
在性能方面,大眾的路線和新勢力以及其它中國傳統品牌完全不同,前者追求的是“電車”開出“油車”的順滑(高性能則是另外一個版本),而后者則是一味想要補全當年燃油高性能的劣勢,一舉將純電動力的爆發力盡可能的激發。
大眾ID.2的重要之處在于:它是第一款基于MEB的前輪驅動車輛,是MEB平臺的入門車型。
在量產車中,單個電機將產生236PS的最大馬力,7秒的零百加速時間和144km/h的最高速度。
大眾官方宣布,這款ID的WLTP續航里程可達448km,我們預計其實際續航在400km左右。
對于城市通勤用車來說,這基本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并且,大眾承諾,量產車型的電池將在大約20分鐘內充電10%至80%。
作為一款入門級電動汽車,性能完全是可以的。
很明顯,大眾ID.2的目標人群就是針對上下班城市短途通勤的消費者。
大眾表示,當量產車型在歐洲上市時,它的起售價為25,000歐元,折合人民幣18萬元之多。
在國內,這個價格顯然沒有競爭力,根據其余國產ID家族的價格來看,ID.3在歐洲的售價為37,350歐元,約合人民幣超28萬元人民幣,國內則為16.29萬元入門。
按如此推算,一旦ID.2國產,價格或將在10萬元左右。
但在國內市場,比亞迪海豚、領跑T03、寶駿Kiwi EV、五菱宏光Mini EV這一眾車型已經搶占了市場。
結束語
對于大眾而言,這個價格已是非常良心,但這個價格有競爭力嗎?
顯然,競爭力不足。
在國內市場,比亞迪海豚、領跑T03、寶駿Kiwi EV、五菱宏光Mini EV這一眾車型已經搶占了市場。事實證明,從宣傳的角度,大眾等合資品牌和中國品牌相比一直不夠吸睛;而從產品的角度,到2026年,ID.2上市的時候,以這個價格這個尺寸,要從中分一杯羹還是很難的;最后,從品牌的角度,大眾的光環也已經逐步退卻。ID.2要想成功,更是難上加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西游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9949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